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表网 仪表研发】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对《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进行了详细解读。
吴艳华称,中国计划在2017年年底发射“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实现区域软着陆及采样返回,全面实现月球探测工程“三步走”战略目标。目前各项工作推进顺利。
吴艳华亦称,“嫦娥五号”任务是中国迄今为止为复杂的航天任务之一,是2017年中国具代表性、具影响力的重大科研实践活动,挑战性、创新性和带动性,其成功实施将成为中国航天科学技术水平历史性跨越的重要标志,是以实际行动践行“如期实现探月工程第三步目标”的决胜之战,是中国深空探测、重型运载火箭等航天重大工程逐步深化、承上启下的关键之战,是加快推进迈向世界航天强国、科技强国的攻坚之战。工程全线要以发射圆满成功、采样安全返回的实际行动,为“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征程作出新的贡献。
吴艳华指出,研究表明,火星是距地球近的类地行星,探索火星有助于了解地球。大约40亿年以前,火星与地球气候可能非常相似,也存在河流、湖泊甚至海洋,是什么原因使火星变成今天这个模样?地球是否也会经历这样的变化,地球气候变化会带来怎样的结果?从火星探测中探索这些答案,是关系到地球和人类未来的大事。
吴艳华指出,中国火星探测任务将按照“一步实现绕落巡,二步实现采样回”实施,其中火星探测工程已正式立项,将于2020年实施发射,对火星的形貌、土壤、环境、大气等开展探测,研究火星空间物理场、大气层和地质结构演化规律,探寻火星生命信息,目前相关研制工作顺利。未来,中国还将实施火星采样返回任务,进一步深化对火星的认知。开展小行星探测、木星系及行星穿越探测等的方案深化论证和关键技术攻关,适时启动工程实施,研究太阳系起源与演化、地外生命信息探寻等重大科学问题。
吴艳华认为,和月球探测相比,探测更为遥远的火星,有着更多的限制和困难,尤其是火星和地球都在围绕太阳公转,从地球发射火星探测器,每隔两年多才有一次机会,所以在发射视窗上有着很高的要求。火星探测是创新和挑战性的系统工程,需要解决适应环境条件下的材料、元器件、结构机构、仪器仪表等基础技术;突破人工智慧、自主导航、控制、远距离测控通信等高新技术;攻克火星大气、地貌、地质结构以及对其开展遥感探测等前沿技术。
吴艳华表示,中国火星探测任务一是复杂程度高,研制工作量大,特别是发射视窗每26个月才有一次,进度不容推迟;二是中国探测火星,对火星引力场、大气条件和地形地貌等环境认识不充分;三是任务飞行时间长,经历的空间环境变化复杂,对元器件、原材料等可靠性要求更高;四是测控距离远,信号延迟长,对探测器制导、导航与控制的智慧化要求更高。
(原标题:吴艳华:中国深空探测将启动新的重大工程)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