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王伟:“拼”在自动化 每年创效1200万元

2018/7/19 14:08:17    29276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摘要:于是,王伟他们守在现场两天两夜,自己钻研琢磨,学习PLC控制技术,了解控制信号的走线布置情况,反复做实验,终于自主完成了张力计的调试。
  【仪表网 仪表人物】“‘自动化’这专业听上去蛮高大上的,别人都以为我们是白领一样,其实我们就是‘蓝领’民工。”说这话调侃的王伟,就是位投身自动化,一身拼劲的新钢劳模。
 

 
图片来自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08年王伟从大学毕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他来到了新钢自动化部,正好赶上了三期技改工程的尾期。
 
  自动化部为了培养新人,王伟便进入了技术开发组,接触到了一些外国的技术专家。
 
  “坦率地说,想在那样一个人才济济的群体里脱引而出,是不敢想的事情,太困难了。”王伟回忆刚去开发组的时候,表示自己就像个毛头小子,只知道“拼命”做事。
 
  于是王伟不分昼夜的“泡”在现场,白天跟着专家干,晚上自己查资料也要干,时常是几个晚上不回家。
 
  “你要做一个自动化维修工,想要提高业务水平,不深入现场肯定不行的。”万伟说道,自己到现在依然坚持每天去现场检查检测元件情况。
 
  到了09年,热轧筹建,2010年冷轧筹建,王伟更是遇到了清一色的西门子专家。
 
  “那段时间冷轧、热轧两边跑,基本上每天都是晚上八九点钟才回去,很累,但也很享受,因为可以学到很多前沿技术。”也是在这两年时间,王伟在基层一线迅速成长起来。
 
  冷轧调试之初,王伟和他的班组遇到张力计的问题。“这是由外国专家设计的程序,他们只告诉浅显的技术,真正核心的技术是封箱贮存的,这给我们的调试维护带来不小的挑战。”
 
  于是,王伟他们守在现场两天两夜,自己钻研琢磨,学习PLC控制技术,了解控制信号的走线布置情况,反复做实验,终于自主完成了张力计的调试。
 
  2014年,酸轧线上的接近开关不停损坏,一星期要损坏7、8个,每个价格8000余元,换下的接近开关堆积成山,既影响生产,还危机人身安全,为此王伟心疼不已。
 
  由于新钢公司的冷轧酸轧机组是由德国西门子专家设计调试的,系统庞大而复杂,加上涉及到全线的协调控制。为此万伟在作业区成立了专门的项目小组,对系统进行消化吸收。
 
  一连几天的现场“蹲守”,他们终于发现是接近开关的安装位置不对,于是决定重新选定位置安装。
 
  如此一来,一年下来的更换开关量还不到原先一星期的量,此举为公司一年节约了20余万元。
 
  往后,他们还利用检修机会自主改造,改进现场恶劣环境下的检测元件,PLC柜接线、二十个接近开关端子箱、三百多根电缆进行移位,并重新设计了布局总线网络,使拥有200多个站点的机组网络更加稳定。
 
  功夫不负有心人。靠着王伟及团队的拼劲,如今他们已对酸轧线三千多个检测元件的位置了如指掌,通过改造使设备的安装更加规范合理,使酸轧作业线的故障时间由每月的1000余分钟,下降到现在的200分钟,每年为公司创效达600余万元。
 
  班组的科技项目《冷轧酸轧自动化控制消化吸收与创新》,更是在2016年新钢集团科学技术进步奖中评为名,项目每年可为公司创效1200万元。
 
  王伟的拼劲感染着组里每位成员,为进一步提高大家的实际操作能力,他会在每周一的安全学习后,组织职工有针对性地学习各种现场故障的判断和处理方法。
 
  课堂上,大家会把本周在现场遇到的故障和问题收集整理,对提出的问题一起交流探讨。
 
  这样有针对性地学习各种现场故障的判断和处理方法,大家的业务技能都有了显著提高,也加快了青年成长成才的步伐。
 
  邹荣是2011年到酸轧作业区的一名大学生,作为王伟的徒弟,他认为师傅的“拼”就体现在“认真”二字上。
 
  “有一次测厚仪的水箱漏水,大家都不敢进去,因为害怕里面的X射线可能有辐射,但师傅想都没想就冲进去解决了故障。”邹荣认为,王伟的“拼”就体现在“认真”二字上。
 
  如今,班里组员个个身怀绝技,在部团队对抗赛、公司员工技能大赛乃至全国冶金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中屡创佳绩,他们所在的班组也荣获江西省个“全国五现场管理”、“全国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等荣誉称号。
 
  “我算是个‘钢二代’吧,从小就跟着家人在这生活,对这里感情很深。”学技术出身的王伟告诉记者能提高自动化效率是大的心愿,并表示自己“会和大伙一直拼下去!”
 
  (原文标题:“拼”在自动化 “钢二代”王伟每年创效1200万)

全部评论

上一篇:徐峰——严苛的无损检测“把关人”

下一篇:王军政:云控智能水表让数据多跑路 百姓少跑腿

相关新闻
热门视频
相关产品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