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工手持超声波探伤仪 为春运保驾护航
- 2017/1/19 8:57:08 13375
- 来源:人民网
张学锋所在的定西探伤工区负责200.288公里线路、129组道岔、1180个钢轨接头焊缝的探伤任务。春运期间,由于昼夜温差大,列车密度大幅增加,铁轨容易发生损伤。钢轨探伤工人们因此缩短了探伤周期。由30天一遍缩短到15天一遍。张学锋等人的工作量多了一倍。铁轨底下作业难度大,既无法用人眼观测到,也无法用机器检查,就需要张学锋和工友用手检测。一天下来,他们需要弯腰上百次。
9点50分,张雪峰和他的工友对道岔尖轨进行“体检”。探伤工们分成4组,2人1组。一人手持探伤仪,目不转睛的盯着仪器屏幕上显示的绿波,仔细查找铁轨上的可疑损伤。另一人熟练地在钢轨轨面上涂抹耦合剂,然后用探头在轨面上来回移动。当检测至9号道岔尖轨的时候,探伤仪突然出现了不正常波形,发出了“嘀嘀”的报警声。张学锋立即仔细观察绿波折线,蹲下调整探头的位置,重新查探,反复数次查看,确认没问题后,方才继续向前移动。
“尖轨探测要慢走细看听报警,当发现可疑波形,必须认真分析,校对确认,必要时反向探测。”张学锋说,“安全无小事,不能存在侥幸心理,不漏伤、不误判、准确核定每一处伤损使我们探伤工的职责所在。”超声波探伤仪继续在钢轨上慢慢移动,发出滴滴声,和着探伤小锤敲击钢轨的清脆声。每天,张学锋就是从这些“音乐声”中判断钢轨有无损伤。
10点10分,上行线来车,现场防护员吹响了哨子,督促探伤工下道避车。张雪峰和他的工友们抬着仪器走出轨道,迅速整齐列队迎车。列车驶过后,他们重新走上线路,开始了新一轮的检查。
工作过程中,张学锋和他的工友们需要费不少力气。因为每次都是趁着列车运行的间隙进行作业,所以来车的时候他们必须提前下道,将近百斤重的探伤仪抬下轨道,等火车驶过后,再将仪器抬上轨道。每天他们必须抬上几百次,每次作业大约要走8公里,一趟下来要5个小时。
正因为有张学锋和他的工友们的认真工作,才保证了经过这里的每一班列车能安全顺利通过,张学锋和他的工友们也在用探伤仪继续为2017年春运保驾护航。
(原标题:张学锋:用探伤仪在钢轨上奏乐)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