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仪表仪表网 仪表会议】3月22日,中国科学院磁共振技术联盟启动会在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召开。该联盟由中科院条件保障与财务局倡议,武汉物数所牵头组织。条财局的相关负责人,以及武汉物数所等9家研究所的近60位磁共振领域的科技人员和科技管理人员参加会议。
条财局副局长曹凝介绍了中科院磁共振技术联盟筹建的背景,并从深化全院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的角度强调了成立联盟的重要性。目前,中科院已基本建成“所级中心+区域中心”的技术支撑体系,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支撑保障。为进一步强化支撑平台体系建设,提高技术支撑水平,针对领域内共性的仪器研制、功能开发、技术推广和交流培训等建立跨区域中心、所级中心和跨学科的技术联盟变得日益迫切,也是下一步公共技术支撑系统建设的工作重点。
磁共振技术具有典型示范性,中科院在磁共振技术上别具优势,不仅拥有数量和品类众多的磁共振仪器,而且先后在北京、武汉、上海、合肥等建成了北京磁共振脑成像中心、武汉国家磁共振中心等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以及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磁共振仪器设备研制和产业化方面也有良好的基础。中科院磁共振技术联盟的建设,集合了磁共振研究和应用的优势单位,旨在整体提升我院磁共振应用水平、使用效益和运行维护能力,加强磁共振技术人才培养和积累,加强磁共振功能扩展和关键部件研发,探索关键技术协同创新机制。
武汉物数所所长罗志强致欢迎辞,他表示,磁共振作为一种强有力的谱学和影像学手段,已深入到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虽然国内磁共振关键装备开发有一定突破,但还存在“卡脖子”问题,因此联盟的建立是及时且必要的。武汉物数所希望和院内各优势单位强强联合,助推中科院磁共振技术整体水平的提升,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武汉物数所周欣副所长作了联盟启动和筹建情况报告。从磁共振的发展历程和技术特点,中美NMR/MRI研究的差距,中科院在磁共振领域人才、仪器分布、仪器使用管理能力发展不平衡状况,以及我国现有的磁共振仪器设备依赖进口、长期受制于人等方面,论证了筹建中科院磁共振技术联盟的必要性;中科院在磁共振领域有良好的国产化基础,如联影、中科牛津波谱等均是国产磁共振装备的代表,且这些企业的成立和发展都与武汉物数所有密切联系;报告了联盟的建设方案和运行模式,包括开展磁共振技术交流与培训、推进磁共振人才培养和技术咨询、开展技术服务、关键部件的仪器研制和功能扩展、提升设备运维能力、组织与磁共振厂商沟通交流等6个方面,并提出了联盟的组织机构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生物物理研究所、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上海药物研究所、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单位的相关负责人和专家就联盟定位、组织机构、建设内容、联盟章程初稿、下一步工作计划等进行交流发言。与会专家们表示,联盟的建立将提升中科院磁共振研究整体水平,并对联盟在仪器项目凝练、院企结合、人才轮转培训、仪器定制功能研发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表示期待。
中科院院士叶朝辉在发言中表示,中科院的技术支撑体系,经历了从单台套仪器点,到规模化的所级中心/区域中心,获得国家条件平台管理部门的认可,现在是进入到成立跨区域联盟的第三阶段。必须细化和落实联盟建设和运行的经费、运作模式、依托单位与其他单位的责任划分、具体办事机构的设置等内容,以保证联盟组织长久持续的发展。
此次启动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科院磁共振技术联盟的正式启动,为随后召开的中科院磁共振联盟成立大会奠定了基础。此外,与会专家参观了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武汉磁共振中心和中科牛津波谱公司。
(原文标题:中科院磁共振技术联盟启动会在汉召开)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