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仪表网 仪表产业】你的太阳眼镜可能不但无法保护你的眼睛,还会伤害到你。近日,俄罗斯媒体报道了一则来自当地卫生部的研究,研究表明,劣质太阳眼镜的暗色镜片由于没有经过必要的技术处理,虽然可以降低光线的通过量,但是无法抵御紫外线。更可怕的是,由于眼睛在暗色镜片下瞳孔会放大,这意味着大部分的紫外线会落在视网膜上;此外报道中还提到,从侧面或者后面照射到劣质太阳镜上的光同样会因为镜片的反射作用落入眼中——而这些情况都会直接伤害到眼睛。
不过,对于那些经过
检测仪器认证的眼镜来说,这些问题都会因为特殊镜片加工工艺的处理而被解决。今天,小编就围绕此做一个简单介绍,带大家认识一下科研技术的价值。
购买商品,许多人认为原材料的价值决定了产品的价值。首先,这句话没有错,以眼镜举例,镜片的材质有树脂的,有玻璃的,还有聚碳酸酯的(俗称PC镜片),他们透光率、对紫外线的吸收度、重量、抗眩光、牢固度等数据跟不相同,同样价格也相差甚远。但是,原材料的价格并非产品价格的全部,其实,影响产品价格的还有另一项因素——在产品上投入的技术。
同样以镜片为例,玻璃镜片虽然比起树脂镜片在光学性能、折射率、耐磨性上都有更加显著的表现,但他同样存在重量、价格上的劣势,以及易碎的缺点。而通过镀膜工艺的帮助,树脂镜片可以在保留抗冲击性能、重量优势的情况下,得到不亚于玻璃镜片的耐磨性、折射率。
简单的说,对于产品来讲,材料的选择目的是满足产品的基本性能;而技术的帮助,则是让产品往更加适用、实用的角度提升。
那么这些技术又是如何出现的呢?这一切都离不开两个字——“科研”。
事实上,目前许多用来改善产品的技术本质上还是科研技术,只是这些技术走出了实验室、科研仪器的范畴,在更加贴近民生的领域被广泛运用。
同样以眼镜的镀膜工艺来举例。提到镜片镀膜,有的人想到的是眼镜,有的人想到的是相机镜头,而对于许多科研人员来说,他们首先想到的也许是
显微镜。
作为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钥匙,如今的显微镜已经发展的五花八门却又各具神通。其中,较为广为人知的光学显微镜作为显微镜家族中较为传统,受众也较为广泛的类型,其成像离不开玻璃透镜的帮助——通过许多镜片的折射,终将样品放大数倍呈现在我们面前。事实上,当光穿过玻璃的时候,由于折射和反射作用的存在,光线会有一部分损失,换言之,通过的玻璃层数越多,信息的丢失也就越多,而镀膜工艺可以改善玻璃的透光度和反射程度,一方面可以避免外界不必要的光线影响到画面,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光线的损失,让成像更加清晰、细致。
这项技术如果用到相机上,则可以在拍摄过程中起到抗眩光的同时增加实际进光量的作用;用到眼镜上可以起到抗蓝光、防紫外线等作用。事实上,像奥林巴斯、蔡司这类在光学仪器生产以及镀膜工艺上技术独到的企业,在眼镜或是民用镜头的生产上同样具有一定的度。
一方面,科研的目的之一就是服务于社会,改善人民的生活;另一方面,科研需要回报,对于许多企业来说,民用是技术获得收益的一种直接手段。但是,无论是因为科研发展越来越好的社会,还是因为科研技术的加入越来越完善的产品,不计较缘由,从中获益多的还是百姓。而居民因此产生的生活幸福感,也同样是是科研不可忽视重要价值之一。
(原文标题:劣质眼镜对眼睛危害大?浅谈科研技术的发展与价值)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