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十二年前的哀叹 科研技术与地震监测

2020/5/14 8:35:32    13623
来源:仪器网
摘要:那么时至今日,我国的地震预警完善了吗?差强人意。首先,我们需要清楚的一点是,以目前的技术来说,想要在地震没有发生时就对地震做出预报,是几乎不可能的。
  【仪表行业应用】放在往日,十二年可能只是生肖的一次轮回,但是放在今天,却是一段无法忘却的惨痛记忆。今天是2020年5月12日,十二年前的今天,汶川发生了一场里氏8.0级大地震,这场被如今媒体评价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力大的地震,抹去了数以万计的人的生命,也在无数人心中留下了难以抚平的伤痕。
 
  地震过去后的十二年来,我国人民始终没有忘记汶川大地震的惨痛教训,痛定思痛,在全国各地都积极开展地震安全教育,在地震高发地区还开展了多次地震逃生演习,更有不少在汶川大地震中获救的孩子,经过自己的选择,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解放军、消防员、医生、护士……挽救他人的生命。
 
  与此同时,汶川地震也再一次督促我们,建设完善的地震预警系统。
 
  那么时至今日,我国的地震预警完善了吗?差强人意。首先,我们需要清楚的一点是,以目前的技术来说,想要在地震没有发生时就对地震做出预报,是几乎不可能的,因此所谓地震预警的本质不过是提早检测到震源并和地震波赛跑,在短时间内将信息扩散开来并组织逃生。而这也决定了地震预警系统的两个基本需求:预警的速度与判断震源的准确性。
 
  地震预警相关的仪器和设备在检测震源的时候都存在一个特质,那就是越接近震中检测越准确,但是越接近震中同时也意味着消息传播出去所要花费的时间就越多。而目前,针对这种情况的解决方法便是建立地震检测网。客观的来说,既然我们尚且没有能力预测到地震的发生,那么的来看也可以说地震频发地带的任意地点都可能发生地震。既然如此,那不如建立起密集的监测网,一个点监测到了地震就立刻通过互联网、电波向其他监测点扩散消息,越接近震源的地方,受到消息的时间就越早,安排逃生的时间也就越长。
 
  而目前,用于建设监测网的地震检测系统,实则是建立在预警传感器技术上的。通过在道路、强壁等处,安装可以感受到震荡波的传感器,并将它们与监测网络相联系,从而做到监测地震发生的目的,与此同时复数的传感器还利于精准的判断震源位置。
 
  不过这类技术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资源投入。越是巨大的地震监测网,在数据维护及人力物力的投入上,就越是巨大,虽然从人民安全的角度看,这些投入是值得的,但是这也表示技术尚存在优化的方向。不过也相信,随着技术的逐渐成熟,未来会出现更加准确且可靠的地震检测方案,守护大众的生命安全。
 

全部评论

上一篇:天健关注 | 发黄的水你敢喝吗?

下一篇:食品异物问题不绝 X射线检测仪助力品质监管

相关新闻
热门视频
相关产品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