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铜山:古老地层就像人 越老勘探评价难度越大
- 2017/1/3 8:50:43 14777
- 来源:中国石油
2015年7月,勘探院部署“中新元古代大陆裂谷盆地原型及古老含油气系统研究”超前基础研究项目,石油地质所副总地质师王铜山任项目长。
“简单说,我们的工作就是通过重磁电震资料的综合解译,描绘盆地深层的地质结构,努力还原18亿年以来地层所经历的变化,从中探寻油气的踪迹。”王铜山解释道,“古老地层就像人一样,形成年代越久远,埋藏越深,经历的‘劫数’就越多,状况也越差,相应地,勘探领域目标的评价难度也越大。”
扫描电镜下,经过特殊技术处理后, 纽扣电池大小的烃源岩样本放大了几十万倍。在肉眼看不到的微观世界里,十亿分之一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万分之一的有机质形态清晰可见。
“岩石中聚集在一起、类似蜂窝煤的黑色孔隙预示着可能有油气存在。”王铜山说,“这些烃源岩样品都是我野外考察时带回来的,目的是与6000米至1万米的地层进行比对,从中探寻古海洋环境、古生物类型、有机质丰度及其生油气潜力等信息。”
今年,王铜山已在中条山、秦岭南等区域进行了5次野外考察。
超深超老层系的勘探潜力很大,是未来油气勘探的重要接替领域,四川安岳气田的发现已经证明了古老层系的勘探潜力。即使现在很多潜在的资源难以经济开采,但随着技术升级,这部分资源迟早要动用。“对这样一个超前的勘探领域来说,研究一定要走在钻头前面。” 王铜山说。
岩石样本分析是从微观尺度上研究;地震资料分析则是从宏观尺度上研究,就像做CT一样,对几百平方公里的区域进行整体扫描。王铜山向记者展示通过叠前时间偏移技术重新处理后的地震剖面:“经过重新处理的地震资料成像效果好、清晰度高,能看到‘隆凹相间’的地层结构。这种沟沟坎坎、高低不平,是我们希望看到的,预示着此处存在丰富的成藏条件,可能会有油气聚集。”
超深超老层系的研究,难就难在“深”和“老”上:有机质蕴含的信息十分有限,地质体经历重重“劫难”变得支离破碎,非均质性极强,油气分布规律难寻。加上地震、钻井资料少,资料品质差,成藏信息不易获得,一旦遇到巨厚膏盐岩层,还会屏蔽地震信号,产生地质假象,让研究人员难以做出准确判断。
在进行天然气成因判识研究时,由于超深超老地层蕴含的信息少,常规的二维交汇判识图版无法见效。王铜山试了很多参数,却一直无法突破。受成像测井技术的启发,尝试建立三维立体图版,才终取得进展。
“超前项目研究不能单兵作战,必须依靠多种技术手段,融合多个学科,依靠团队协作。”王铜山说。12人组成的科研团队中,综合了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构造、沉积储层、成藏与区带评价等多种专业人才。“学科交叉之处,也是创新之所在。”作为项目长,他还要不定期组织不同学科研究人员进行交流,保证各学科的研究始终围绕关键问题进行。
“希望能尽快推出一口风险探井来验证我们的研究,在超深超老层系里找到油气。”王铜山说。
(原标题:天南地北石油人:古老层系“追梦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