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推动两化融合

2015/4/14 15:23:16    5338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产业信息化处处长 王建伟
摘要:智能制造是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关键。
  【仪表网 行业聚焦点】在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我们要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才能在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中发出中国声音。
  

 
  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是中央准确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着眼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新时期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重塑竞争新优势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在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要坚持走新型发展道路,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加快关键领域发展,积极打造中国制造业在竞争中的优势,实现中国制造跨越式发展,实现制造业强国的梦想。
  
  智能制造成为制造业发展重大趋势
  
  新常态下,以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大数据、3D打印等新技术的持续演进推动制造业的智能化发展,促进制造业向中迈进。
  
  我国提出智能制造反映了我国政府对未来信息化与工业发展道路的深刻思考及对社会、经济变革的应对策略。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抓住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发展带来的机遇,做好两化融合这篇大文章,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重塑竞争优势。
  
  自金融危机后,各主要工业国对制造业发展方向和推动力有了新的认识。制造业呈现出制造业向发达国家回流,低端制造业向低成本国家转移的趋势,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成为制造业发展的推动力。为了顺应发展潮流,占领新一轮工业变革的制高点,德国与美国先后提出工业4.0和工业互联网的概念,成为当前制造业领域发展的代表。
  
  改革开放后,我国工业快速发展,不少战略性新兴产业处在同发达国家相近的起跑线上,有的方面处于地位,但整体仍面临工业大而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同时,我国还面临着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美国在产业创新领域及以低廉劳动力为代表的印度等国在中低端制造业的挑战。
  
  当前我国工业增长正从高速转向中高速,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发展动力正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这些都标志着我国工业已步入经济发展新常态。
  
  在新常态下,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融合创新发展,呈现出新的方向,以智能化、网络化、自动化为核心特征的智能制造的发展成为制造业发展的重大趋势,智能化的制造体系在欧美发达国家逐渐形成,促使需求结构变化与分工体系调整步伐加快。
  
  主动适应新常态,抓住新常态下制造业转型升级面临的机遇,把握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和工业融合发展呈现的新趋势,以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移动互联、大数据、新型传感器、3D打印等新技术的持续演进推动制造业的智能化发展,促进制造业向中迈进。
  
  智能制造是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关键
  
  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是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实现工业转型升级,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的关键。
  
  智能制造是通过信息物理系统(CPS),实现人、设备、产品和服务等制造要素和资源的相互识别、实时交互和信息集成,促进制造业研发、生产、管理、服务与互联网的紧密结合,推动生产方式的定制化、柔性化、绿色化、网络化,不断充实、提升、再造制造业竞争新优势,主要表现为产品的智能化、装备的智能化、生产的智能化、管理的智能化和服务的智能化。
  
  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在现阶段主要体现在信息技术在制造业的集成应用上,特别是智能制造,以及衍生催生的新业务、新业态和新模式。可以说智能制造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核心目标,是建立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的关键。
  
  将智能制造作为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突破口,选择制造业向智能制造方向发展,可以有效带动创新驱动、绿色低碳和服务化发展,并促进产品和技术结构、产业组织结构、产业空间布局和制造业内部结构等四个方面的优化升级,能够逐步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工业持续平稳发展,是中国经济在发展中升级、在升级中发展并有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结合当前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新趋势,以及我国两化深度融合的新进展,我们认为,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是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实现工业转型升级,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的关键。
  
  新常态下推进智能制造工作六大措施
  
  新常态下,要以智能制造为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突破口,实现重大智能装备和产品的自主可控,推广普及智能工厂,提升制造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完善制造业国家创新体系和综合标准化体系,打造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实现中国智造跨越式发展。
  
  一是研究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作,推动两化融合整体水平提升
  
  深入了解智能制造发展潜力和面临的问题,明确智能制造发展的思路和重点方向。研究制定试点示范方案,明确目标、内容和主要措施,开展智能制造示范城市试点建设和重点行业智能制造示范工程建设。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前期组织实施的两化融合试点区工作的基础上,围绕城市区域等开展两化融合智能制造试点,推动地方政府在体制机制、组织体系、政策环境、服务平台建设、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标准规范评估等领域,探索新模式、新方法,总结试点经验,提炼成果,并推广普及。
  
  组织开展重点行业智能工厂应用示范。研究论证实施智能制造重大工程,先期组织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选择钢铁、石化、纺织、轻工、电子信息等领域,围绕推广普及智能制造单元—智能车间—智能制造系统—智能工厂,分期分批开展试点示范,逐步实现车间级、工厂级的智能化改造。
  
  组织开展智能制造示范城市(区)试点建设。基于园区和产业基地,围绕生产装备的智能化改造,探索构建企业间协同的智能制造体系和产业生态系统。
  
  二是开展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工业云、工业大数据创新工作,为智能制造奠定基础
  
  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融合创新工作。研究出台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指导意见、工业云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和工业大数据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围绕智能制造,以三个指导意见为突破口,推进智能制造体系建设工作。
  
