打糍粑成民俗“风景线” 糍粑机“上岗”轻松吃美味
- 2020/11/25 17:18:58 21651
- 来源:食品机械设备网
【仪表网 仪表产业】秋冬时节,正是“打糍粑、吃糍粑”的旺季。每每这时,“打糍粑”也成了南方许多地方的一道亮丽风景线。然而,“打糍粑”是一件吃力活,劳动强度大,并且糍粑成品口感和品质不稳定。如今,专门用于糍粑制作的糍粑机器应运而生,让您能够轻松、便捷地吃上细腻柔软、绵软劲道、软糯香甜的美味糍粑。
每年农历十月左右,广西、贵州、四川、重庆、江西、湖南、福建等南方许多地方都有打糍粑、吃糍粑的习俗。可以说,打糍粑、吃糍粑是上千年流传下来的习俗,具有浓厚的乡风民风。糍粑在传统的观念里,糍粑象征着团圆和美满,甚至更有着“无糍粑不成年”的说法。另外,又因糍粑口感香、甜、酥,软糯香甜、回味甘美等特点受到人们的喜爱。
笔者了解到,糍粑制作十分讲究,要经过选糯米、淘洗、浸泡、蒸熟、捣杵等多道工序加工而成。其中,捣杵工序也就是常说的“打糍粑”,是技术活,更是苦力活。据说,30斤糯米制作的糍粑,在“打糍粑”过程中,往往要4—6个人轮番上阵,忙活2-3个小时,并且“打糍粑”只选有力气的“壮劳力”,老人和小孩干不了这体力活。
一直以来,打糍粑大都依靠年轻力壮的年轻人操作。手工捶打糍粑,看似简单,但每经一次泡、蒸、打、揉等工序,都考验技术。糍粑要趁热打,相互配合默契,把握好节奏,每次用力准确,不能乱打一通,否则直接影响糍粑成品的口感。毫无疑问,打糍粑虽说由来已久,甚至手工工艺还得到传承,手工糍粑有浓浓的香味和韧劲,但是传统工艺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手工打糍粑要求力度要大,速度要快、准,糯米团不停地轮番捶打,要保证均匀受力。而长时间打糍粑手臂势必会出现酸痛,稍有不慎手部还易磨出水泡;由于手工打糍粑大多使用木杵不停地捶打石臼里的糯米团,如若力度、准确度把握不好,木杵与石臼不间断地摩擦易产生木屑、石屑,或可能带入糯米团中,从而影响糍粑的口感和品质安全。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劳动红利逐渐减弱,劳动成本不断上升,加之年轻力壮的人大多外出打工等因素的影响下,机器“打糍粑”代替手工打糍粑或是大势所趋。据悉,湖口县一村民发明了打糍粑机器,相比传统手工打糍粑,捶打速度快、效率高、用时短,干净又卫生,且大大减轻劳动强度,省时省力。原本多人要3小时的活,现在打糍粑机20分钟即可。
近年来,在科技不断进步,以及下游行业市场需求的带动下,许多食品设备制造企业经历了从依赖国外技术,到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再到自主创新的过渡,如今食品工业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技术和食品加工机械设备体系。现如今,诸如手摇糍粑机、自动糍粑机等加工设备应运而生,并在效率以及力度调控、温度控制、运行稳定和使用安全等方面实现优化升级。
或许有人认为糍粑机不如手工打糍粑有浓厚的风俗韵味,但是在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劳动力红利逐渐减弱等大趋势下,机器打糍粑优势将逐渐凸显。而糍粑机器生产厂家更要持续进行技术攻关,并将时下先进智能科技融入其中,更好地模拟出手工打糍粑的力度、节奏和温度,进一步增进糍粑产品传统风味。另外,在设备研发时,还要增加安全性设计,带有感应功能,保证设备操作使用更安全。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