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仪表仪表网 仪表研发】近日,2017年度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安徽合肥召开,合肥研究院3项科技成果分别获得科学技术奖一、二、三等奖。2017年度安徽省共颁发了科学技术一等奖18项,二等奖50项、三等奖104项。
合肥研究院核能所吴宜灿等人完成的“强流氘氚聚变中子源科学装置”成果获得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马祖长等人完成的“运动促进健康云服务关键技术研究与闭环服务体系构建” 成果获得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方勇华等人完成的“电网温室气体(SF6)泄漏光谱遥感智能在线巡检技术” 成果获得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据悉,2017年度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评选出重大科技成就奖2人;评选出安徽省自然科学奖18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8项;评选出安徽科技进步奖154项,其中一等奖15项,二等奖43项,三等奖96项。
“强流氘氚聚变中子源科学装置”项目组自主创新设计并研发了强流氘氚聚变中子源HINEG,成果被多名院士组成的专家组评价为:“在同类装置中,强流氘氚聚变中子源HINEG中子源强在运,运行稳定,超高载热旋转靶等核心技术处于水平”。项目主要创新点有:1)创新设计并研制了双模式强流氘氚聚变中子源科学装置,聚变中子源强在运。基于新型核能粒子输运理论设计研制的中子源科学装置,具备聚变中子源与裂变中子源双模式特征,聚变中子源强达6.4×1012 n/s。2)突破了制约强流聚变中子持续产生与测控的全过程关键技术,解决了中子源强提升的难题。发展了多机制协同强化传热方法,发明了阵列射流耦合强剪切流场散热技术,成功研制的超高载热旋转靶系统承载热流密度;发展了后置磁约束空间电荷抑制的高梯度均匀场静电加速技术,研制了超高压低纹波直流
开关电源;发明了基于中子倍增能量补偿的长中子计数器源强测量技术,拓宽能量响应至20MeV以上。3)创新应用于反应堆堆芯模拟与中子物理实验验证,建成首台器堆耦合堆芯同构中子物理实验装置。发明了由可灵活组合蜂窝结构组件构成的模块化堆芯,发展了多维冗余的复杂耦合系统控制策略,实现对铅基裂变反应堆、聚变裂变混合堆、加速器驱动次临界堆等多类型反应堆堆芯的同构模拟。
“运动促进健康云服务关键技术研究与闭环服务体系构建”项目组面向全民健康这一国家战略需求,组建医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信息技术联合研究团队,从方法论入手创新运动促进健康理论体系,突破关键技术、研发自主知识装备,研发典型行业整体解决方案,面向推广运动处方、防控慢性疾病这一重大民生需求,中科院合肥研究院与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等单位组建医学、运动生理与信息等多学科交叉团队,从方法论入手创建运动促进健康技术体系,突破关键技术、研发自主知识产权装备,通过示范应用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运营模式。基于项目成果,解放军301医院开设了慢病运动治疗门诊,建立了慢病运动康复临床路径;管理高血压、糖尿病和肥胖等3600例,有效率90%以上。将技术和管理方法进行配装,在京津粤苏浙皖等十余省市建立社区健康促进、科学健身指导示范应用基地42个,服务大众30余万人,创立的公共体育常态化运营模式被安徽省体育局全省推广。抽样统计表明,服务对象慢病核心知识掌握率90%、科学健身知识掌握率88%,67%服务对象改善了生活方式。
“电网温室气体(SF6)泄漏光谱遥感智能在线巡检技术”项目组综合利用高性能和高灵敏度的傅里叶红外光谱遥测技术与机器人巡检技术,进行SF6气体泄漏全自动在线监测,在国内外尚属。项目主要创新性成果如下:创造性地建立了针对SF6气体的无背景指纹光谱特征识别算法模型,实现了户外复杂环境下,移动平台上对SF6气体的高精度快速识别和报警;建立了一套变电站巡检方案和检漏的算法模型,解决了巡检速度和检测灵敏度之间的矛盾,实现了变电站的快速高灵敏度巡检;开发了扫描成像系统,将高灵敏度检测技术和大范围检测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了SF6气体泄漏的远距离检测,可视化查找和泄漏点定位。项目成果在芜湖、阜阳、合肥多个变电站进行试点应用,挂网期间SF6气体泄漏检测智能巡检装置可靠稳定、运行良好,并成功发现天门山变电站110kV瑞天线533开关气室顶端泄漏缺陷一处,避免设备发生更大故障。
(原标题:研究院3项科技成果获2017年度安徽省科技奖励)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