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全国通信理论与技术学术会召开 聚焦通信领域发展

2016/8/19 10:31:57    16187
来源:中国电子学会通信学分会
摘要:会议期间举行了通信理论与技术圆桌高峰论坛,就国内外通信领域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热烈交流。
  【仪表网 仪表会议】8月4日上午,由中国电子学会主办,中国电子学会通信学分会与西安邮电大学联合承办的“2016年全国通信理论与技术学术会议”在陕西西安隆重举行。大会由中国电子学会通信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网络与交换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邮电大学张平教授主持,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建华教授,中国电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工程院院士邬江兴教授,中国电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学院院士尹浩教授,,西安邮电大学校长范九伦教授、副校长蒋林教授、中国电子学会常务理事兼通信学分会主任委员朱洪波教授、通信学分会全体委员及相关领域代表近300人出席了会议。
  


2016年全国通信理论与技术学术会议会场
  
  邬江兴院士做了《群集运动与情景网络》的报告。邬院士在报告中指出,针对单一架构下的互联网所带来的灵活性差、业务慢、运行效率低、体验差等一系列问题,网络结构柔性化成为了必然选择。情景具有暂态稳定性,情景网络是由情景驱动柔性网络产生相应的变化。其基本原理是通过节点情景拟合行为以及相邻节点的情景交互实现全网拟合收敛。情景拟合的思想,正是基于宏观的不确定性总是存在暂态的稳定性,通过感知来决定行动,用反馈的方法来实现通信、计算、控制的结合。通过继承机制实现全网情景拟合可以优化网络服务。
  
  尹浩院士做了《把握通信网络未来发展方向》的报告。尹院士在报告中指出,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时代,是把物体的信息拉到人面前,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智能双向感知和管控,所以物联网的发展是始于“万物互联”,终于“自动服务”。当前我们正在研究的5G网络,在业务分类上主要是移动互联网业务和物联网业务,这两类业务也是5G发展的主要驱动力,ITU 也明确指出5G的应用场景主要是物联网,如虚拟现实、智能家居、车联网、云桌面、工业控制等。面向物联网的应用场景,如何实现低功耗大连接和低时延高可靠是面临的主要技术挑战。目前整个中国乃至世界的物联网行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物联网的发展不是某一个点的突破,而是整个产业链中每一个环节,从思路、技术到服务的共同进步,才能带来巨大突破。未来,应重点从平台建设、跨界应用和信息共享角度出发,研究实现能够兼容各类协议标准的物联网标准化技术和集成系统,将科技的发展惠及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陆建华院士作学术报告
  
  陆建华院士做了《面向无缝覆盖的网络-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报告。陆院士在报告中指出,通信技术的发展需要寻找拐点,未来的信息通信将会是由蜂窝网、WIFI、平流层通信、同步卫星和低轨卫星等打造的天地一体化协同网络,从而实现无缝按需服务。因此,未来的网络一定是泛在化的覆盖,但是目前还有很多地方没有覆盖而需要覆盖,比如整个近海没有信息网络覆盖,带来了众多问题。这就要求未来“新常态”的无缝广域覆盖一定是天地融合,包括WiFi、蜂窝网、平流层、同步卫星、低轨卫星。陆院士认为,未来的体系架构是一种3D Plus结构,按需组网,按需覆盖,利用蜂窝、卫星等为不同的场景进行自动覆盖,终实现服务的智慧化。后,陆院士指出,人类距离实现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与任何人进行通信的梦想依然有很遥远的距离,我们要继续以坚定的科学信念,面向实际需要,坐下来、静下心,只为了未来那个蕴含无限可能的无线世界。
  
  会议期间举行了通信理论与技术圆桌高峰论坛,与会全体专家学者围绕三位院士的学术报告,就国内外通信领域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新时期我国信息通信理论与技术的创新目标和发展思路、我国“十三五”期间通信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战略课题和工作任务等未来通信理论与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热烈交流。
  
  (原标题:2016年全国通信理论与技术学术会议在西安隆重举行)

全部评论

上一篇:2016中国供电会议探讨能源变革下的供电系统

下一篇:“核电大锻件高性能智能制造”工程科技论坛在沪召开

相关新闻
热门视频
相关产品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