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我国需加快传感器变革进度

2015/11/3 18:25:01    22148
来源:仪表网
摘要:强化市场应用,战略推进传感器产业变革。
  【仪表网 行业聚焦点】“中国是传感技术产业应用大的市场,而且,也应该是的市场。”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工信部电子元器件行业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日前主办的第三届(常州)传感器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上,工信部原副部长杨学山强调,要快马加鞭推进传感器产业的发展和应用。


 
  
    深化改革聚焦应用
  
  杨学山从科学认知、聚焦应用、深化改革三个方面阐释了推进传感技术及产业发展的战略意义。他强调,科学认识比提高认识更重要,并从五个维度阐述了如何科学认知传感器产业的地位与作用。
  
  杨学山首先强调,人类社会发展正在经历重要变革,对人的认知革命已经完成,但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认知革命才刚刚开始,起点就是传感器。在产业、社会、生活领域出现的一系列新概念背后,都是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汇合与交融形成的新的生产力的焦点,即传感器。其重要性来自于它的必然性和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性。
  
  在聚焦应用方面,杨学山指出,不同的技术特征需要不同的解决路径。传感技术的特征决定了这类技术创新演进的路径必须在应用中推进。技术特征决定了产业特征。传感技术是产品多元化的产业。即便是同一个门类、同一种技术、相同性能的传感器产品,由于需要安装到不同系统的不同装备中,决定了其产品规格各不相同。其多样性的技术产业特征决定了必须在应用中发展壮大。因此,不能用计算机、移动智能终端、芯片等产业的成功经验和思维方式来衡量和认知传感器产业的发展。针对具体应用,恰当就好。
  
  在深化改革方面,杨学山认为,无论是提高认识,还是聚焦应用,都要通过改革来实现。当前,在传感技术领域,关键的是要使得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使企业家精神得到培育和发扬。而市场机制的核心问题是政府与市场两只手如何形成推动产业技术发展的合力,而不是相互抵消。他希望,政府与企业家能够深入思考和探索,在中国深入改革的前提下,在中国大传感器应用市场的前提下,政府与市场这两只手如何减少矛盾,减少力的对消。其中,焦点和核心是企业家精神。中国改革开放30年,形成了一支企业家队伍,其背后是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支撑着企业家的成长。在传感器技术、产业应用各个环节,都需要让企业真正作为市场主体,让企业家精神真正的迸发出来。
  
  展望传感器产业的发展前景,杨学山强调,“我们一定要记住德国工业4.0的两个战略目标是市场和供应,我们一定不要忘了市场这个重要的环节。中国的市场,不仅是大的市场,还要成为的市场,从而演变成为的技术和产业。”
  
  应用产业发展
  
  近年来,传感器产业呈井喷发展态势。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等10大重点领域的发展都与传感器息息相关。预计未来5年,所有传感器市场年复合增长率都将超过10%,仍属高增长行业。2015年,各类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市场将达到1770亿美元。
  
  随着汽车、智能装备、家电类产品领域的迅速增长,传感器用量将大大增加。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慧城市更为传感器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空间,农业、环保、食品检测、智慧医疗、健康养老、可穿戴设备、汽车、机器人、3D打印也为传感器技术的提升和应用创新拓展了思路。
  
  在全面分析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以及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传感器存在的巨大市场空间后,郭源生认为,从传感器角度来看,任何固定和移动系统都只不过是传感器技术应用和展示的平台而已。我国是传感器应用大国,仅以汽车工业为例,若按照低配套20只/辆(仅发动机系统),将需要4亿只以上各类汽车传感器。加上产品生产储备及市场周转余量,以及配件市场20%的维修更换率,至少将需要5亿只以上汽车传感器,产值高达400亿元,若按200只/辆基数按,产量将扩大10倍以上。随着汽车电子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的推出,不仅传感器提供数量上扩大,在传感器种类上和参数指标上都有进一步拓展与提升。但由于国内尚无汽车传感器产业化规模生产能力,致使95%以上的产品仍依赖于进口。在其他领域,如家电、医疗、大型工程配套等行业,市场情况和汽车传感器市场情况类似,长期被国外产品占领。因此,国内传感器产业存在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下一步,工信部将结合“十二五”规划收官及“十三五”规划制定,从传感器全产业链出发,对整个行业进行全面梳理、研究,找准制约我国传感器产业发展的瓶颈,包括各应用领域的现状和问题,明确我国传感器产业发展的思路、重点,提出具体的政策和措施。

(感谢中国工业报、中国电子报提供的资料)

全部评论

上一篇:国产大飞机都来了 敢问国产仪表路在何方

下一篇:“十三五”北京全面推进供热制度改革

相关新闻
热门视频
相关产品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