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可再生能源需求大 储能逐渐成为市场“刚需”

2016/5/27 17:15:42    12971
来源:科学网
摘要:进入“十三五”,中国接连作出强有力的减排承诺。比如,地提出将碳排放强度高降低65%。
  【仪表网 仪表下游】进入“十三五”,中国接连作出强有力的减排承诺。比如,地提出将碳排放强度高降低65%,并承诺到2030年之前,使非化石能源在总能源需求中的比例提升至20%。

  
 
  “这意味着到2030年之前,每3年要在每个省装一个核反应堆、每个县装一个太阳能电站、每个乡镇装一个风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合作中心战略规划部副主任柴麒敏在日前举行的“储能峰会2016”上分析指出。
  
  要实现低碳排放,用可再生能源取代化石能源是大趋势,而储能技术是实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重要支撑。
  
  此次峰会上,业内专家判断,储能正在逐渐成为市场“刚需”。
  
  储能渐成刚需
  
  到2030年之前将非化石能源比重提升至20%,意味着我国每年要新增约2500亿千瓦时的风能、太阳能、核能以及其他近零排放的发电容量,其数值接近于美国现有的总发电容量。
  
  “中国的能源总量太大,必须走这条路。”国务院参事吴宗鑫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未来的电力系统必将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导,而光电、风电的间歇性又使得能源储备和调节成为重大挑战。
  
  “我国的用电规模是美国的3倍,挑战更大,因此更需要创新性地发展多种储能路线。”吴宗鑫指出。
  
  今年,“十三五”规划纲要、《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规划和计划都提出要加快储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柴麒敏认为,我国互联网 智慧能源的发展战略对储能技术提出了必要性要求,而能源互联网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储能技术、电网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发展。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秘书长张静表示,新一轮电改的不断推进和新能源汽车产量的持续增加,为储能发展奠定了更加完善的基础。尤其是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并网的比重将从现在的11%提升到20%,储能的作用更加毋庸置疑。
  
  “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储能正逐渐成为刚需。”张静说。
  
  迎来“小爆发”
  
  社会普遍认为,中国的气候目标是强的。强力目标的背后是巨额的投资。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指出,该领域推动的投资总值在41万亿元左右,每年新增投资1.6万亿元。
  
  具体到储能领域,投资同样强劲。
  
  “今年年初这几个月,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储能产业在进行大规模布局。”张静告诉记者,以前觉得一个项目3兆瓦已经是很大的容量了,但现在往往是十几兆瓦、几十兆瓦,甚至上百兆瓦。
  
  从范围来看,美国加州的1.325吉瓦正在逐步落实;加拿大、意大利等国也加入到储能市场中来;韩国、日本市场在一如既往地向前发展。尤其是韩国在2014年年底提出500兆瓦储能调频规划时,国内很多业内人士难以置信。而现在,韩国已经部署了其中近一半的容量。
  
  在国内,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通过走访几家大型国内和合资厂商发现,今年规划的项目容量已超过600兆瓦。
  
  “这个数字让我很震撼,2016~2017年可能是储能市场的一个小爆发期。”张静判断。
  
  随着能源互联网市场的形成,目前用户侧的储能应用也正在发展起来。电信基站、数据中心、交通领域的储能都成为广义的储能电源,在电网中起到调节作用。
  
  “因此,可以对未来市场有一个非常美好的展望。”张静表示,“但能否从市场中挖掘出真正的应用点,还需要一些‘艺术’。”
  
  “补贴难”难在哪
  
  纵观中国储能市场发展的历程,张静认为,前十年是技术验证,中间五年是示范应用,从今年开始到“十三五”结束的这五年处于商业化初期。
  
  然而,行业翘首以盼的储能补贴政策却一直难产。
  
  中国电科院电工与新材料研究所所长来小康直指其中三大难点。,储能技术较多,难以鉴别哪些技术已经成熟、哪些技术尚有潜力;第二,储能应用在风电场平滑等很多方面的价值不易量化;第三,电力市场价格不清晰,难以补贴到真正刺激行业良性发展的关键点。
  
  国网能源研究院副院长蒋莉萍则认为,储能的一大作用是满足可靠性,但在目前行政定价的情况下,电力市场的价值由电量体现,多卖一度电就多挣一分钱,其他价值无法体现。
  
  而未来,当可再生能源成为电力系统的主力军时,保障可靠性的功能会被“分离”出来,会有相应的市场来体现辅助服务真正的价值,储能将大有可为。
  
  对定价机制有着长期研究的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夏清也认为,推动储能发展一定要全面推动市场,只有在市场里找到定位、发现价值,储能产业才能蓬勃发展。
  
  “中国的产业问题,七分是体制,三分是技术。电力市场化再不改革,中国整个能源行业都不要谈革命。”夏清说。
  
  (原标题:践诺减排:储能迎来“刚需”时代)

全部评论

上一篇:广东正业无损检测装备有效提升检测效率

下一篇:倾角传感器助力北京上线3500个智慧井盖

相关新闻
热门视频
相关产品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