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全国椭圆偏振光谱学研讨会召开

2014/12/3 11:16:35    7381
来源:仪表网
摘要:充分展示我国在椭偏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新进展与成果。
  【仪表网 会议报道】时隔30年之后,椭偏研究全国学术活动再次起航,“届全国椭圆偏振光谱学研讨会”于2014年11月22至24日在武汉成功召开。来自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学者共10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就椭偏基础理论、椭偏仪器开发、椭偏测量应用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充分展示我国在椭偏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新进展与成果。
  

 
  我国椭圆偏振光谱学领域的研究已有近40年历史,在几代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下,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与若干重要的研究进展。然而,从事这一领域研究的人员却一直缺乏一个可以充分交流及展示自己学术成果与研究进展的平台,而且由于同样的原因,业内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一直被限制在个很小范围。与之相对比,椭偏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则一直较为活跃紧密。目前,上有影响、大规模的椭偏学术交流活动是每3年举行一次的椭偏光谱学会议,该会议于1993年在法国巴黎召开,迄今已召开过6届。前5届在美国和欧洲轮流举行,近的第6届则在亚洲召开。
  
  为增进广大从事椭偏研究科技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促进椭偏光谱学在我国的普及及发展,“届全国椭圆偏振光谱学研讨会”在各方支持下顺利召开。会议共安排学术报告75个,包括特邀报告4个、邀请报告16个、口头交流报告26个、张贴报告29个。
  
  首先由会议学术委员会名誉主席、中山大学莫党教授做了题为“我国椭偏术研究的起步与发展”的大会特邀报告,深情讲述了40年前在恩师黄昆先生建议下开始建造我国首台椭偏测量装置及编制计算图表的亲身经历,分享了其中的艰辛与喜悦,并对所有参会的中青年学者提出了殷切期望。
  
  随后,会议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靳刚研究员作题为”椭偏成像蛋白质芯片生物传感器发展历程“的报告;会议学术委员会主席、复旦大学陈良尧教授作“高速椭圆偏振态测量方法的研究与进展”报告;会议组委会主席、华中科技大学刘世元教授分别做“宽光谱穆勒矩阵椭偏仪研制及其在纳米结构测量中的应用”报告;引起与会学者的广泛兴趣和热烈讨论。
  
  此外,与会企业及校方代表根据自身产品应用,作相关应用技术实践报告,比如科磊半导体设备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代表报告了“椭偏测量在IC半导体检测中的应用”;睿励科学仪器(上海)有限公司报告了“椭偏光谱测量技术在先进半导体生产工艺中的应用”;华南师范大学报告了“斯托克斯椭偏仪仪器矩阵的优化研究”等。
  
  同时,会议还进行了4个小时的“椭偏仪原理与应用”免费培训课程,先后由复旦大学郑玉祥教授、山东大学高尚博士、华中科技大学陈修国博士、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马辉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张传维博士讲授,包括偏振光与偏振器件及椭偏仪原理、薄膜与纳米结构椭偏测量数据分析、强散射体偏振测量及应用、椭偏仪现场操作及演示等内容。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偏振光谱学的普及与发展,本次研讨会还讨论了成立全国偏振光谱学学会筹委会等事宜。偏振光谱学学会筹委会于2014年11月21日正式成立,推选复旦大学陈良尧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靳刚研究员任筹委会主席,刘世元教授任筹委会秘书长。筹委会召开了次全体会议,讨论了“第二届全国椭圆偏振光谱学研讨会”的举办时间和地点等事项,同时审议通过了筹委会批新委员名单,吸纳一批青年学者的加入。
  
  新委员名单如下:陈修国(华中科技大学)、陈艳艳(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费义艳(复旦大学)、胡春光(天津大学)、李晶(复旦大学)、李凌杰(重庆大学)、牛宇(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齐财(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装备所)、王松有(复旦大学)、阳生红(中山大学)、张传维(华中科技大学)、张荣君(复旦大学)、张增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附:届全国椭圆偏振光谱学研讨会相关报告摘要集

全部评论

上一篇:IEC/TC66召开年会 为测控设备制定标准

下一篇:2014年全国电机能效提升工作会议召开

相关新闻
热门视频
相关产品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