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检测仪器不应夹缝中求生存
- 2015/5/19 16:02:31 4416
- 来源:中国金融信息网
业内人士和专家建议,对于国产检测仪器,我国应统筹制订规划,对产业发展的共性和薄弱环节组织攻关,重点推广验证与综合评价技术服务,从而提高行业竞争力,缩小与国外先进技术水平的差距。
逆差不断,三年总计超500亿美元
检测仪器相当于隐性的行业,其创新、制造和应用水平都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科技和工业水平,检测仪器涉及医疗、环保、食品安全等诸多领域。长期以来,进口检测仪器一直占据我国主要市场,分布在、省级、地市级实验室,以及高校和相关企业中。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副理事长李跃光介绍,近年来,国产仪器与进口仪器之间一直处于贸易逆差状态。2012年到2014年,逆差分别为170亿、166亿和177亿美元。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仪器仪表全行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4116家。“行业规模小,专业分散,有95%的企业年营收在亿元以下,没有过10亿元的企业。绝大部分企业的产品集中在低端,还处于‘满足于自己过小日子’的阶段。”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秘书长闫增序说。
据悉,在检测仪器领域,岛津、安捷伦等外资企业长期占领我国市场。功能、参数几乎相同的实验室检测仪器,进口价格相较国产的高出近50%,但仍成为客户。原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邓勃认为,花少的钱买到能满足分析检测需要的仪器是购买原则。“花钱是买实用,而不是买性能指标。目前在中档检测仪器上,国产设备和进口设备几乎没有区别,完全可以满足使用。”
李跃光说,未来几年间,我国检测机构(实验室)、工业项目、重大科技专项(集成电路)、新药研制还将采购大量进口仪器。如果这些检测数据、工艺参数等信息均被国外大量掌握,对我国的信息安全不利。
多因素导致国产检测仪器处境尴尬
多位受访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国产仪器企业基本以研发、销售、售后三个团队组成,发展较好的企业,研发投入在其年产值的6%到7%之间。业内认为,低档同质化竞争、招投标“遭排挤”、国外隐性技术壁垒制约等因素造成当前国产检测仪器处境尴尬。
一是简单模仿、照抄实物,大部分国产仪器处于低档同质化竞争状态。北京海光仪器公司副总经理杜江认为,大多数国产仪器企业在走“低价格市场竞争”的路线,对产品成本投入不够,工艺水平较差。企业为了降价争夺市场,降低采购零部件成本,加之我国精密加工和元器件产品基础薄弱,直接影响仪器的检测能力,反映在仪器稳定性不高。
二是标书提门槛,国产仪器“*”。北京威锋技术开发公司总经理范飞坦言,曾在一地级市药监局的招标书中见到“要求仪器支持七国外语”的说明。标书并不是根据实际需要写,而是为了排挤国产设备,把特定指标故意写高。
曾多次参与国产检测仪器评标的北京化工研究院总工程师尹洧说,很多检测仪器的国产化程度很高,但县级采购进口产品的现象还是经常发生。一些单位用公款采购,不惜成本,甚至以拥有进口仪器为荣。
三是国外隐性技术壁垒制约发展。国家认监委科标部标准管理处处长梁均说,农产品出口领域,一些国家打着安全卫生的“幌子”,对我国出口产品制定严格的技术法规,导致只有使用灵敏度极高的大型仪器才能进行实验室检测。此外,由于国产仪器评价制度不完善,国外采购商会要求设备通过国外机构的评价,或国外产品,造成国产仪器很难走出去。
宜多举措推动国产仪器发展缩短与国外技术水平
近十年国产检测仪器和国外产品在价格、质量和性能上差距不断缩小。业内人士和专家建议宜多举措着力,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继续缩短我国仪器技术与国外先进技术水平的差距。
首先,国产科学仪器由政府部门归口管理,统筹制订规划,支持以骨干企业为,以产、学、研、用相结合,建立技术中心,重点解决制造工艺、关键零部件、精密加工、软件开发、行业标准等主要问题,提升现有产品的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
其次,制定相关政策,根据实际需要鼓励应用国产仪器,建立首台(套)示范项目。探索内外资企业联合投标,国产仪器与外资技术配套等方式达到“市场换技术”的效果。北京吉天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彭华表示,相关政府部门应给国产检测仪器足够的话语权,提供推介、展示的平台。进口仪器企业可支配的、宣传费用很高,在一些商业化的推介会上常常用钱买时间做推广,这是内资企业不能做到的。
第三,积极推广国产检测仪器验证与评价服务,通过三至五年对国内有影响力的国产检测仪器进行从研发设计到推广应用的全程跟踪技术服务。从会上了解到,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承担的北京市科委试点项目“国产检测仪器设备验证与综合评价”已经顺利通过验收,初步实现了“政府投入、企业资助、平台成员积极参与”的成效。该平台一方面对比国产仪器和国外相同类型先进仪器,为国产仪器提供改进设计方案;另一方面,从检测实际出发,帮助国产仪器建立检测方法和标准,出具验证报告等。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