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仪表网 仪表产业】两颗价值7亿美元的卫星,因为所用铝材存在缺陷而毁于一旦?近日,一家向NASA提供火箭零部件的金属制造商,因被调查发现其伪造数以千计检测结果而遭起诉。长达十余年的时间内,该公司伪造了大量质量检测证书,以证明其提供的金属符合强度和安全性方面的要求。4100多项检测结果遭到篡改,250多个客户因此受到影响。
尽管这家金属制造商所属母公司已经同意支付高达4600万美元的赔偿,涉事人员也已经被判入狱,但是坠毁的火箭和卫星,以及NASA多年的科研成果,都无法追回。然而检测数据造假并非个例,此事不禁让人联想到国内外发生的多起造假事件。譬如,从2015年开始爆发的德国汽车业“排放门”丑闻,揭露了一批干扰汽车尾气检测的德国车企。上个月,奔驰母公司又被曝光用软件造假让汽车通过尾气检测,再次推动丑闻进一步发酵。此外,近年来国内环保监测数据造假行为也屡见不鲜,对空气监测仪器喷水、给空气
采样器“戴口罩”、“冰雕大楼”等事件已经挑动了国家环保部门的神经,从而出现了监测数据造假入刑的先例。
国内外一系列检测造假事件令人感叹:这年头难道连白纸黑字的数据都不能相信了吗?为了让检测结果令人满意,涉事单位不惜施展各种手段。然而,干扰
检测仪器也好,篡改报告数据也罢,都无法改变这些事实。由于铝材存在缺陷,造价高达几亿美元的卫星坠毁;汽车尾气排放超标,导致空气污染不断加剧;环境污染亮红灯,影响居民日常生活……与此同时,政府、企业、检测机构三方的公信力也随之下滑,检验检测行业亟需一场“大洗牌”。
如何拨乱反正 重拾检测行业公信力
诚然,近几年检验检测行业的发展势头很足,市场空间还很大。尤其是被称之为“第三方检测”的民营机构,崛起速度相当快。有数据显示,我国已经拥有超过3万家检验检测机构,营收2000多亿元,向社会出具的检验检测报告超过3.5亿份。平均每天,检验检测行业都会出具近10万份报告。然而,这10万份报告是否存在一些浑水摸鱼的造假数据,不得而知。
可以看到,目前我国检验检测行业主要由国有机构、民营机构和外资机构三部分组成。由于自身所处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少检验检测机构仍存在散、乱、弱、小问题,频频出现的数据造假事件多出自于此。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其一,检验检测行业门槛过低,检测机构鱼龙混杂。部分企业为了获利弄虚作假,向有关单位出具虚假报告。譬如此前某家企业为了获得合格的产品检测报告,收买检测机构造假。也有不少检测机构直接以此作为牟利手段,用虚假报告向有关单位索取利益。
其二,行业欠缺有效的制度和监管,未能形成有序的竞争格局。新兴的检验检测行业在监管制度和政策方面尚有疏漏,需要有关部门的不断完善。重点体现在,设置合理的入门门槛、健全市场退出机制、加强机构信用评价、完善黑名单制度等等。尤其是要做好监督,对违法机构及个人实施严惩,保证监管执行有力。
其三,中小型检测机构硬件设施不足,人才相对匮乏。当前国内大型检验检测机构还比较少,大多数机构的规模都比较小,仪器设备的数量和水平一般,欠缺高素质检验检测人才。只有“硬实力”和“软实力”都足够到位,检验检测行业才有能力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小结:屡见不鲜的检测数据造假事件,体现的是造假者对法律制度的藐视,以及对公共利益的轻忽。希望未来,检验检测行业能够有效肃清造假行为,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和公信力,向公众出具更多真实可靠的检测报告。
(原文标题:打击数据造假迫在眉睫 如何重拾检测行业公信力)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