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卫星北极地面站通过验收 远传测量再上台阶
- 2017/1/12 9:03:51 18615
- 来源:科学网
北极站位于北纬67o53’、东经21o04’,北极圈以北约200公里处,是中国个海外建设的陆地卫星接收站,次看到沉浸在极光中的北极站照片的人,都会纷纷感叹它的美丽。然而,只有亲历过建设过程的人,才知道这枚望向天空的天线,凝聚了多少人的智慧和汗水。
2016年11月21日至12月4日,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遥感卫星地面站北极接收站数据接收系统主任设计师韦宏卫和北极接收站数据接收系统主管设计师林波涛、北极接收站数据记录系统主管设计师万广通等人来到这里,执行北极站试运行前的分系统测试任务。
北极站不具备住宿条件,大家住在基律纳航天中心下设的旅馆,距离北极站有几公里山路。这让大家暗自庆幸,因为中心冬季业务繁忙,往年旅馆基本是爆满。如果要住在基律纳市内,去站里单程就需要40多公里。
40公里听来不远,但在北极圈里,就是另一回事了。大雪天时,鹅毛大雪会顷刻盖满车窗,道路全部被覆盖,常常找不到行进的方向。而基律纳自10月开始就会慢慢进入极夜,11月底时每天上午9点天亮,下午2点天黑。天一黑,视线更加模糊,雪天摸黑行车每天往返至少需要2~3小时。
北极站属于无人值守站,站里除了天线系统,只有一个44平米的机房。机房是封闭式的方舱,里面摆了7个设备机柜、2个空调、2个文件柜、1个配电柜、1个UPS控制柜以及1组大功率电池组以及其他物件若干,一屋子装得满满当当。
这里也是测试人员的工作地点。
“窄小倒没关系,主要是噪音大,高时可达110分贝,相当于飞机起飞时螺旋桨的声音。”韦宏卫说,“我们还不能戴耳罩,因为我们得说话,得讨论问题。不过慢慢也习惯了,毕竟我们待的时间短,而建设方一待就是两个月。”
北极站是在海外建站,凡是来这里的,每个人都带着一堆“硬任务”。这要求每个人不仅要能独当一面,还得当多面手。而韦宏卫等人的主要任务是试运行前后一次系统测试,几个人丝毫不敢有一点松懈。
“这么大的一个系统工程,这样的工作环境,总有百密一疏时。”韦宏卫坦言,“这种情况下,一是提前做好预案,二是竭尽所能想办法,第三就是见机行事、见招拆招。大家既是系统测试人员,也是软硬件工程师,偶尔客串电装工人、焊接工、扫雪工,当然还少不了要当司机、厨师。”
有一次,天线中心体内的设备出了点故障,需要爬进10余米高的天线中心体内进行检修。当时刚下完大雪,室外温度零下20℃,落在中心体舱门上的积雪融化后又结了冰。
当工作人员爬上中心体时,发现舱门被冻住打不开,凿了20分钟冰未果。为了不耽误工程进度,工作人员又带着加热器爬了上去,捧着加热器蹲在门外烤了2个小时冰,才成功将舱门打开,实施检修工作。
“那天我们折腾了一天,就干了这一件事。”韦宏卫说,“苦肯定是苦,但是能见证这么一个大的工程在海外建成,我们心里又感到特别骄傲。”
几天后,韦宏卫等人的辛苦有了回报。历经两年建设完成,具有全天候、全天时、多种分辨率卫星接收能力的北极站,将进一步拓展我国对遥感数据的接收获取能力,帮助中国向遥感强国的梦想再迈出一大步。
(原标题: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北极接收站建设者的故事)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