  研究制定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指导意见。成立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指导意见工作组织体系,开展《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指导意见》的编制工作,研究工业互联网发展路线图。选择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工作开展有特色的重点区域、行业、企业开展调研。
  
  依托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联盟开展基础研究,广泛交流。开展相关领域的专题研究,对制约企业融合发展的标准、认证、安全、机制等问题进行重点研究。建立广泛的合作交流机制,与国内外先进制造组织进行合作。吸纳更多工业、互联网、IT等行业企业加入联盟,推进典型示范,促进经验交流与扩散。
  
  积极开展工业云和工业大数据创新行动。组织开展工业云创新试点服务,提炼工业云平台建设和应用推广模式。完善工业云创新服务评价和工作管理机制,整合相关资源,研究制定《工业云创新发展指导意见》。依托各省市工业云平台、工业信息化运行形势监测平台、行业数据平台等,采集工业企业各环节的数据信息。开展工业大数据应用试点。总结工业大数据应用典型案例和试点工作成果,开展工业大数据专题调研,研究制定《工业大数据创新发展指导意见》。
  
  实施物联网发展专项,规划车联网发展措施,推动智能制造发展。实施物联网专项行动计划,突破物联网关键共性技术,加快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加强物联网关键技术的研发;做好车联网顶层设计工作,完善车联网标准化工作与机制,整合国内车联网行业相关资源,推进汽车业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快速发展。
  
  三是开展新业态和新模式培育与发展工作,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研究服务型制造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大型企业设立设计中心,组织开展工业电子商务行业和区域试点。充分发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对制造模式的变革作用,以重点行业或领域的新技术应用试点为牵引,积极培育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
  
  积极开展制造业新业态培育。适应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以及智能制造转型发展趋势,把服务型制造发展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核心任务,作为专项及政策支持的重点方向,研究制定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指导意见,开展典型行业应用示范,积极支持企业拓展在线监控、全生命周期管理、融资租赁、智慧物流、合同能源管理、供应链金融等新业务。
  
  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中的集成应用。研究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对制造模式的影响,建立大数据采集共享渠道,在线采集工业企业研发、制造、管理、服务等各环节的数据信息,鼓励大型企业设立设计中心,开展面向行业产业集群的工业云试点,编制出台工业云服务平台建设指南。推动大数据在工业企业研发、制造、管理、服务等各环节深度应用,指导各地探索面向不同行业、区域的数据驱动型企业发展模式,支持面向工业大数据核心设备、分析工具和行业应用平台的研发和应用示范,积极培育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
  
  四是发展创新驱动,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建设
  
  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围绕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领域发展需求,推进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继续实施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此外,将继续实施工业强基专项行动。
  
  开展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根据战略性领域发展需求,整合产学研资源,研究建立跨领域、跨地区的制造业创新中心,探索新机制、新模式,在有条件的地区和行业开展试点工作。
  
  完善智能制造创新服务体系。围绕智能工厂和智能制造模式在行业的推广应用,指导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创新组织方式,建立网络化、专业化、社会化的智能制造创新服务组织,开展成果转化、人才培训、标准推广等服务。组织实施企业信息技术服务业务剥离重组示范。
  
  五是建立健全标准化工作体系,占领智能制造发展制高点
  
  把握智能制造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发挥标准的作用,整合国内标准化资源,开展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加强顶层设计,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的集成应用,占领智能制造发展制高点。
  
  编制智能制造标准化路线图。深入分析研究智能制造标准化需求和标准化发展趋势,编制智能制造标准化战略和标准化路线图,明确标准化工作的策略、目标以及标准研制重点领域,指导开展标准化工作。
  
  推进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工作。成立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智能制造标准化各部门、行业。开展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及规划工作,组织开展智能制造基础、通用标准研制工作,组织研究国内外智能制造标准化进展,推进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体系示范应用。
  
  六是完善政策措施,规范、引导智能制造健康发展
  
  建立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发挥政策引导、推动和规范作用,建立完善的财税金融政策,储备智能制造人才,推动交流与合作,为智能制造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完善智能制造财税金融政策。研究增设面向2030年的智能制造科技重大专项。组织开展智能制造相关税收、财政和金融政策的研究,探索设立智能制造发展投资基金。
  
  组织开展智能制造人才计划。围绕智能制造细分领域,支持鼓励建设人才库,推动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等重大人才工程向智能制造倾斜。组织实施智能制造人才培养计划。
  
  推动智能制造领域交流和合作。围绕智能制造技术研发、标准研制、人才培养、应用示范等,开展交流与合作。联合德国、美国等智能制造相关组织,组织召开智能制造大会,打造智能制造领域的主流论坛,在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中发出中国声音。

全部评论

上一篇:烟尘烟气连续自动监测系统认证合格名录

下一篇:国内实用化多波束海洋环境测深仪研发成功

相关新闻
热门视频
相关产品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