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2700亿元!上海版“新基建”建设行动方案出台

2020/5/9 16:39:11    13111
来源:仪表网
摘要:2020年5月7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会上《上海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正式发布。
  【仪表网 中标公示
  【仪表网 仪表示范】2020年5月7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会上《上海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正式发布。《行动方案》提出了上海版“新基建”35条,梳理了未来三年实施的第一批48个重大项目和工程包,预计总投资约2700亿元。
 
 
  建设电镜中心、硬X射线等“新设施”
 
  未来三年实施的第一批48个重大项目和工程包中,第二项为“新设施”建设行动,即立足科技创新中心和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大高地”建设,持续提升科技和产业创新基础设施能级。主要包括:加快推进硬X射线等大设施建设,开展下一代光子科学设施预研;争取国家支持布局新一轮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电镜中心、先进医学影像集成创新中心、国家集成电路装备材料产业创新中心等若干先进产业创新基础设施;围绕前沿科学研究方向,布局建设重大创新平台。
 
  2022年上海将率先形成综合性“大全强”大科学设施群雏形
 
  《行动方案》提出,要打造综合性大科学设施群。
 
  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裘文进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目前上海建成和在建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已达14个,设施数量、投资金额均全国。到2022年,上海将形成规模大、种类全、综合服务功能强的大科学设施群雏形;构建以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为,上海光源等7个光子科学大设施为基础,其他领域设施为支撑的“1+7+X”集群;布局一批技术水平高、产业服务能力强的创新基础设施,建设若干助力重点产业发展的“攻关利器”,为新兴产业关键技术研发提供支撑。
 
  全力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下一步上海将重点做好两方面工作:
 
  一方面,持续推进光子科学设施群建设,加强前瞻性战略布局研究,建设光子科学实验室,面向下一代同步辐射光源、自由电子激光和超强超短激光等开展从原理到样机的预研,为上海光源跨代升级奠定技术基础。另一方面,积极争取国家部委支持,围绕生命科学、海洋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推动系统生物学设施、无人系统多体协同设施、深远海驻留浮式研究设施、生物医学大数据设施等开展预研,争取纳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十四五”规划。
 
  此外,上海还将主动布局产业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持续推进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在布局产业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将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主动布局一批以企业投资为主、提供开放专业化服务的创新基础设施。比如,依托蛋白质中心,打破管理分割,组建开放共享的电镜中心;依托重点企业,建设先进医学影像集成创新中心、集成电路装备材料创新中心,为上海加快高质量发展、打造若干“千亿级”新兴产业形成有力支撑。
 
  在持续推进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方面,上海将围绕量子物理、人类表型组、脑与类脑等前沿科学研究方向,加快推进建设李政道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张江科学园、张江复旦创新中心等。上海将不断提升集成电路、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方向的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能力建设,优化新的功能型平台布局,通过关键共性技术和产业化应用研究,构建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发展的支撑体系。
 
  《上海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主要内容
 
  一、上海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近年来,上海围绕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以及新型智慧城市、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等建设,加强网络基础设施、数据中心和计算平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布局,总体水平一直保持国内。一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国内”。已实现全市16个区5G网络连续覆盖。建设了15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行业平台,带动6万多家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在静安、嘉定、杨浦、虹口、普陀等区率先开展新型城域物联网规模部署。二是数据中心和计算平台规模“国内”。目前互联网数据中心已建机架数超过12万个,利用率、服务规模处于梯队。市大数据平台累计已汇集全市200多个单位340亿条数据,数据规模总体在国内。三是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能级“国内”。上海已建和在建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共有14个,大设施的数量、投资金额和建设进度均全国。
 
  二、上海版“新基建”《行动方案》主要内容
 
  《行动方案》立足于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跨界融合化、品牌化,坚持新老一体、远近统筹、建用兼顾、政企协同,提出了指导思想、行动目标、4大建设行动25项建设任务、8项保障措施,形成了上海版“新基建”“35条”。
 
