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轨道检查仪检定台检定规程》征求意见
- 2020/8/11 9:00:58 26913
- 来源:仪表网
铁路轨道检查仪和铁路轨道测量仪是用于测量铁路轨道静态几何参数的专用计量器具,在线路养护维修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近年来技术发展,轨道检查仪的产品功能不断优化,在测量里程(位置)定位、轨道外部参数、轨道平顺性、轨距和超高测量等方面得到了较大提升。JJG 1090-2013《铁路轨道检查仪》检定规程也基于上述原因进行相应修订。铁路轨道检查仪检定台作为用于检定铁路轨道检查仪全参数和铁路轨道测量仪轨距、超高的铁路专用计量器具,随着近年来技术经验积累,其结构形状发生了优化,出现了利用块规复现轨距、超高、高低、轨向的新型式,检定操作的便利性和检定结果稳定性都有一定提升,因此,有必要对检定台的技术要求及检定方法进行相应地补充和完善,修订 JJG 1091-2013《铁路轨道检查仪检定台》检定规程势在必行。
本规程以 TB/T 3147-2012《铁路轨道检查仪》的有关技术要求以及相关的计量准则为主要的起草依据。
本规程规定了铁路轨道检查仪检定台的计量性能要求、通用技术要求、计量器具控制、检定方法等内容,适用于检定台的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查。
本规程的主要计量性能要求包括结构参数、表面粗糙度、长梁工作面的直线度、固定长梁和活动(长)梁顶工作面高度差、固定长梁和活动(长)梁顶工作面的共面性、活动(长)梁摆动导致的轴向窜动、超高复现值和示值、轨距复现值和示值、高低和轨向的示值、工作量杆长度。
与 JJG 1091-2013 相比,本规程主要技术变化为:
① 增加了“T”形结构形式检定台;目前广泛使用的轨检仪均呈“T”形,传统形式检定台一般采用“H”形,是为了满足在检定超高掉头误差项目时对轨检仪进行掉头放置。而实际上对于轨检仪,检定超高掉头误差这一项目是为了保证超高正反向示值的一致性。如果检定台能够复现(模拟)正负行程超高,则不需要对轨检仪进行掉头,检定台的外形就不必是“H”形。“T”形检定台的优点是可以减少检定人员人工掉头操作带来的影响,提高检定效率,显著降低检定劳动强度,同时适应未来自动化检定的操作流程。因此,本规程中增加此项内容。
② 删除了Ⅱ级检定台的要求及相应的检定方法;原规程中,检定台按准确度分为Ⅰ级和Ⅱ级,Ⅰ级检定台可检定0级、1级轨检仪,Ⅱ级检定台可检定1级轨检仪。从实践中建标情况看,由于检定台本身的设备、场地投入较大,轨检仪的建标单位通常会选择Ⅰ级检定台,以提高设备利用率。Ⅱ级检定台的使用量较少,且Ⅰ级检定台完全可以取代,因此,在本规程中删去检定台准确度等级的划分,并相应删除了仅适用于Ⅱ级检定台的检定方法。
③ 删除了“两长梁侧工作面间的平行度”要求及相应的检定方法; 原规程制定时期,对于“T”形轨检仪的轨距测量方案,主要是利用 T 形结构末端三点的测量轮来实现。由于该方案中轨距测量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容易出现“假轨距”的问题,因此目前已经被增设轨距辅助测量轮的方案所替代。此条内容是适应轨距三点测量方案而设置的,目前三点测量轨距形式的轨检仪已经被淘汰,此条内容也不再保留。
④ 将“两长梁顶工作面高度差”修改为“固定长梁和活动(长)梁顶工作面高度差”,并调整了相应检定方法;将“两长梁顶工作面的共面性”修改为“固定长梁和活动(长)梁顶工作面的共面性”,并调整了相应检定方法;将“活动长梁摆动导致的轴向窜动”修改为“活动(长)梁摆动导致的轴向窜动”; 为适应新增的“T”形检定台,将原计量性能要求中“两长梁”的表述替换成“固定长梁和活动(长)梁”,“活动长梁”的表述替换成“活动(长)梁”。计量性能指标不变,检定方法做相应调整。
⑤ 增加了超高复现值的要求,并调整了相应检定方法,增加了超高检定块规平行度的要求;对于采用块规复现超高的检定台,各点复现值按实际值使用。复现值的测量不确定度主要来自利用量块和千分表多次组合测量得到的测量点活动端与固定端的高差。为减少超高检定块规平行度对复现值稳定性造成的影响,按检定台超高示值允许误差的1/10取块规平行度指标。因此,要求块规工作面间的平行度,应不大于 0.006 mm。
