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电力“十三五”规划 聚焦节能节电
- 2016/12/12 11:58:52 21440
- 来源: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副处长杨旸、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谢明亮、国网能源研究院院长、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用电与节电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运洲、国家电网公司营销部副主任徐阿元、国网信通产业集团副总经理赖征田、中国工程院江亿院士、顾国彪院士、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协会李玉琦主任、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学院吴俊勇院长、华北电力大学曾鸣教授等业内专家参加了会议,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用电与能效所副所长郭炳庆、用电与节电专委会秘书长单葆国共同主持了天的会议。
谢明亮认为,“十三五”期间是节能工作发力的大好时机,机遇难得。主要体现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需要用电节能助力;节能节电是治理环境污染、实现能源变革的重要抓手;理念提升和技术进步为用电节能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能源互联网助力今后用电节能发展;政策支持为用电节能深入开展提供了保障。希望用电与节电专委会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提升影响力;开展节能领域的课题研究,加速成果转化;编辑出版高质量的节能科普图书,向大众宣传和推广用电与节电领域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
杨旸在发言中表示,近日将会印发电力“十三五”规划,其重要任务之一是全面推进供暖、交通、制造、电力等领域的电能替代工作。从需求侧推动电能替代是实现能源消费革命的有效途径,是中国能源转型的关键。中国跟发达国家相比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仍偏低,“十三五”期间将进一步提高电气化水平。全面推进电能替代所面临的大问题是成本,国家下一步将协调财政部等部门给予更多的扶持政策;还将促进电能替代企业与各类发电企业开展双边协商或集中竞价的直接交易。通过直接交易,电能替代项目可以按有竞争力的市场价格进行购电。可以通过创新辅助服务机制获得合理收益。
张运洲认为,“十二五”以后我国经济增速L型特征总体特明显,能源需求增速明显放缓。而气候变化以及大气污染防治等热点问题推动了能源变革的脚步,这使得清洁替代和电能替代将成为能源变革过程中的必由之路。推进电能替代,推动清洁能源利用,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不断提高电力消费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从而达到增效减排的目标。
在主旨报告阶段,徐阿元着重介绍了国家电网公司在电能替代领域所取得的成效。从2013年~2016年10月底,国家电网公司累计推动实施各类电能替代项目6万余个,完成电能替代电量2286亿kWh,相当于在能源消费终端减少散烧煤9030万t,减排二氧化碳2亿t,减排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等污染物排放161万t。其中,2016年1~10月,公司累计推广实施重点项目3.5万个,完成替代电量883亿kWh,达到2013年的6.3倍。从提升电气化水平的发展趋势来看,电能替代潜力空间很大。目前,电能替代领域还面临经济形势趋紧、价格机制不合理、政策落实不到位等一些不利因素和困难,今后相关配套支持政策有待进一步强化和完善。
江亿院士在发言中表示,能源系统供给与消费模式必须革命。未来的低碳能源结构应该是城乡统筹、热电协同、工民互补。城乡统筹原则是指农村是未来可再生能源的生产基地,农村电网可以为电力峰谷差调节做出贡献;热力协同原则是指热电联产电厂可同时作为电力调峰电源,同时还可为建筑供热,而热泵是的电热转换装置,可以在热电协同中起重要作用。工民互补是指发展居住建筑的分布式蓄电,实行主动调峰,也可以为电网削峰填谷做很大贡献。
顾国彪院士在发言中谈了对新能源脱困的思考。他认为电动汽车、充电桩、电网、新能源应统筹考虑,统筹风(光)、储、车、电一体发展。同时他认为,智慧城市应建立稳定的电力生产和消费体系,未来的智慧城市建设和管理控制是由新能源及电动汽车技术、商业生活智能电网系统、超级计算、储能选型等技术共同融合组成智慧体系。
会议共有30余位专家学者分别针对售电侧改革,电能替代,能源利用与转型,供热、节能、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与储能技术的实践等国内与经验作了发言。
会议交流了电能替代、储能技术、电力市场与需求响应等热点领域的研究进展,促进了我国用电与节电领域的学术交流,对提升我国智能、安全用电与节能减排领域的研究能力和影响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来自高校、科研院所、供电、节能服务企业、设备制造企业等1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也得到了杭州华源前线能源设备有限公司、北京瑞特爱能源科技公司、江苏启能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广州南方电力集团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及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协会等多家单位的支持。
(原标题:2016年全国用电与节电技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