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2020年已过半,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都达标了吗?

2020/6/3 8:42:29    11269
来源:环球表计
摘要:城市供水管网安全运行是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基本保障,其正常运行和有效工作已成为城市保持生命活力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
  【仪表网 仪表产业】城市供水管网安全运行是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基本保障,其正常运行和有效工作已成为城市保持生命活力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供水管网的建设规模日益增长。管线一旦发生漏水,不但影响交通,干扰市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而且对于供水企业来说,水量损失意味着增加了供水成本,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会造成直接影响。城市供水管网漏失,造成了大量优质水资源的浪费还可能带来供水水质风险和地下公用设施损坏等次生危害。因此,对于供水企业来说,防控由于管网漏损或破损导致的供水事故、水量损失和水质风险是管网运行管理中的重要内容。
 
  关于管网漏损管控,在政策的要求下,越来越被重视,不少地区都采用了漏损管控手段,目前备受青睐的应该是DMA分区计量了,前段时间扬州大学公布由该校信息工程学院教授朱俊武团队研发的“城市水网漏损监测系统”在市场投入试用,更早一些粤海水务的“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检测与控制技术” 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并应用于粤海水务的下属企业。投入应用后漏损率控制情况如何,一起看看吧~
 
  扬州大学研发城市水网漏损监测系统
 
  日前,由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教授朱俊武带领学生团队研发的“城市水网漏损监测系统”已在市场投入试用。该系统通过分区专用的水计量装置来对城市独立区域内的流量进行监控,及时监测出漏损情况后通过漏损监管平台进行警报提醒,从而有效降低城市供水过程中的漏损率。
 
  据朱俊武介绍:“我国有26个省市的自来水管网漏损率在15%以上,其中有13个省市超过了20%。如果使用该监测系统,可以有效减少物理漏损,推动漏报管理朝着良性管理发展,将城市水网漏损率降低至8%~12%的水平。如果全国范围内推广,预计可减少漏损水量70亿吨,减少经济损失140亿元以上。”
 
  因为管道老化、技术手段投入有限、监管体制落后等因素,我国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现象较为普遍,漏损率普遍偏高。再加上大规模复杂的城市供水管网布置,传统的管理系统已经落后,当前的传统水务管理系统已不能满足海量的数据处理、水量控制、漏损控制、水务管理及实时监控等要求。为此,朱俊武团队研制开发了城市水网漏损监测系统——DMA分区专用流量监控装置及漏损监管平台。
 
  “DMA分区专用的水计量装置利用的是一种物联网通信技术。这种技术是在2017年得到应用的新型物联网通信技术,相比于其他通信技术,它的功能更为全面和突出,场景应用更为丰富。”研究团队骨干成员孙佳铭介绍道,“各个水计量装置在城市供水管网中合理配备分布,可以对城市供水管网进行各项数据监测,实时传输水流数据,监测管网压力,压力不足或过高时自动报警,并且自动记录信息。”
 
  此外,该监管平台还结合了GIS地图等技术,为客户构建了基于物联网和云计算的可视化漏损监管平台,实现城市供水管网的漏损监控及定位,同时兼具水网数据管理与分析、管网资产评估、水力模型建模、优化供水调度、水量预测、水网分区等功能。
 
  “此监管平台一经使用,将支持用户进行表务管理,会对终端用户用水进行管控分析,结合供水总量,对产销差进行分析并制定漏损控制方案,水管网漏损率高、城市供水效率低等问题都将得到有效解决,对于我国北方水资源缺乏及水网漏损严重的城市可以进行有效的漏损监控。”研究团队骨干成员戴俊说。
 
  目前这套城市水网漏损监测系统已于2019年8月开始在内蒙古通辽市、满洲里市以及河北秦皇岛市、安徽蒙城市等地投入试运行且效果良好,有望在市场上进行大规模推广,逐步实现产业化。
 
  福州:采用合同节水管理模式治理城市供水漏损
 
  早在2016年,福州在加快落地窄带物联网(NB-IoT)技术时,就把福州市城市供水漏损治理项目作为国内窄带物联网(NB-IoT)规模商用落地项目,由福水智联技术有限公司承接。项目首期以老仓山区域为试点,边界范围为81.5平方公里,涉及371个小区、16万注册用水户,年供水量约为8000万立方米,目标是:到2020年将漏损治理试点区域的漏损率下降到12%,实现年均减少自来水漏损2000万立方米。
 
  据了解,福水智联公司研发的“禹之水”智慧漏损治理系统是一个基于窄带物联网(NB-IoT)技术、智能传感器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和自主创新的树型结构、VMA分区计量监测等技术的水治理大数据分析管理平台,该平台支持在线、离线地图(城市地图、卫星),及管网GIS接入,可以持续高效的监测城市管网漏损情况,靶向漏损区域,分析漏损类别,进而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治理,降低管网漏损率。
 
