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利用互联网+打造1500个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
- 2017/2/20 8:35:29 20975
- 来源:环保部网站
2016年9月某日深夜,经过环监人员利用卫星定位、借助无人机高空侦查和移动执法系统等技术手段,对某非法炼铅窝点开展侦查和锁定证据,为期一个多月的调查后,广西壮族自治区环保厅联合自治区公安厅开展行动,对该窝点进行突击执法,当场控制了约30名相关涉案人员,查封约170吨成品铅锭,废旧铅酸蓄电池、废渣等危险废物及其他生产原料则足足堆满了3个大车间。而该案件的破获,正式得益于广西以科技打造环境执法利器,建成了全国的环境监察移动执法和污染源自动监控两大系统。
从现况来看,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执法工作存在企业多、人手少、车辆不足的问题。广西有23.67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分布有大大小小的排污企业2.4万多家,而全区执法队伍编制人数仅1300余人,实际在编在岗900多人,执法工作任务繁重。这就要求相关环监部门要以信息化建设破解环境执法难题,打造云计算大数据中心和移动执法系统、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一体两翼”信息平台,促进环境监管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防转变、从经验判断向科学决策转变。
同时,在技术构架方面,广西壮族自治区采用“一级部署,三级使用”的建设方式,后台服务器统一架设在自治区环保厅信息中心机房,市级和县级环保部门不再重复架设服务器,节约了大量的建设资金,且减少了信息孤岛产生。系统软件由自治区环保厅统一开发,供自治区、市、县三级执法人员使用,各市县均有独立的后台系统进行统计、查询和管理,同时预留了数据接口,满足个性化需求。目前,这一系统已录入污染源总数2.62万个,建设项目0.33万个,全自治区需纳入环境执法监管的对象基本收纳入了环境监察移动执法系统。
此外,从2008年以来,广西相继建成了自治区、市两级15个监控中心及1500多个监控点位的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覆盖制糖、酒精、淀粉、造纸、水泥、化工、火电、城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重污染行业企业,实现对污染源监控从辛辛苦苦赴现场到轻轻松松点鼠标的次监控转型。近期,广西环保厅则运用“互联网+”理念和技术,打造了污染源自动监控“一个平台、一套软件、一组数据、一体联动”的新格局。
“一个平台”多级共享。广西投入财政专项资金1000余万元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硬件进行升级改造,引入云计算等技术,将原来一个自治区监控中心和14个市级监控中心硬件资源整合成一个基础平台,形成“一个平台、分级共享”环保云架构,可实现多级多部门登陆平台实施监管,契合监管执法垂直管理的需要。同时,广西针对非国控企业缺乏有效日常监管的情况,除对300多家国控企业500多个监控点位要求监控外,还对400多家非国控企业900多监控点位要求安装自动监控设备并进行联网,实现对重点排污单位污染源自动监控的全覆盖。
“一套软件”整合资源。2016年,广西自主研发了新版污染源自动监控软件系统,新系统智能分析超标、异常数据,自动分配处理任务到属地环保监管责任人、企业环保负责人,执法人员使用移动执法设备进行现场核查,对涉嫌环境违法行为自动启动立案调查程序,使自动监控实现扁平化管理。
“一组数据”统一监管。修订《社会化运行资金管理办法》,将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补助资金拨付对象改为第三方社会化运行单位,并将运维资金的核定与运维质量挂钩以提高资金使用效能。统计显示,2016年1~8月广西数据传输有效率达98.78%。
“一体联动”严惩违法。广西安排1000万元引入飞行抽检机制,每季度对全区已联网自动监控设施抽检比对监测,对监测不合格的企业进行现场核查,实行责令限期整改等措施。对涉嫌弄虚作假的运行单位予以严惩并列入黑名单,在黑名单解除之前不得在广西辖区内从事运维经营。如今,监控系统数据传输有效率稳定在98%以上。
(原标题:广西打造环境执法系统技术手段 助力环保工作开展)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