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空天信息研究院完成大兴安岭无人机“开放实验”

2018/8/28 13:20:59    21638
来源: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摘要:8月10日至21日,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碳循环遥感研究室完成大兴安岭林区无人机野外调查“开放实验”实验任务。
  【仪表仪表网 仪表下游】8月10日至21日,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碳循环遥感研究室研究员倪文俭带领的森林遥感研究团队完成大兴安岭林区无人机野外调查“开放实验”第三阶段的实验任务。至此,全部“开放实验”完成。
 

 
  森林植被碳储量是地球系统碳循环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遥感数据的森林植被碳储量监测面临着“地形影响”、“饱和点”和“尺度变换”三大科学难题。森林遥感团队以发展对森林空间结构具备直接探测能力的遥感原理和技术为突破口,经过多年的努力,构建了“景观尺度多波段一体化森林垂直结构遥感探测机理模型”,提出了“光学多角度光谱几何一体化森林冠层三维结构探测仪”,突破一系列关键技术,形成了“复杂地表森林生物量多维度遥感立体观测方法”,特别是针对由“遥感所见非地面所测”而引起的“尺度问题”,历经三年的时间,以消费级无人机为基础,开发了低成本的“森飞三号”森林航空影像数据获取平台,进而提出了以无人机影像为基础的“森林遥感可视化野外调查方法”。
 
  为了对上述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性的测试验证,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18年4月发起了大兴安岭林区无人机野外调查“开放实验”,得到了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天保办、黑龙江工程学院、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内蒙古大兴安岭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多家单位的支持和参与。
 
  按照设计,“开放实验”在整个大兴安岭林区(南北长约800公里、东西宽约350公里),分三个阶段进行了实施,共辗转约33000公里。阶段任务于4月24日至5月17日展开,共完成141个(大小约为1.0平方公里)的样区“无叶季”无人机航空影像的获取;第二阶段于6月27日至7月18日展开,共完成122个(大小约为1.0平方公里)的样区“有叶季”无人机航空影像的获取,并进行了“光学多角度光谱几何一体化森林冠层三维结构探测仪”测试数据的获取;第三阶段于8月10日至21日展开,共对57个直径为30米的样圆内的单木进行现场解译和“可视化”测量工作,包括树种、胸径、树高和代表性单木的冠幅,并同步获取鱼眼照片。
 
  该实验本着“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随着数据处理工作的推进,拟逐步向学界提供分辨率为30米、覆盖范围为公里级、具有较高可信度的真实性检验产品,包括“森林郁闭度”、“叶面积指数”、“森林生物量”、“林分密度”、“森林高度”等产品。
 
  (原文标题:空天信息研究院完成大兴安岭林区无人机野外调查“开放实验”)

全部评论

上一篇:国网江苏电力负荷虚拟同步装置试运行取得成功

下一篇:电科院完成宁夏灵州站年度综检前带电检测工作

相关新闻
热门视频
相关产品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