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促进实现经济结构转型
- 2015/11/2 18:02:57 14586
- 来源:中国泵阀网
十八届五中全会的主要议程是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重大问题,这不但关系未来五年国家发展道路,也牵动着资本市场无数投资者的心,更影响数十万亿的资金流向。所以,“十三五”规划的制定,或将带来资本市场多个投资机会。
从宏观层面而言,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长期发展中的增速换挡期。作为立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的全局性指导,“十三五”规划将解决不仅是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问题,而且也将着力于解决经济增速发展结构的不平衡状态,消除地区间及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缩小贫富差距,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协调共进。
区位经济是我国实现产业转型的现实载体,经济发展模式和增长方式的转型则是蕴含其中的核心。未来我国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将呈现高收入国家的特征:第二产业比重将逐步下降,服务业比重将相应提高。存在大量过剩产能的传统产业面临转型,新型产业势必崛起。“十三五”规划将秉承“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战略宗旨,继续开拓新兴产业的发展空间。在培育新型支柱产业的同时,对传统产业进行升级改造或直接淘汰,实现经济结构转型。
从这一意义上说,“十三五”规划也是新一轮改革的攻坚时期,既要平抑经济增长放缓周期,避免经济进入衰退,又要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转型,难度可想而知。从“十二五”以来的经济调整必须经历传统经济出清和行业集中度提高、新供给释放和新经济野蛮生长的漫长过程,这类似日本1968年至1978年,韩国1998年至2003年,中国台湾1985年至1993年,中国1992至2001年。其表面上是增速换挡,实质上是动力升级,根本上靠改革转型。
在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上,一方面涉及落后产能的淘汰和传统行业的升级改造,另一方面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经过“十二五”的起步和这几年的发展,中国已经出现一批具备新理念、新技术、新经济模式,及长远发展前景的新型产业,并逐步建立起自己的话语权。经过长期的探索和总结,中国也正式激活了新兴产业的驱动器,从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中国制造2025”到成立“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可以看到将制造业大国转变为制造业强国是国家的战略选择。
“中国制造2025”强调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关于开展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的通知》明确了以智能工厂为代表的流程制造试点,以数字化车间为代表的离散制造试点,以信息技术深度嵌入为代表的智能装备和产品试点,以个性化定制、网络协同开发、电子商务委代表的智能制造新业态试点,以物流信息化、能源管理智慧化为代表的智能化管理试点,以在线检测,远程诊断和云服务为代表的智能服务试点等6大试点专项行动,基本涵盖我国工业制造各大传统和优势行业,拉开了“中国制造2025”新篇章的大幕。
另外,《机器人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已经完成初稿,有望在年底前发布。《规划》提出了今后五年中国机器人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工信部将重点推进工业机器人在轮胎、陶瓷等原材料行业,民爆等危险作业行业,锻造铸造等金属工业行业以及国防领域的推广应用;《规划》也对服务机器人行业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家庭辅助类机器人以更高的性价比解放人类双手,保守估计市场空间将超千亿元。在“十三五”规划整体框架中,“智能制造”将会是核心领域,同时和德国工业4.0对接,形成包括工业物联网、云计算、工业大数据、工业机器人、3D打印、知识工作自动化、工业网络安全、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等九大技术支柱。
结合中国工业现状来看,未来十年,中国工业4.0领域将包括三类公司:类智能工厂,分为两种。种是传统的工厂转型成智能工厂,第二种是一出生就是智能工厂;第二类解决方案公司,为制造业公司提供智能工厂顶层设计、转型路径图、软硬件一体化实施的工业4.0解决方案公司;第三类技术供应商,包括工业物联网、工业网络安全、工业大数据、云计算平台、MES系统。除这三类以外,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知识工作自动化等技术供应商也会面临巨大的发展前景。因此可以认为,“十三五”规划将掀起新一轮工业革命浪潮,由此带来的投资机会将是重点把握的方向,我们更加关注处于核心内容的大数据和智能工厂两大方向。
整体来看,作为一个提纲挈领的全局性发展规划,“十三五”规划将涵盖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但总结起来核心内容就两个字——“创新”。这两个字中所包含的意义或将成为支撑下一个五年规划的精神支柱,在投资领域和资本市场,也需要发扬这种精神。我们需要关注的不仅是过往所取得的成就,更多应当是着眼于未来,给予这些产业创新者们更多的包容和期待。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