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污尚未达标 工业环保产业任重道远
- 2014/6/5 15:49:15 4938
-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
“快速的工业化进程在促进我国经济大发展的同时,也衍生了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工业污染日益严重。”中国工业环保促进会会长杨朝飞日前表示,根据中国工程院和环保部一项联合研究提出的中国环境宏观战略来看,虽然我国目前大力开展工业污染防控工作,环境形势局部有所改善,但整体形势依然严峻、环保压力持续增大。
工业环保形势不容乐观
杨朝飞提供的数据显示,2003~2012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和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在波动中上升,虽然工业废水排放强度有所下降,但是排放总量依然很大,环境压力并未明显减小。而这期间,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也不断上升,排放强度呈现波动趋势,未有明显降低。
近年来,我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不断增加,2012年是2003年的3.2倍,固废综合治理压力加剧。工业危险废物处理处置一直以来都是污染防控的难点,近十年来危废产量大幅上涨,2012年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达到3465.2万吨,是2003年的近3倍,对工业固废治理造成压力的同时也对我国环境产生巨大风险。
我国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度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但是相对于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来说,用于环保治理的投资占比却在逐年下降,就目前工业污染情况来看,现有的环保投入力度远远不够。虽然部分污染物排放强度有所下降,但是排放总量未能有效降低,加上环境容量的不断减少,所以由于工业污染所带来的环境压力日益增加,整体工业污染形势不容乐观。
此外,由于我国能源结构原因,工业碳排放总量与工业总能耗增长成正相关,所以随着工业能耗总量的不断提高,工业碳排放总量也不断升高。我国工业发展过程中“高碳”特征十分显著,致使我国碳排放量增幅过快。在发达国家,碳排放主要存在于消费领域,而发展中国家则主要集中于生产环节。我国工业占到了全国总碳排放量的70%以上。
环境治理技术储备不足
在杨朝飞看来,目前,我国工业粗放型的发展方式没有得到实质性转变,工业整体资源消耗高、污染排放大,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我国工业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70%左右;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占全社会的90%。单位工业产品能耗与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例如吨钢的综合能耗大约高出15%,水泥综合能耗高出20%~25%。具体来看:
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无疑成为工业环境保护的大制约,依靠增加生产要素量的投入来扩大生产规模,实现经济增长,只会造成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和浪费以及大量污染物的排放,成为工业环保的巨大负担。
产业结构不合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工业资本深化现象一直很明显,再加上我国经济增长长期对投资过度依赖,所以资金密集型的石化、钢铁、水泥等高耗能行业在工业中所占的比重居高不下。
环境治理技术储备不足。我国工业技术装备还较落后,清洁生产技术更为滞后,环保投入占比小。
有关支持政策需要加强。一是我国工业环境保护的综合决策机制与系统政策方案尚未有效建立。相关政策的顶层设计、协同配套、分工合作的机制仍未建立,统筹设计与实施也远未实现,缺乏统一的评价指标和共同前置引导性工作将所有分散的政策和手段统领企业,导致我国工业行业环境管理中政策交叉、重叠、乏力、欠缺并存。二是目前我国工业环境管理政策制定较早,不能满足工业环境保护新需求。三是我国现有管理政策以及技术规范中多体现原则性,而忽略可操作性。
企业环境意识有待提高。尤其是中小企业,由于对中小企业的环境监督和管控力度较小,导致中小企业环境意识缺失,环境问题严重。
利用金融工具促工业环保
就如何推进工业环保工作,杨朝飞提出几点建议:
转变产业增长方式。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钢铁、煤炭等传统产业,推动产品升级换代和企业转型升级。然后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形成具有旺盛活力和持续竞争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促进资源转化增值。坚持把资源型产业发展的重点放在转化增值上,大力延长资源型产业链条,提高钢铁、煤炭、稀土、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和精深加工度,促进产业向、产品向终端发展。
调整需求结构。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扩大机电、重型装备等优势产品出口规模,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发挥外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鼓励工业技术改造。探索推进工业产品生态设计。重点研究产品轻量化设计、环境友好型设计、资源节约型设计,增强低毒低害原料在产品中的使用,降低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含量。开展有毒有害原料替代。开发环境友好催化剂。加快源头预防生产技术与工艺的研发与应用。开展钢铁、稀土、火电、煤炭等重点污染行业清洁生产关键新工艺和新技术研发。重点推进钢铁、化工、有色、建材等行业技术装备改造。
加快完善工业环保有关政策。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填补工业环保领域法律空缺。从污染控制的角度出发,为填补污染控制领域中某些方面的空白,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工业环境管理标准与技术政策体系。
利用金融工具促进工业环保工作。在资源的再回收利用、污染治理设备的制造等方面,应鼓励商业公司、私人部门等市场行为有效地加入进来,丰富环保产业市场,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以缓解中小型企业工业污染防控资金短缺的问题。着力加大对中小企业绿色转型的金融支持力度。加大对中小企业环境融资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设立中小企业绿色管理专项基金;二是建立专门的政策性金融组织。
探索民间资本进入工业环保领域新模式。工业环保应该鼓励让民间资本发挥主导作用,可以为工业环保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投资创造可持续商业环境,改变政府主导局面,如可采用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投融资模式,加强政府公共投资与民间投资的合作。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