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仪表网 仪表产业】随着低碳生活的概念逐渐被大众所了解、所接受,人们也越来越愿意去接受更加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也因为这个原因,一个藏在字典中的词汇,又再一次出现在了人们的面前——“碳中和”。
“碳中和”也可以称之为“碳中立”其早期的含义是通过计算二氧化碳的排放,然后通过植树等手段将多余碳排放吸收的环保理念。经过小编的不完全统计,早出现这个概念可以追溯到2006年,当时这个概念的提出主要是为了促进绿化的推广。而发展到现在,“碳中和”可以说成为了一种环保思路,牵涉的手段也从原本的植树“消除”碳排放,扩展到了使用再生能源降低碳排放,或者是使用人工手段收集处理多余的碳排放。
而就在近,西班牙《趣味》月刊还就“碳中和”发表了一篇报道,报道中提到,为了在2050年前达到“碳中和”,目前所采取的计划中,有80%是可以通过现用的技术实现的,针对那些善未成熟的技术,文章也给出了相对积极的意见,并强调了其中的五个技术——新一代电池、生物经济、生物能源与碳捕获和储存、聚光天阳能热发电、地球工程。其中除了地球工程存在争议外,其余四项均被认识前景可观。
那么“碳中和”真的可以实现吗?这个问题就要看从什么角度切入了。从结果的角度来说,“碳中和”的目的是维持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平衡,但是这个平衡并不是的,事实上,生物的生命活动(例如呼吸)、自然现象同样会产生二氧化碳,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本来就是出于波动的。换言之,所谓的二氧化碳平衡,实际上是要去除或者避免不必要的二氧化碳产生。
确定了这一点,那么接下来要做的事就明朗了——检测二氧化碳。假设“碳中和”可以实现,那么有关部门需要做的其中一件事,就是建立一个广泛的二氧化碳监测网。这个监测网除了要监测环境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波动情况外,还需要监测冶金厂、化工厂等二氧化碳高排放地区的二氧化碳情况,甚至还需要检测其中是否还有其他的温室气体。而这个监测网终还要通过互联网技术的联机,串联起一个数据库,并分析空气中整体二氧化碳状况,计算出其与正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比率的差距,方便后续治理。
但是,如果仅是做到如此,假设还是难以实现,简单地说,如果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远超出可以中和掉的量,那么就无法实现相对完全的中和。因此,“碳中和”的另一个关键恰恰是低碳的基本理念——减排。
对于现在的环境来说,减排既是我们需要达到的目的,也是维持自然稳定的手段,所以我们需要开发新能源去替代传统的能源,开发新材料去替换原本高炭排放的材料。也正是因为如此,有关研究部门会大力发展
传感器技术,确保
太阳能、风能、潮汐能能够被更加好的运用起来;试验机企业也会更加注重环境模拟,确保经过试验机检测的新材料可以同时兼具传统材料的功能性,却又更加环保。
总而言之,如果可以做到一方面治理已经存在的问题,一方面遏制可能发生的问题,那么“碳中和”就不是假设,而是可以预期的未来。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