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航天科技遥感数据项目未来有望带来30亿元收入

2016/11/16 11:54:26    12578
来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摘要:近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承担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多源遥感数据采集处理和综合服务平台”通过验收。
  【仪表网 仪表产业】近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承担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多源遥感数据采集处理和综合服务平台”通过验收。正是得益这个项目,我国雪龙号科考船“擦亮眼睛”,在过去一年中劈波斩浪、破冰前行。该项目在海洋监测、航线保障、天气预报等领域发挥出显着作用。

  
  在项目验收评审会上,国家发改委、环境保护部、国家海洋局等单位的专家对项目成效打出高分,认为项目实现了我国在南、北极考察期间移动接收遥感卫星数据技术和实践两方面的突破,同时也是践行“一带一路”、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典范。曾随船出海的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主任蒋兴伟回忆,“雪龙号”有一次困在冰里,终靠这一航天科技成果,做出正确预判,驶离危险区。
  
  这只是项目成效的“冰山一角”。项目总指挥、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虎刚表示,该项目建成后,为我国遥感卫星应用业务的布局打下良好基础,拓展了市场开发途径,为后续商业遥感业务的开发起到有力支撑和促进作用。
  
  该项目由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作为用户总体单位承担,五院503所为制造商。2015年12月,项目历经三年建成国内首套大口径移动船载卫星遥感数据接收处理系统;实现跨境卫星通信、导航、遥感的通导遥综合应用验证;在海外建成商业遥感卫星地面接收处理及应用系统;建成面向用户提供卫星应用综合服务的商业化平台。
  
  一个化服务“铁三角”也由此形成,即1个运管中心、1个南美(委内瑞拉)环境及灾害监测服务固定站点、1个“雪龙号”海洋监测及航线保障移动服务站点。
  
  设在北京的运管中心负责面向提供卫星遥感数据产品和服务交易,像个固定的“线上商场”,用户手持终端即可下单订购。南美站点运行稳定,开展数据接收、处理、增值产品加工,并重点在环境及灾害领域开展服务。“雪龙号”移动站点机动性强,为整个项目提供卫星遥感数据灵活接收和海洋信息服务的能力。
  
  目前,停泊在上海的“雪龙号”正在为下一次南极科考做准备。从远处看,仿佛有一个三层楼高的硕大足球立在船上。这是国内首套大口径移动船载卫星遥感数据接收处理系统,作为遥感接收节点之一,它2015年“登船”,具备海洋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数据的接收和处理能力。
  
  2015年11月7日~2016年4月12日,“雪龙号”完成了我国第32次南极科考,“多源遥感数据采集处理和综合服务平台”项目也完成了一次漂亮的示范应用。算上此前在东海区域的试航,科考船共接收处理卫星数据105轨,存档数据367GB,生成南极冰区航线保障产品25份,为航线选择和海洋环境监测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商业遥感领域,欧美发达国家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建设地面站网,抢占市场。长城公司副总裁郭昭平指出,我国地面接收能力相对滞后,海量遥感卫星数据采集处理成为瓶颈,尚未形成遥感卫星服务的商业化运营,因此急需开展遥感数据接收和综合应用平台建设。长城公司愿携手各方,把卫星应用推向新的高度。
  
  据了解,2015年,长城公司先后与苏丹、巴基斯坦、埃及签署遥感卫星地面接收处理及应用项目合约,合同金额近5000万美元。“和我们谈过这方面需求的国家还有20多个,”虎刚认为遥感商业化应用前景可观。未来12年,“多源遥感数据采集处理和综合服务平台”项目有望带来30亿元收入。
  
  (原标题:航天科技集团多源遥感数据项目通过验收 )

全部评论

上一篇:浙江杭州质检院建立“智能测量培训基地”

下一篇:河南省卫星测绘应用中心揭碑成立

相关新闻
热门视频
相关产品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