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字典”智能制造专项帮助实现数据交互
- 2016/5/4 10:17:28 21666
- 来源:《中国仪器仪表》
然而,由于诸多历史原因,不同厂商、不同规格的智能装备及产品,就如不同国界、不同语言的人,互相听不懂,想要实现数据交互并不容易。2015年,工信部发布了93项智能制造专项,其中,机械工业仪器仪表所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承担的《智能制造测控装备语义化描述和数据字典标准研究与验证平台建设》(以下简称“数据字典”)智能制造专项,就是专门瞄准了“听不懂”这一难题。
时至今日,“数据字典”专项研究已经开展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听不懂”的难题到底应如何解,我们专程请来了“数据字典”项目负责人机械工业仪器仪表所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教授级高工/副总工王春喜博士来为大家解答。
统一描述跨界步
不同国界、不同语言的人之间无法交流根本的原因之一是,对不同事物有着不同的描述,比如,“我爱你”这句话,英文是“I love you”,法语是“Jet`aime”,德语是“Ich liebe Dich”等等,就可能有几百种不同的表达方式。随着时代的进步,跨国界、跨语言的人们不断的互相学习,努力用互相都听得懂的语言去交流,在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的同时,世界也因为沟通而不断扁平化。
同样,“智能制造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跨企业,企业内部的不同系统之间、不同部门之间、不同产品之间,乃至不同企业之间、整个价值链之间,也需要有效的连接与沟通”,王博士说:“所以,首先我们要建立统一的数据描述和统一的数据平台,也就是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以标准化方法进行语义描述、建立公共数据字典的工作,只有做好这个基础工作,才能使跨企业的数据交互成为可能。”
上已经开展了“数据字典”相关研究和标准化工作。德国成立了ecl@ss组织,在美国以UNSPSC为基础成立了ECCMA组织,而IEC将源于PROLIST项目的相关标准统称为公共数据字典(CDD)。王博士强调:“我国虽对IEC公共数据字典的部分标准进行了采标,但由于标准的制定速度缓慢,并且标准内容无法与我国智能制造的要求保持一致,所以难以满足我国的应用要求。因此,智能制造语义化描述和数据字典关键标准的研究与验证平台的建设是智能制造工程急需开展的基础性工作。”
1 7=20
“数据字典”项目作为智能制造专项中极为基础又极为重要的一个项目,希望通过研究智能制造测控装备分类、编码和命名规则,以及测控装备和过程语义化描述框架与建模方法,制定智能制造测量装备和控制装备语义化描述和数据字典通用要求标准、分类编码标准,以及典型测控装备(智能流量仪表)语义化描述的数据结构和元素标准,建立标准试验验证平台,实现企业示范应用,为企业建立智能制造测控装备的统一数据平台奠定基础。
该项目由机械工业仪器仪表所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牵头负责,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在内的七家单位共同联合研制。
据王博士介绍,该项目自启动以来,已经召开过三次项目会,《智能制造测量装备语义化描述和数据字典通用要求》、《智能制造控制装备语义化描述和数据字典通用要求》、《智能制造测控装备分类和编码》、《智能流量仪表语义化描述的数据结构和元素》四个标准的草案已经出来,“数据字典”标准验证平台设计方案也已经出台,预计今年6月份,将组织行业专家进行次标准审查。
“数据字典”标准的出台仅仅是步,更重要的是实际的应用推广,让其真正的服务于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中去。为了让标准更合理、更具有易用性,企业的广泛参与和意见就显得相当重要,王博士表示:“通过多方选择,我们特意将该标准的示范应用单位选为重庆川仪,其不仅是中国仪器仪表企业的代表,而且,由于其集团庞大、下属众多分厂,集团内部的数据描述不统一的矛盾就非常突出,我们相信通过统一数据平台的建设,必将为川仪整个集团智能化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国内外仪器仪表及自动化企业上自仪、西门子、罗克韦尔等参加了标准起草工作组,截止目前,“数据字典”标准工作组参与单位已经达到20家以上。
和人与人的沟通一样,想要实现真正的数据交换与共享,首先不同的装备、不同的系统、不同的企业间要建立彼此能“听得懂”的语言系统,否则,永远只能是鸡同鸭讲,这是智能制造的基础,必须夯实,未来才能建的更高,走的更远。
(原标题:《中国仪器仪表》:用“听得懂”的语言夯实智能制造根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