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当3D打印“偶遇”文创设计 构想物件变为艺术品

2020/11/5 11:19:07    21495
来源:智能制造网
摘要:2020年3月,工信部、科技部、教育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六部门印发《增材制造标准行动计划(2020-2022年)》。
  【仪表网 仪表下游】2020年3月,工信部、科技部、教育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六部门印发《增材制造标准行动计划(2020-2022年)》,提出到2022年,立足国情、对接的增材制造新型标准体系基本建立。此外,推动2-3项我国优势增材制造技术和标准制定为标准,增材制造标准转化率达到90%,增材制造标准竞争力不断提升。
 
  明确的政策规划、政府的大力促进、企业的积极探索,为3D打印产业逐步发展壮大创造了新的契机。3D打印技术对文化创意产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个性化产品制造、文物保护与复制。
 
  3D打印可以将技术与材料结合。个性化产品中的一些异形结构、复杂结构,依照传统的制造方式,需要先铸造多个部件,再进行组合,耗时长,成本又高。而3D打印可以一步到位,缩短了生产周期,降低了个性化追求的成本花费。
 
  文物保护与复制。濒临损坏或者已经损坏的文物,可以通过三维扫描和3D打印技术获取文物的精确三维数据,从而实现修复。或者有些珍贵的文物无法放到博物馆展区进行展览,则可以利用3D打印技术进行复制,作为样品展出。
 
  3D打印应用于文化创意产业的意义十分显著。从整体来看,3D打印技术技术能够为文物和艺术品建立一个真实准确完整的三维数字档案,用3D打印技术可以随时随地并且高保真的把这个数字模型再现为实物。此外,3D打印技术能够为文物和艺术品建立一个真实准确完整的三维数字档案,用3D打印技术可以随时随地并且高保真的把这个数字模型再现为实物。
 
  目前广受关注的文物保护技术,无疑是利用3D数字化进行数据展示、存档和修复。通过手持激光三维扫描仪,能够不接触文物表面,快速、精准、多角度获取文物的三维细节数据,为文物保存一份完整的数据,在意外受损时能根据这些数据进行修复,甚至还能在计算机中虚拟修复文物,避免直接不当修复造成的本体损害,文物研究者还可以运用现有的三维文物模型进行辅助研究。
 
  当然,在具体应用过程中,3D打印存在着许多不同的技术,不同之处在于以各类可用的材料创建形状各异部件。3D打印常用材料有尼龙玻纤、聚乳酸、ABS树脂、耐用性尼龙材料、石膏材料、铝材料、钛合金、不锈钢、镀银、镀金、橡胶类材料。三维打印的设计过程是:先通过计算机建模软件建模,再将建成的三维模型“分区”成逐层的截面,即切片,从而指导打印机逐层打印。设计软件和打印机之间协作的标准文件格式是STL文件格式。
 
  3D打印可以让每一件文创产品都不一样。与传统方式不一样,它不是批量化的生产,而可以进行定制化制造。这一个制作出来后,下一个还可以有变化,真正推动创意设计落地。不过,眼下国内的3D打印,在基础研究、工程应用、产业化发展等方面,与美欧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加紧研制配套软件,培养扶持3D打印软件企业,研发装备所需核心元器件,将成为接下来推动3D打印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跨过技术门槛、释放想象力、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设计师等,都是3D打印渗入文创行业需要解决的一道道难题。未来,3D打印的文创产品有望进入千家万户。
 

全部评论

上一篇:测距仪和传感器让扫地机器人更贴近生活

下一篇:高温气冷堆核电示范工程双堆冷试完成

相关新闻
热门视频
相关产品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