⑥ 增加了轨距复现值的要求,并调整了相应检定方法; 对于新增的采用块规复现轨距的检定台,各块规分别对应 1410mm~1470mm 的不同测量点。在检定台实际使用时,首先采用工作量杆将零位(对应1435mm 轨距)对好,其轨距零位复现值即工作量杆的实际测量值(通过测长机得到),其他非零位测点的复现值,通过计算各块规与 1435mm 测点对应块规的中心长度差,再加上工作量杆的实际测量值得到。块规工作时平放在检定台轨距测量装置的滑槽内,块规尾部与滑槽末端是平面相接触,块规头部与工作量杆测头弧面是点接触。因此,测量块规尺寸时要测块规头部工作区域(中心)到下部工作面的高度。由于轨距复现值的扩展不确定度等于两次块规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加上工作量杆长度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0.02mm),应不大于检定台轨距示值误差要求(0.06mm)。因此,块规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应不大于0.02mm。
本规程中检定方法,采用5等量块和立式光学计等测量不确定度U(k=2)不大于0.006mm 的方法。
⑦ 统一调整了超高、轨向、高低检定块规计算尺寸;原规程共使用了超高块规4个尺寸(计算尺寸50mm、100mm、150mm、200mm)、轨向块规4个尺寸(计算尺寸 40mm、80mm、120mm、160mm)、高低块规5个尺寸(计算尺寸10mm、20mm、30mm、40mm、50mm),导致三类块规数量偏多且尺寸不同,难以共用。新规程改为超高块规4个尺寸(计算尺寸 50mm、100mm、150mm、200mm)、轨向块规3个尺寸(计算尺寸 50mm、100mm、150mm)、高低块规3个尺寸(计算尺寸 10mm、30mm、50mm),降低了总体数量,提高块规的共用性。 对于轨迹法轨检仪,其基本弦轨向、高低示值大允许误差为±0.15mm(0级)和±0.20mm(1 级)。由基本弦长度 1250mm,轨检仪超高装置计算长度 1505mm利用超高检定装置附加辅助装置检定轨向高低时,示值大允许误差须乘以1.2的倍数。因此,经计算,采用检定块规的复现值测量不确定度应不大于±0.06mm(0级)。平行度指标一般可取为1/5至1/10,不妨与超高块规平行度指标相一致,因此,块规平行度应不大于0.006mm。
⑧ 增加了轨距检定方法中的标准器; 轨距的检定方法中,将内径千分尺调到 1410mm~1470mm 各测量点对应的尺寸并锁紧,当成固定量规使用,因此对内径千分尺的组合尺寸稳定性要求较高。将内径千分尺当成固定量规使用,并不是内径千分尺的设计功能之一,组合尺寸的稳定性存在风险。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内径千分尺的溯源证书,没有对各尺寸的组合次序进行说明,因此每次使用重新组合后的复现值有可能与溯源结果不同。另外,由于管径较细,放在检定台支架上时可能对不上实际的轨距测量点。
因此,本次修订中增加基本尺寸分别为1410mm、1420mm、1430mm、1440mm、1450mm、1460mm、1470mm的非零位标准量杆,推荐替代内径千分尺的使用。
⑨ 检定台横向水平指示装置的液泡调整不再置于中心;在检定固定长梁和活动(长)梁顶工作面高度差后,须调整检定台的横向水准仪水泡。在旧规程中是将水泡调至中心位置,由于水泡在中心位置时读数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本次修订改为调整至与刻度线对齐(水泡边缘),并在检定记录中记录刻度线读数。
此次修订增加了块规形式的检定台,但并未删除原有的超高测量尺形式。是因为目前大部分在用的检定台都是采用块规方式复现超高值,早期采用超高测量尺形式的比较少见。块规式的优点是使用方便,且量值稳定性好,而超高测量尺式具有自动化改造的潜力。因此,在本版修订中暂时保留超高测量尺这一设计。
本规程适用于铁路轨道检查仪检定台的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查。(详情请见附件)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