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仪器人不可不防!揭开掠夺性会议的利益假面

2019/7/29 8:39:29    15312
来源:仪器网
摘要:原本以为参展容易踩坑,没想到会议也同样存在不少骗人的把戏。相比于那些坑企业展位费的骗子展览公司,有些会议的做法可能更加恶劣,也更加难以防范。
  【仪表网 仪表产业】哪里有利益,哪里就有江湖。哪里有江湖,哪里就有套路。你们还记得之前小编在《企业参展骗局多 仪器厂商别上当》系列文章当中提到的那些套路吗?原本以为参展容易踩坑,没想到会议也同样存在不少骗人的把戏。相比于那些坑企业展位费的骗子展览公司,有些会议的做法可能更加恶劣,也更加难以防范。
 
  可能大家一贯以为学术会议都是非常正规和的,但是有些看似“高大上”的会议并非如此。众所周知,学术会议是科研人员发表文章、展示科研成果的平台,旨在促进科学发展、学术交流、课题研究。一般来说,每场会议都应该有明确的主题,科研人员发表的演讲也必须围绕主题开展。然而,有一种学术会议却单纯以牟利为目的,从策划到组织都非常不专业,对论文来之不拒,导致现场变成学术话题“大杂烩”。如果你不幸去到了这样的会议,那你可能就是撞上了学术界非常厌恶的“掠夺性会议”。
 
  现在,很多会议都会通过发送邮件的方式来邀请科研人员参加,邮件正文或者附件就是邀请函。有学者搜集了几百封邮件并浏览了这些会议的网站,发现掠夺性会议往往具有一些共同点。今天,小编就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为各位仪器行业人士科普一下。
 
  首先,从会议的名称和主题上就已经可以看出一些蛛丝马迹。前面小编提到过,掠夺性会议为了牟利,会扩大论文的接收范围,导致现场变成汇集多种学术话题的“大杂烩”。如果是同一行业或者同一领域的不同课题很好理解,比如环境监测相关的会议,可以涵盖土壤、大气、水质等领域的课题。但是,如果主题范围很大,本身又不是非常的会议,就很值得怀疑了。另外,掠夺性会议往往会对名称进行夸大,显得比较“高大上”,或者直接与其他学术会议打擦边球,这是需要科研人员认真分辨的。值得一提的是,类似的把戏在很多“大杂烩”展会上也经常出现,可以说已经非常常见。
 
  其次,可以注意截稿时间和会议日程。一般来说,为了好好审稿,正规的学术会议会在会议开始前留出至少两个月的时间。然而,掠夺性会议的目的只是骗取注册费,不会认真审稿,获取的论文自然也是越多越好。因此,这种会议往往快开会了还没截稿,有的只提前了十天或者一周,有的截稿日期干脆就是开会日期。除了令人疑惑的截稿日期之外,一般正规会议都会发布具体议程,而掠夺性会议往往只有会议的大致时间段,缺少每个时间段的主题和发言人信息。当然,在小编接触过的正规学术会议当中,有些会议提供的议程信息也会出现错漏,但是毕竟还在少数。
 
  再有,会议的组织者可以作为衡量其专业度的一大标准。为了让更多科研人员受骗上当,掠夺性会议往往会列举出一些看似专业但是闻所未闻的协会机构,号称是自己的主办方。然而,你在网络上根本搜不到这些名字,或者只能搜索到名字非常相近的正规机构。即便你真能找到这个机构的网站,你也会发现网站上面列举的一些机构成员根本就是假的,或者冒用了某些专家学者的信息。这些会议的真正主办方实则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单位,而并非学术界的非营利组织。
 
  后,小编再来谈谈费用的问题吧。很多学术界人士可能都听说过“掠夺性期刊”,利用的就是科研人员在期刊发表文章的需求。这种期刊可以说是学术界的毒瘤,通过向作者收取高额费用而不提供同行评审等流程来欺骗作者。“掠夺性会议”也是类似的,向科研人员收取高额的注册费,同时也向参会人员收取较高的费用。与正规会议不同,这种“掠夺性会议”的注册费大多较高,对参会学生的优惠也很少。
 
  小结:归根结底,掠夺性会议、掠夺性期刊的出现都是因为学术界人士的旺盛需求。很多年轻的科研人员急于发表文章又缺乏经验,在掠夺性会议的花言巧语之下上当受骗。有时候,一些科研人员甚至会为了应付单位对发表文章的要求,或者花掉多余的科研经费,去主动付费参加这些掠夺性会议。现在,国外已经出现了揭露掠夺性期刊的黑名单,我国也有必要“拉黑”这些骗人的会议和期刊了。

全部评论

上一篇:河南省《新乡市传感器产业培育建设方案》印发

下一篇:移动互联网时代 科学仪器如何发展

相关新闻
热门视频
相关产品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