  项目中除了利用窄带物联网技术,还使用了大数据分析技术。该项目安装部署了大量智能表具,这些表具产生了海量的监测数据。同时,通过网络化DMA分区结合树型结构、VMA分区计量监测模型和“禹之水”水治理大数据分析管理平台的大数据分析,靶向漏损区域、分析漏损类别和漏损情况,综合运用漏点定位技术:示踪气体检漏、负压波检漏、漏水相关仪及漏水噪音听漏等各种探测方法对漏点进行高效精确的定位,漏点定位精度可达1平方米以内。
 
  此外,该项目率先采用新商业模式——“合同节水管理模式”,通过合同节水管理模式,节水服务企业一方面为节水单位提供专业化的漏损治理服务,实现漏损治理效果与绩效挂钩;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漏损治理项目建设资金提供支撑保障;节水单位则将精力更多地投入到终端用水用户的服务等方面,后助力节水单位智慧水务建设提升。
 
  该项目分12个片区逐一治理,在2018年已累计找到并维修了576个漏点,经测算,小区年节约水量约284万立方米,市政年节约水量约469万立方米,已实施的治理片区共计年节约水量753万立方米。
 
  2019年,福州市供水漏损率控制在10.11%,较2018年下降8.16%。福州市新建供水管网110.08公里,改造老旧管网累计74.4公里。2019年底已全面完成全市33万用户的“一户一表”改造。为实现智能水表的远传抄表应用及实时监控,提高计量精度,全市还完成了30万台NB-IoT智能远传表的安装。
 
  粤海水务“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检测与控制技术” 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
 
  2019年粤海水务牵头完成的“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检测与控制技术”项目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检测与控制技术项目由粤海水务牵头,联合华南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共同完成,该项目针对城市的供水管网控漏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提出管网三层级分区技术体系,形成管网动态压力调控、基于贝叶斯与盲源分离算法的漏失评价定位等技术,集成管网GIS、管网分区、管网监控、管网建模及压力管理系统于一体的智慧管网漏损控制数字化平台。
 
  该项目成果已广泛应用于粤海水务的下属企业以及黑龙江、山西等地的20多家自来水公司,每年节约水资源超过4700万吨、节省生产成本2300余万元。其中,项目成果在东莞常平粤海水务建立示范工程,只用两年就将该公司的管网漏损率从20.77%下降至11.20%,供水电耗降低 21.07%,每年持续产生700多万元效益。
 
  荆门市:DMA分区计量先试点后推广
 
  2014年荆门市综合漏损率为30.29%,为解决高漏损,考虑到DMA分区计量是较为成熟的漏控手段,荆门市供水总公司自主推进分区计量工作。
 
  公司每季度组织开展管网健康评估工作,每年安排专项资金逾300万元改造支管网近12公里,综合漏损率也自2017年21.54%下降至2018年15.89%(漏损率从16.74%下降至11.09%,当年下半年基本保持在12%左右)。
 
  在DMA分区计量建设上“先试点、再推开”,将所有区域纵向对比、横向联系,形成树形分布图,特别是通过自下而上建设分区计量,支管网的检漏效率大大提高,让抄表岗位和检漏岗位在数据分析职能上结合起来,分别分析每月数据、每旬数据和每日夜间小流量,成为了“探测器”、“报警器”;让检漏岗位和维修岗位在漏点修复上联动起来。
 
  公司将城南新区作为分区计量试点地区,对城南新区用水用户实行四级分区,将3台片区流量仪、11台考核总表(超声波水表)以及近千块楼栋表作为结点,每月生成网状数据分析表,每日监测分区水量和夜间小流量,通过借鉴成功方案及自行摸索,总结并建立起了从判断、检测到恢复的对应配套机制,成功地将城南新区综合漏损率由34.71%降至11.8%。
 
  在以城南新区作为分区计量试点区域并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依据供水管网现状情况和地理条件,进一步推广建立多级分区计量管理系统:按已有的分区分压供水区域进行划分,设置5台流量计,划分一级分区4个;以供水管道长度不超过30公里确定二级分区计量范围,配置12台流量计,划分二级分区14个;以供水管道长度不超过10公里确定三级分区计量范围,配置52台流量仪,划分三级分区计量区域41个,建成了分区计量管理系统,漏点分析效率明显提升。
 
  综合漏损率由2014年的30.29%下降至2019年的11.88%,下降了14.40%;年漏损水量从2015年的1179.23万立方米下降至2018年的922.86万立方米,降幅达21.74%;漏损率由2014年的26.35%降至2019年的7.08%),下降了15.26%,提前完成国务院“水十条”一级评定(10%)水平。
 
  关于城镇供水管网漏损,住建部2016年出具了《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CJJ 92-2016》,并在2018年进行了修订。其中对漏损率的定义更加明晰,对漏损水量分析、漏水管理、分区管理、计量损失控制等都有具体说明。
 
  “水十条”中指出的:到2017年,全国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2%以内;到2020年,控制在10%以内。不管是上述案例中的漏损管控系统还是自主摸索的管控方式,其目的都是为了使漏损率下降到一级评定水平。2020年已过半,各水司管网漏损率都达标了吗?

全部评论

上一篇:鲜榨饮品不安全? 科学仪器带你放心喝果汁

下一篇:浙江计量院聚合酶链反应分析仪校准装置通过考核

相关新闻
热门视频
相关产品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