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表网 仪表产业】7月17日-18日,2017年第四届全国虚拟仪器大赛决赛在陕西西安理工大学成功举办。来自海峡两岸数十所高校的62支代表队同台竞技。经过激烈角逐,西安交通大学代表队提交的作品“具备触觉与视觉反馈的体感机器人”获得特等奖。
18日,主办方举行了颁奖仪式并对获奖作品进行展示。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吴幼华、教育部高等学校仪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胡晓东、西安理工大学副校长刘军、美国国家仪器公司市场副总裁Ajit Gokhale、亚太区市场总监Ryota Ikeda、NI中国院校计划经理潘宇等嘉宾为获奖选手颁奖。18日,主办方举行了颁奖仪式并对获奖作品进行展示。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吴幼华、教育部高等学校仪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胡晓东、西安理工大学副校长刘军、美国国家仪器公司市场副总裁Ajit Gokhale、亚太区市场总监Ryota Ikeda、NI中国院校计划经理潘宇等嘉宾为获奖选手颁奖。
大赛影响力日益扩大 参赛高校覆盖海峡两岸
全国虚拟仪器大赛始于2011年,每两年举办一次,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教育部高等学校仪器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美国国家仪器公司协办。自2011年起,全国虚拟仪器大赛已成功举办三届,累计有500余家高校派出4000多支代表队参赛,共提交创意作品近2000件。已成为全国工科类院校公认的虚拟仪器领域、具影响力的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
第四届大赛共有来自全国158所高校的915支队伍报名参加,实际提交作品631份。经过初审和复赛阶段的激烈角逐,本次大赛共有62支队伍入围决赛。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吴幼华在颁奖仪式上致辞表示,全国虚拟仪器大赛不仅可以为高校学生建深层次的科技创新平台,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创新的积极性,激发其创造力,在加速虚拟仪器技术创新、提升产学研用结合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积极的作用。
此次大赛在历届大赛的基础上,设立了工程应用和职业技能两个新增独立组别。旨在通过竞赛,积极带动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促进产学研用的紧密融合,和赛事的成果转化。
西安理工大学副校长刘军表示,承办这样的比赛,对西安理工大学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仪器类专业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起到了推动作用。
职业技能组比赛已于7月4日在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结束。
参加本届大赛的选手不仅来自内地高校,还有的来自中国台湾地区,不少院校之间还有着深入的合作关系。获得创意孵化组二等奖的作品“开刀房恢复室之照护辅助系统”就是由中国台湾交通大学与电子科技大学两所高校共同研发的。
参赛作品创意丰富 应用价值
大赛倡导和鼓励学生将创意与工程应用趋势、实际生活相结合。本届大赛涌现出一批聚焦科技前沿和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创意产品。作品涉及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计算机、电气工程、机械工程、通信工程、电子工程、动力工程、汽车工程、宇航科学等众多学科与实际工业应用领域。
特等奖作品“具备触觉与视觉反馈的体感机器人”吸引了大量参观者;常州工学院研发的“基于MyRIO的水下机器人”可以完成深度100米内的水下观察和作业;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研发的“混色3D打印系统”克服了目前桌面级3D打印只能打印单色的缺点……
有的参赛作品贴近生活实际。比如,有面向办公室人群设计的“健康生活”应用,有为师生解决日常学习和娱乐需求的“校园盒子”,更有VR实景探测系统,有手势识别-视觉增强交互系统,还有灾后智能搜救车等。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设计的“智能腰带”,可以实现对老年人的安全监护。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开发的“体感人机交互的情感宣泄系统”,设有呐喊、倾诉、暴打等多种宣泄方式。这些作品创意大胆丰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为本次大赛的承办方,西安理工大学设置了作品展示区,入围决赛的代表队现场展示了参赛作品,并进行讲解。展会现场还特别设置了企业合作洽谈区,帮助参赛作品实现成果转化。
大赛还开设了网络直播,4万余未能到场的朋友,通过直播观看了本次大赛的决赛、颁奖及获奖作品展示。
大赛致力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全国虚拟仪器大赛自设立以来积极引导参赛学生培养自身成为“未来工程师”,除在校大学生外,大赛鼓励对工科感兴趣的中学生也能够参与进来,尽早接受“工程师培养”熏陶。大赛一直致力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在服务国家新工科建设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
赛事之外,大赛协办方美国国家仪器公司将通过“教育部-NI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给予参赛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给予合作支持。此外,协办方将陆续依托全国近十个城市的“教育部-NI产学合作育人示范基地”,对参赛师生开展系列培训。
据了解,获奖选手除获得不菲的奖金外,还有机会参加图形化系统学生设计大赛、赴美参加 2018 年 NIWeek获奖作品展示、参评年度“仪器仪表奖学金”。此外还将获得企业的特别赞助。
(原标题:2017第四届全国虚拟仪器大赛决赛成功举办)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