  一是明确了具有上海特色的“新基建”重点领域。聚焦新时代上海城市功能和核心竞争力提升,以及新经济发展要求,明确了推进上海特色“新基建”的4大重点领域:以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为主的“新网络”建设;以创新基础设施为主的“新设施”建设;以人工智能等一体化融合基础设施为主的“新平台”建设;以智能化终端基础设施为主的“新终端”建设。
 
  二是提出了符合上海城市功能和定位的具体行动目标。通过3年努力,率先在4个方面形成重要影响力:率先打造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城市,率先形成综合性大科学设施群雏形,率先建成具有影响力的超大规模城市公共数字底座,率先构建的城市智能化终端设施网络。到2022年底,推动全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和创新能级迈向水平。
 
  三是全力实施上海版“新基建”4大建设行动。要对标水平,围绕新网络、新设施、新平台、新终端进行统筹布局,全力提升新型基础设施能级。初步梳理排摸了未来三年实施的第一批48个重大项目和工程包,预计总投资约2700亿元。
 
  1、“新网络”建设行动。把握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和数字化发展趋势,率先构建的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布局。主要包括:高水平建设5G和固网“双千兆”宽带网络,加快布局全网赋能的工业互联网集群,建设100家以上无人工厂、无人生产线、无人车间,带动15万企业上云上平台;加快下一代互联网规模化部署;建设新型政务外网及网络安全设施;构建信息通信枢纽。
 
  2、“新设施”建设行动。立足科技创新中心和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大高地”建设,持续提升科技和产业创新基础设施能级。主要包括:加快推进硬X射线等大设施建设,开展下一代光子科学设施预研;争取国家支持布局新一轮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电镜中心、先进医学影像集成创新中心、国家集成电路装备材料产业创新中心等若干先进产业创新基础设施;围绕前沿科学研究方向,布局建设重大创新平台。
 
  3、“新平台”建设行动。充分利用好超大规模城市海量数据资源,建设城市全要素数据资源体系,支撑城市治理变革。主要包括:建设新一代高性能计算设施,打造超大规模人工智能计算与赋能平台。建设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社会治理“一网统管”基础支撑平台,探索建设数字孪生城市。构建医疗大数据训练设施,支持人工智能企业开展深度学习等多种算法训练试验。探索建设临港新片区互联设施体系和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智慧大脑工程。
 
  4、“新终端”建设行动。围绕培育新经济、壮大新消费等需求,加快推动商贸、交通、物流、医疗、教育等终端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主要包括:规模化部署社会治理神经元感知节点;新建10万个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建设国内的车路协同车联网和智慧道路;建成市级公共停车信息平台;拓展智能末端配送设施,推动智能售货机、无人、智慧微菜场、智能回收站等各类智慧零售终端加快布局;建设互联网+医疗基础设施;培育教育信息化应用学校;打造智能化“海空”枢纽设施;完善城市智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四是推出8项上海版“新基建”重大政策措施。推进上海特色“新基建”,政府要引导、市场是主体、重大政策举措是保障。进一步加强市区协同,在创新支持方式、加强指标保障、推动资源开放、优化规划布局、完善规则标准、培育市场需求等方面加强引导,为社会资金加大“新基建”投入营造良好环境。
 
  下一步,上海将全力落实好“新基建”35条,抢抓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复苏升级带来的重要机遇,高水平推进5G等“新网络”建设,持续保持“新设施”竞争力,加快建设人工智能等“新平台”,完善社会治理和民生服务“新终端”布局,着力创造新供给、激发新需求、培育新动能,为上海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厚植新根基,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资料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网站

全部评论

上一篇:从三大表企中标运营商4G通信模块项目说起......

下一篇:南方科技大学环境学院采购超高效液相质谱色谱联用仪

相关新闻
热门视频
相关产品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