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第三代核电技术走出
- 2015/10/24 11:40:24 47275
- 来源:仪表网
源头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拥有比较完整核工业体系的国家之一。上世纪七十年代,国务院做出了发展核电的决定,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核电从无到有,得到了很大的发展。2007年10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了国家发展改革委上报的《国家核电发展专题规划(2005-2020年),这标志着我国核电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规划》中提出要求,到2020年,在引进、消化和吸收新一代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工程设计和设备制造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实现自主化,全面掌握先进压水堆核电技术,培育国产化能力,形成较大规模批量化建设中国品牌核电站的能力。
前期
实现自主化的道路是漫长,在前期还需要依赖国外先进的技术。同年(2007年)11月,我国第三代核电自主化依托工程主设备采购与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国台湾厅隆重举行。国务院副总理、国家核电自主化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曾培炎指出,我们要走“把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消化吸收再创新结合起来,不失时机地推进核电自主化工作”的道路,并签约美国西屋公司为自主化依托项目建设。
这是前进道路上的关键一步,对于提高我国核电自主建设能力、促进重大装备制造技术实现新的突破具有重要意义。重要的是,在仪式上,国家核电与九家制造业签订了合作协议,这其中包括了上海自动化仪表股份有限公司。
自仪股份加入
在与自仪股份的合作协议中,双方商定成立仪控合资企业,承担第三代核电仪控系统工程,核电仪控设备成套供应,备品备件和运行技术支持等项业务。并采用自仪股份的各类核电仪表与控制系统平台,为第三代核电服务。
作为仪表制造企业,自仪股份属于核电产业的运行系统,主要承担第三代核电AP1000 仪控系统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以及在AP1000 基础上发展的序列堆型仪控系统的研发和制造。
目前,我国已经确定核电发展应尽快实现大型机组的自主化、国产化和市场化,贯彻“采用先进技术,统一技术路线”的方针,自仪股份参与组建的合资公司该公司的成立将有力推动我国第三代核电国产化建设。
但眼前的道路却并不平坦,面对国内核电站全数字化仪控系统和关键仪表设备主要被国外技术垄断的现状,自仪股份身负重任,难度亦不小。
强攻前来助力
2010年是国家能源局核电关键设备国产化规划中的重要内容——核电站仪控系统国产化工作的启动之年,这也标志着我国的核电仪表国产化工作已经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核电仪表国产化工作意义重大、迫在眉睫,上海自仪院凭借自身在行业内的领头地位,毋庸置疑的成为推动核电站仪表国产化工作中的主要协调单位,切实推进国产化工作的开展。
至此,继自仪股份后,又一仪表行业巨头上海自仪院正式加入实现第三代核电技术国产化的“大军”中,并在开展标准规范的研究和核电仪控系统专用试验验证平台的建设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终见成果
从一开始就知道实现自主化的这条道路注定漫长曲折,所以2012年2月应该是所有翘首以盼的人们激动的时刻。国家核电技术公司董事长王炳华宣布,世界首批三代核电AP1000自主化依托项目关键设备的研制攻关现已圆满完成,并基本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供应链体系,为AP1000技术的推广应用和批量化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福岛核事故后,核电技术升级换代的步伐加快,三代核电技术成为主流,并将进入商业化应用和推广阶段。AP1000技术采用非能动理念,在抵御类似福岛外部事件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是目前公认具安全性的核电技术。
作为先进的三代核电技术,其全面采用ASME标准,设计寿命60年,对设备和材料提出了更高要求。其引进消化吸收不仅仅使我国核电技术升级,而且对提高我国工业基础的整体水平具有推动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国家核电联合中外有关方面,自主开展了符合中国国情的CAP1000、CAP1400和CAP1700自主三代核电技术。至此,我国由核电大国成为核电强国,从而对我国能源安全和装备制造业带来重大正面影响,并推动我国核电走向市场。
核级仪表国产化攻关难
随着《规划》的实施,我国核电工业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核电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提高,核电装备的自主化制造将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水平,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虽然陆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到目前为止,我国核电站核岛主设备即使实现85%的国产,但还没有国产化的却是关键核级仪控系统和核级仪表。
从上世纪50年代座商用核电站问世以来,核电站的仪表和控制系统就是核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核电站机组的安全、可靠,经济运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I&C(仪表与控制)系统的性能水平。在《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十一五”国家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制定过程中,核仪器仪表行业都被列入重点领域的优先主题。
核电重启已成不争的事实,这也意味着对国产化核级仪表的需求迫在眉睫,如何打破技术壁垒成为共同关注的焦点。同时,作为未国产化的核级仪表,给它留下的时间已经不多,仪器仪表行业担负着艰巨的历史使命。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