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中国院士及国外专家探讨智能传感技术

2016/5/5 10:53:04    22509
来源:仪表网
摘要:由中国工程院、中国中车联合主办的“智能传感技术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工程前沿技术论坛”日前在宁波举行。
  【仪表网 仪表会议】由中国工程院、中国中车联合主办的“智能传感技术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工程前沿技术论坛”日前在宁波举行。12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及中、美、日三国的专家学者,就轨道交通智能传感技术的现状、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在论坛上表示,智能传感技术是智能制造领域的关键技术,轨道交通装备则是装备领域的。在“中国制造2025”设置的5大创新工程里,智能制造和装备分占二席。二者的充分交叉结合,是实现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用先进智能技术武装装备产业,是制造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

《中国制造2025》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需求,选择优势和战略产业作为突破点,力争到2025年达到地位或先进水平。这重点领域的发展都与传感器技术息息相关。2016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同时工业强基也是《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五大工程之一。工业强基工程提出,到2020年,40%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实现自主保障,受制于人的局面逐步缓解。到2025年,70%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实现自主保障,部分达到水平。

据了解,传感器是整个物联网的末梢神经,也是轨道交通车辆的关键零部件。过去由于长期被外国垄断,我国轨道交通车辆零部件的自主化进程受到影响。据估算,目前约有40个国家从事传感器研制、生产和应用开发,其中美、日、德、丹等国的市场总占有率超过60%。相比之下,国内传感器在技术、产业、人才等方面明显落后,传感器芯片进口占比高达90%,严重依赖国外。

宁波时代自成立以来就以打造民族传感品牌为目标,坚持不懈地建设自主研发平台,抢占传感技术前沿高地。先后突破了多物理场协同仿真、微弱信号处理、低磁滞磁路设计、数字化温度补偿、深盲孔无应力高温灌封等传感器开发关键技术,具备了传感器自主设计的能力。在坚持自主设计同时,产业化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突破,针对不同的应用领域,研究产品的可靠性设计,保证产品的质量,摆脱了中国制造低端劣质的形象,宁波时代传感器品牌受到了国内外客户的广泛认可。从创立之初的年产几万只的手工作坊式生产到如今的年产能100万只的自动生产能力,远景将达到300万只每年的规模;从轨道交通领域扩展到风电、光伏、电动汽车等领域,为中国的清洁能源产业提供完整的测量解决方案。目前传感器产业达到近3亿的规模,在国内轨道交通领域占据60%的市场份额,是国内该领域的供应商。

“随着新能源和物联网的发展,小型化、节能化和智能化将是传感器的未来趋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车株洲所董事长丁荣军表示,掌握好智能传感技术的发展趋势,对保障轨道交通装备运营安全、推动装备持续升级和我国智能传感器产业的发展,都将具有深远意义。

(本文来源:新华网、中国科学报、宁波日报 原标题:院士专家聚焦智能传感技术)

全部评论

上一篇:云南落实空气质量新标准 开远环境监测站试运行

下一篇:智能抄表发展缓慢 产业发展需要自上而下的系统设计

相关新闻
热门视频
相关产品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