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西藏首条电气化铁路用微震传感器监测岩爆

2019/11/7 8:51:55    21002
来源:传感器专家网
摘要:盾构机500余项工作状态数据能通过传感器和网络,实时显示在地面监控中心和手机监控端,超过警戒值将自动报警。
  【仪表网 仪表产业】隧道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的地质地形条件,选用不同类型的传感器。今天,小编来为大家介绍近期两则与传感器技术运用相关的国内隧道施工案例。一起来看看吧。
 
岩爆监测设备,资料图
 
  西藏首条电气化铁路用微震传感器监测岩爆
 
  11月2日9时50分,随着一阵爆破声响,拉萨至林芝铁路重点控制性工程——巴玉隧道顺利贯通。这一隧道被列为一级高风险隧道,创造了在高原铁路隧道独头掘进7015米的纪录。据了解,巴玉隧道施工过程中地温47摄氏度,同时94%位于岩爆区。
 
  对此,中铁十二局拉萨铁路项目部指挥长乔志斌说,岩爆发生的强度大、频率高,一般岩爆持续时间达2至6个小时,长持续超过一周,甚至在岩爆发生几个月后还会有二次岩爆,这在世界隧道施工史上十分罕见。
 
  此外,受特殊地理条件限制,该隧道无法设置辅助坑道,只能从进、出口两头独头掘进。建设者采用直眼掏槽水压爆破技术进行“弱爆破”,每道工序增加了“应力释放”环节,将岩爆发生频率降至低,确保安全有序掘进。
 
  据了解,中铁十二局联合中国科学院以有效应对岩爆为主题,对掌子面前方地应力、岩爆等级、岩爆的预警及预防等进行分析研究,发明了跟踪岩爆的微震传感器阵列动态布置技术,并搭建青藏高原远距离无线通信传输的岩爆实时微震监测系统。
 
  拉萨至林芝铁路是西藏首条电气化铁路,该项目地质条件复杂,桥隧比高达75%以上,目前已进入建设关键期,预计2021年建成通车。
 
盾构机与竖井贯通,资料图
 
  传感器助全国首条污水传输深隧实现施工和监测
 
  目前,武汉在建的大东湖核心区污水传输系统工程,是我国首条污水传输深隧。深隧埋深30至50米,全线采用盾构机施工。针对特殊地形,建设团队采用越江隧道施工中常见的“水下接收”形式。
 
  首先在竖井内灌入20米深、约4000立方米的水,使地连墙内、外水压平衡;再让盾构机在水底掘进,完成管片拼装,注浆封堵管片和竖井结构缝隙,防止地下水涌入;后清理基坑内的泥水,成功接收的盾构机缓缓显露出来。
 
  在此过程中,为让盾构机做到“零偏差”与竖井贯通,项目组建了一支15人的精测团队,测量精度非常高,采用双导线和陀螺仪相互复核,有效削弱光线、仪器和操作误差,引导盾构机按照既定轨迹“出洞”,将出洞的误差控制在1厘米以内。
 
  据工程技术人员介绍,看似笨重的盾构机,其实非常智能。盾构机500余项工作状态数据能通过传感器和网络,实时显示在地面监控中心和手机监控端,超过警戒值将自动报警。盾构下穿地铁4号线后,地表沉降始终控制在2毫米以内。
 
  据了解,该项目施工过程中还采用隧道人员定位技术,人脸识别技术,盾构机远程监控系统,龙门吊可视跟钩系统,环境监测改善系统等。目前,该项目主隧工程已掘进完成15.8千米,计划于2019年年底整个主隧实现全线贯通,全面转入二衬施工阶段。

全部评论

上一篇:这些仪器企业的产品享受参展进博会税收优惠政策

下一篇:AR/VR带动传感器产业链发展

相关新闻
热门视频
相关产品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