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共建能源互联网
- 2015/12/11 20:27:51 3370
- 来源:中国经营网
会议由中国国家电网和德国电气电子及通信技术学会共同主办。这是继2015年11月份“能源互联网中美技术装备研讨会”之后的第二次研讨会。
此次会议受到中欧双方的高度关注,引发热烈反响,对于共同推动构建能源互联网,促进清洁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参会的组织、中欧能源电力企业、研究机构、高等院校高层均对能源互联网理念表示高度赞赏,认为是宏伟的目标和伟大的构想,愿意在技术研发、电网发展等方面加强与中国国家电网公司的合作,推动能源互联网为世界可持续发展发挥重大作用。
能源互联网三步实施
在此次会议上,中国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刘振亚发表以“携手攻克技术装备难题推动能源互联网创新发展”的主旨演讲。
刘振亚指出,能源是经济社会的“血液”,是现代化的基石和动力。化石能源的大量开发和使用,带来资源紧张、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三大严峻挑战。采用碳定价、碳交易等方式解决问题,举步维艰,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仍以年均2%的速度增长。应对挑战的根本出路,是加快实施“两个替代”,即能源开发实施清洁替代,能源消费实施电能替代,摆脱化石能源依赖,走清洁发展道路。
刘振亚认为,能源互联网和信息互联网都是经济化的重要基础设施。能源互联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互联的坚强智能电网,是清洁能源在范围大规模开发、配置、利用的基础平台,实质就是“特高压电网 智能电网 清洁能源”。从功能和作用看,能源互联网还是集能源传输、资源配置、市场交易、信息交互、智能服务于一体的“物联网”,是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开放兼容的“巨系统”,是创造巨大经济、社会、环境综合价值的和平发展平台。构建能源互联网总体可分为国内互联、洲内互联、洲际互联三个阶段,到2050年基本建成,届时,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将达到80%,能源二氧化碳排放可控制在115亿吨左右,仅为上世纪90年代初排放水平的一半,实现温升控制在2℃以内的目标,世界成为一个能源充足、天蓝地绿、亮亮堂堂、和平和谐的“地球村”。
刘振亚指出,特高压、智能电网和清洁能源技术和装备的创新突破,为构建能源互联网奠定了基础。中国已全面掌握特高压核心技术和全套设备制造能力。欧盟提出到2020年欧洲各国跨国输电能力不低于本国发电装机的10%,这一目标与构建能源互联网的方向是一致的。已形成北美、欧洲、俄罗斯-波罗的海三个特大型互联电网,欧洲超级电网、东北亚互联电网、北非向欧洲输电的“沙漠计划”等电网互联计划正在积极推进,这些都将成为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刘振亚指出,构建能源互联网,符合的共同利益,也为世界能源和电力技术创新、装备制造提供了巨大空间和历史机遇。希望参会各方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坚持开放创新、互利共赢、和平发展,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务实合作,尽快在特高压领域、智能电网领域、清洁能源领域、电网运行控制领域加强研究、集中攻关,力争早日实现新突破,支撑和能源互联网发展。倡议建立协同攻关机制、开展重点项目合作、加强人才培养、搭建高水平合作平台。
各国愿共建能源互联网
此次会议期间,中国科学院、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清华大学、山东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国网冀北电力、南瑞集团、中国电科院、国网经研院、许继集团、平高集团,能源署、德国电气工程师协会、德国意昂电力公司、法国电力公司、西班牙阿本戈公司、意大利普睿司曼公司、德国亥姆霍兹研究院、ABB公司、柏林工业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欧洲海洋能研究中心、沙漠太阳能行动计划组织等方面的专家学者重点围绕电网互联、输变电技术与装备、智能电网与新能源等领域进行了深入交流和研讨。
德国电气电子及通信技术学会董事长汉斯.海因斯.齐默尔博士指出,能源互联网可以为未来大化和有效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提供可行性方案,也为远距离输电找到了佳方案。中国和欧盟的伙伴性合作将会进一步促进能源互联网的发展。能源互联网对中国、世界和欧洲都是有利的。尽管能源互联网只是一个倡议,但是在历很多倡议终都变成了现实。20世纪90年代我们几乎没有人想利用风能和太阳能,但是2015年我们已经有了很好的发展。能源互联网这一挑战,需要时间和技术,但是这一倡议是能够实现的。
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指出,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构建能源互联网战略构想,开辟了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创新碳减排道路、推动世界能源清洁转型的新思路,已经在社会引起积极反响。近年来,中德两国经贸合作和技术交流日益密切,在对接“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方面达成了多项重大共识。加强能源互联网关键技术、重大装备领域的合作,将为深化中德两国乃至中欧经贸往来和技术交流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将为中德两国能源转型注入新的动力。
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总经理贝诺.彭泽指出,随着各国越来越重视可再生能源发展,区域性甚至性电网互联的意义将越来越大。可再生能源发电经常出现出力波动,而国家间、地区间乃至洲际的电网互联有助于电网保持稳定。中德在建设能源互联网方面有着巨大的合作潜力。推动能源互联网建设,重要的是相互学习,交流经验。中国在输电技术领域积累了很多经验,而德国和欧洲在太阳能发电、风电并网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双方可以取长补短,互利共赢。柏林工业大学教授凯.斯通指出,欧洲开展了“2050年电力高速公路”研究,通过设计合理的电网网架来更好地接纳清洁能源,能够有效满足2050年欧盟的能源和气候政策目标。预计到2050年,电力高速公路有望从欧洲向亚洲拓展。
ABB公司副总裁奥洛夫.海曼指出,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在二氧化碳减排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从传统的±500千伏超高压输电到目前先进的±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输电功率和输电距离分别可以提升到1000万千瓦和4000公里以上,未来特高压直流输电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可以有力支撑构建能源互联网。
经过会议研讨交流,与会代表普遍认为,能源互联网对于实现世界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意义。构建能源互联网,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创新发展,是推进能源革命的重大举措,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根本途径,是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平台。能源互联网可以实现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开发、配置和利用,从而加快“两个替代”。能源互联网开辟了解决能源、气候、环境问题的新思路,代表了中国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态度。能源互联网建成时,每年可替代相当于240亿吨标准煤的化石能源,减排二氧化碳670亿吨,碳排放可控制在115亿吨左右,仅为1990年的一半,能够实现温升控制在2℃以内的目标。
与会代表纷纷指出,构建能源互联网符合世界电网发展的客观规律。纵观历史进程,世界能源发展呈现低碳、、大范围配置的总体趋势,世界电网发展遵循电压等级由低到高、互联范围由小到大、配置能力由弱到强的客观规律。绿色、低碳、环保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构建能源互联网必将开启能源发展的全新局面。建议尽快推动产学研协同攻关,加大推广能源互联网理念,积极呼吁各国政府、组织、社会团体和能源企业等各方加强合作,凝聚共识和发展合力,推动各国共同构建能源互联网。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