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助阵汛情监控 铁路防洪迈向智能化
- 2016/8/8 14:59:23 15143
-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又值汛期,秦岭山脉小气候特征明显,突发性大风、暴雨天气频繁。西安铁路局管辖范围内70%以上的铁路都处于这种地质气候条件特殊、地形地貌复杂的山区沟壑中,崩塌、落石、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加之陇海、襄渝、宝成、宁西等铁路修建年代较早,设备抗洪能力不足,汛期安全行车压力巨大。
面对严峻的防洪形势,西安铁路局加大科技投入,利用“云端”科技,强化“技防”力度,着力提升防洪预警能力,实现智慧防洪、科学减灾。
“北斗”运用于铁路防洪
在莽莽大巴山之间,几个20多岁的年轻人背着沉重的工具箱,顶着头顶上明晃晃的太阳,在岩体里栽进一个个白色的金属桩,在山头上建立起简易的小房子,里面装满密密麻麻的总线和主板,他们还给线路周边的零星危石贴上一个个能发射信号的标牌……科技防洪在这里翻开了新的一页。
“我们与专业公司联合,‘北斗’定位灾害预防技术在安康工务段成功投用,这也是全国铁路将‘北斗’神器运用到铁路防洪中。”安康工务段防洪人员张恩华介绍说。
安康工务段管内负责的襄渝线K338 580防洪点地处地质滑坡带,岩层风化、断裂、极不稳定,在降雨、风化、列车震动等作用下,极易发生大面积的山体滑坡灾害。“北斗”定位灾害预防技术主要通过“云端”定位,实时观测易滑坡山体及危石的变化情况,实现沿线滑坡的自动化全天候实时监测。
岩体里栽进的白色金属桩是遥感位移观测桩,包含太阳能电池板、传感器等设备。山头建立的房子是卫星信号基站。工作人员在易滑坡的山体上安装了3个“北斗”接收机,由于安装地点的经度和纬度是固定的,一旦山体发生滑坡变化或者危石发生移动,哪怕只有几毫米的位移,信号都会迅速传到基站,基站再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海量分析,将数据传输到“阿里云”上。通过“云”后台的分析和传输,安康工务段指挥中心的监测平台将会在几秒钟时间内收到“阿里云”发来的信息,包括滑坡的位移量、位移变化曲线图等。如果滑坡量超过预警量,系统将发出报警信息。
为了让“北斗”定位灾害预防技术的使用更为便利,目前“北斗”系统手机APP软件也已基本研发完成,计划将于近期投入使用。推广使用后,各站段不仅能在站段指挥中心的固定监测平台上进行实时监测,防洪人员还可将“北斗”系统的软件下载到自己的手机上,随时随地观看滑坡山体及危石移动的图片、数据等相关信息,开启防洪“APP”模式,更为快捷、便利地获取防洪信息。
“无人机”助阵汛情监测
近年来,航拍无人机因成本低、易操作、分辨率高、拍摄速度快和不受云层遮挡影响等优势,在各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今年,西安铁路局也将无人机的“空中作业”运用到防洪中,先后在阎良、安康、宝鸡、西安工务段等防洪重点站段投入使用INSPIRE1无人机,通过航拍技术对管内铁路沿线地形地貌、山体危石、周边环境等进行排查和对比,使防洪安全隐患的查找更为。
过去,汛期来临前,各工务站段成立搜山扫危小分队进山排查,队员需要对每一个山头、每一处危石逐一检查,并在明显位置用油漆标注危岩危石编号,注明危石等级。靠人工排查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有些时候需要爬上十几米高的陡坡,人身劳动安全难以保证。
今年无人机投入使用后,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危险系数也有效降低。这些无人机的大飞行速度可达18米每秒,大飞行高度500米,可以在空中进行悬停、起降等复杂动作,并配有4608×3456分辨率高清摄像机、照相机。无人机飞临铁路上方的危险岩石处所,将图像实时传回地面,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整治方案及安全措施,为地质灾害隐患整治提供依据。
“过去,人防、物防、技防是防洪工作的三大重要举措。现在,越来越多的科技手段和产品在铁路防洪领域中得到不断推广和应用,科技防洪发挥出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未来,我们还将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打造‘智慧’防洪系统,、率、智能化、准确有效地防洪减灾。”西安铁路局工务处主管防洪工作的副处长雷大鹏说。
高科技防洪手段的实施,大大提升了陕西铁路的防洪预警能力。截至7月21日,在今年陕西气象部门预报的520次短时暴雨中,因预防有效,西安铁路局成功抵御较大水害205次,未发生一起水害行车事故。
(原标题:铁路防洪首用“北斗” 无人机助力汛情监测)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