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讨论装备制造时代新标准
- 2015/10/23 17:38:25 36503
- 来源:仪表网
欧阳所长指出,我国虽然已成为制造业大国,但仍存在着资源环境刚性约束加强、产品质量不高、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弊端,智能制造是破解我国制造业发展瓶颈的重要出路。面对“两头挤”的严峻形势,智能制造是应对世界制造业竞争的必然选择。智能装备产业和服务是未来的战略发展方向,发展智能制造是抢占技术发展的制高点的必要途径。但在推进智能制造过程中应保持冷静并积极开展合作,需要勇气、智慧和牺牲,打破管理、行业壁垒,重新构建生产要素链和价值链。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专家组组长杨海成:“第四次工业革命将是‘智慧’的革命”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大爆发开启新智慧时代,智慧技术开始无处不在。云计算使计算资源得到不间断大分发,移动互联和物联网为智慧技术的利用提供了时间和空间上的自由,大数据获取工作和生活中的海量智慧尘埃的价值精髓,工业互联网不仅仅是传统互联网的延伸,而是开启一个人物相连、物物相连的大连接世界,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为智慧的自治奠定了基础。第四次工业革命通过信息物理的全面融合,实现人、物、信息的全面统一,智慧生产和智慧工业成为主要的工业生产方式,个性化定制需求得到极大满足。生产工具、生产方式、生产组织、生产要素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互联网与工业融合是制造业科技革命的突出特征,互联网已然成为企业间协同创新与资源聚合共享的核心平台、企业内业务流程优化与运营效率提升的重要工具、服务模式创新的关键支撑、跨越企业边界并变革企业生态体系的集成创新系统。产品智能化,由软件定义的网络智能产品不断涌现。制造服务化,利用互联网实现跨越时空的智能实时服务,企业服务拓展到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制造个性化,由规模化标准产品向个性化定制产品延展。制造分散化,由集中组织生产向分散化组织生产转变,互联网平台汇集企业生产要素和资源,推动各产业链环节形成分散化的组织形态。制造资源云化,将社会制造资源有效组织按需取用。制造过程智能化,实现机器、车间、工厂、信息系统、劳动者乃至产业链价值链各环节的全面深度互联,打通端到端数据链,实现从单个企业到产品全生命周期,乃至整个社会生产制造活动的实时数据感知、传送、分析和处理,实现动态资源能源配置和智能化的决策。
科技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智能制造)专家组成员欧阳劲松:“推行智能制造需要勇气、智慧和牺牲。”
我国虽然已成为制造业大国,但仍存在着资源环境刚性约束加强、产品质量不高、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弊端,智能制造是破解我国制造业发展瓶颈的重要出路。面对“两头挤”的严峻形势,智能制造是应对世界制造业竞争的必然选择。智能装备产业和服务是未来的战略发展方向,发展智能制造是抢占技术发展的制高点的必要途径。但在推进智能制造过程中应保持冷静并积极开展合作,需要勇气、智慧和牺牲,打破管理、行业壁垒,重新构建生产要素链和价值链,大量关键技术和内容需要进行标准化。中国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工作组秘书处胡静宜:“标准智能制造推向深入。”
标准是智能制造能否成功的关键。2015年2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了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工作组,开展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及规划。工作组组长/副组长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各司局担任,工作组除由智能制造专家组提供决策咨询外,由TC28、TC124等6大标委会提供技术支撑。工作组秘书处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等3家研究机构承担,负责具体组织各标委会和企业开展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工作组搭建了智能制造技术体系模型,依据智能制造标准化参考模型,构建了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框架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包括底层的总体标准、关键技术标准和上层的行业应用标准。根据标准体系框架,对各领域进行进一步细化,形成智能制造标准明细表,进而识别出待立项的重点标准。
论坛还邀请了11位国内外专家,就智能制造、标准化及互联网条件下的标准化服务等方面的国家政策、技术发展趋势及装备制造业发展方向发表了精彩观点,进行了交流和探讨。其中,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专家组组长杨海成、工业与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标准所副所长石友康、德国标准化学会(DIN)Jan Dittberner等专家分别就中国制造2025与标准化、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与标准化以及德国工业4.0中的标准化等方面的议题进行了交流。
(感谢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中国航空报提供的资料)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