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温枪测气温是否符合科学?
- 2016/1/26 11:17:28 22618
- 来源:新华社
记者是用测温枪来测量的大气温度。测温枪一般应用于医疗和工业领域,利用远红外线发射光讯号来测量物体温度。其用途更多的是人体体温测量、皮肤温度测量、物体表面温度测量和液体温度测量,并不适用于测量大气温度。
由于测温枪的测温元件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其测量值通常会受到周围环境的辐射影响,比如阳光、地面、冰雪等。在寒冷的空气中,测出的值比实际气温要低;炎热天气中,测量值会更高。为避免这种辐射误差,气象部门测量气温时必须对测温元件采取有效的辐射屏蔽措施。而测温枪因其受外界环境干扰的因素较多,蒸汽、尘土、烟雾等都会对其测出的数值产生一定影响,故而从气象学上来说,并不准确。
同时,如果红外线测温仪突然暴露在环境温差为20℃或更高的情况下,仪器得需要20分钟甚至更长时间调节适应新的环境温度,特别不适用于在高寒、高海拔地区使用,其产生的数值也并不可信。
前文所提到的视频拍摄于1月23日。当天,根河市区的低温出现在08时,达-39.4℃,高气温出现在15时为-25.8℃,金林林场距根河市53公里;记者所在的拍摄点没有气象观测站,金林林场所属的金河镇当天的气温为-45℃至-22℃。
气象部门的气温是如何测出来的?
气象部门遵循的科学测量大气温度的方法是,从暴露于空气中而又不受太阳直接照射的干湿球温度计上读取数值。干湿球温度计一般置放于离地1.5米的百叶箱内,百叶箱的作用恰恰就是防止太阳对仪器的直接辐射和地面对仪器的反射辐射,保护仪器免受强风、雨、雪等的影响,并使仪器感应部分有适当的通风,能真实地感应外界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变化。
这样测出的气温避免了地面影响和太阳照射的干扰,使所测温度具有代表性和比较性。同时,百叶箱距离地面1.5米,这个高度空气变化比较稳定,又是人类活动的高度,测量数值更具实用价值。因此,观测场百叶箱内的气温更科学,对公众来说也更实用。
以百叶箱测量的气温值为标准也是目前统一的观测标准。按照这一标准观测出来的数据要参加世界气象组织的数据交换,如果标准不统一,交换的数据就不具有可比性,气象部门就不能据此作出准确的预报。
测温枪只能测出瞬时的某些局部环境的温度,并不具有代表性。笔者曾用红外测温枪对着太阳,测量的温度数值是142℃,这个数值并没有什么意义,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体感温度并不等于实际温度
为什么人们总是觉得自己感受到的温度低于气象台预报的气温?因为,体感温度不能与气温简单地划上等号,那体感温度又受哪些因素影响呢?从气象角度来说,计算体感温度有三个参考量,即百叶箱外温度、湿度、风速。其中百叶箱外温度指的是在气温(百叶箱内温度)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当地日照时数、云量等影响因素计算出的温度。以百叶箱外温度为基准,加上湿度和风速的修正,就能得出体感温度的具体数值。
具体到根河近出现的低温,对低温起到“雪上加霜”作用的主要是较高的空气湿度。根河市1月22日至24日的大部分时间内空气湿度都在60%-70%。天气较为寒冷的情况下,人们通常都会穿上较厚的衣物,这样一来,在人体与衣物之间就形成了一个小环境,皮肤所感受的温度,实际上是被衣物隔离的那些空气的温度。在湿度同时也较高的时候,衣服变得潮湿,小环境中的空气湿度也变大,由于水的比热容远大于空气的比热容,人体热量就会更多散失到空气中,因而感到格外寒冷。
另一个影响体感温度的是变量风速,也同样与体表空气小环境有关。风速的大小关系到小环境内空气的流动程度,风速越大,空气流动越快,人体热量的流失也就越多。目前内蒙古气象部门已经提供体感温度预报和穿衣指数。寒潮过境,不确定自己该穿多少衣服御寒的朋友,可以查一查自己所在城市的体感温度,再作决断。
总之,记者在室外用测温枪随意一打而产生的测量值,不具有科学依据和代表性,只能说明当地真的很冷。在气象部门精细化预报愈来愈完善的今天,公众更应该科学地来看待当地的天气预报,结合当地气候、气温、湿度、风力等情况,选择合适的御寒装备。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