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禄庆:我国核电再不走出去就真的晚了
- 2014/1/24 10:38:39 6860
- 来源:仪表网
摘要:“要抓住机遇,抓紧时间努力‘走出去’,再不走出去就真的晚了。”核电专家张禄庆先生说。我国核电“走出去”的形势到底如何,影响核电“走出去”的关键症结何在,要使中国核电真正大规模扬帆出海当务之急又是什么?
导读:“要抓住机遇,抓紧时间努力‘走出去’,再不走出去就真的晚了。”核电专家张禄庆先生说。我国核电“走出去”的形势到底如何,影响核电“走出去”的关键症结何在,要使中国核电真正大规模扬帆出海当务之急又是什么?
仪表网讯 近期,国内媒体一篇“我国三大核电技术路线内斗核电‘走出去’屡战屡败”的报道广泛流传,在核电“走出去”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此文的观点颇为引人注目。那么我国核电“走出去”的形势到底如何,影响核电“走出去”的关键症结何在,要使中国核电真正大规模扬帆出海当务之急又是什么?核电专家张禄庆先生讲述了自己的观点。
我国核电“走出去”还只是初始阶段成功案例有限
2013年,中国核电“走出去”有所突破。10月,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广核联合两家法国企业,与英国政府达成参与英国西南部欣克利角核电项目的协议。中国核电企业进入发达国家的核电市场。这一进展被多方积极解读,有国外媒体甚至给予了“中国核电‘走出去’迈出关键一步”的盛赞。
同时,业内呼吁已久的将核电“走出去”作为国家战略的愿望终成现实。2013年10月国家能源局出台《服务核电企业科学发展协调工作机制方案》,明确提出服务核电“走出去”战略,要求对核电企业“走出去”给予方向性指引,并推动将核电“走出去”作为我国与潜在核电输入国双边政治、经济交往的重要议题。
但是,张禄庆认为,相较于世界核电出口强国,我国核电“走出去”还处于初始阶段,成功案例十分有限。“现在做得好成功的就是援建巴基斯坦的核电项目。”张禄庆说。据了解,2014年1月2日,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4号机组核岛安全壳穹顶吊装成功,标志该机组核岛已由土建阶段全面转向设备安装。该里程碑节点比预定工期提前了103天,刷新了3号机组在此节点提前100天的记录。如果不出意外,极有可能打破2号机组竣工提前111天的好成绩。恰希玛电站采用30万千瓦压水堆,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座出口商用核电站。
因此,张禄庆提出,要抓住机遇,抓紧时间努力“走出去”。“再不走出去就真的晚了。”张禄庆说,而且核电市场的潜力非常大。
2013年6月下旬,来自87个国家和7个组织的约500名代表,出席了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的“面向21世纪核能部长级大会”。会议在分析福岛事故后的核电形势后认为:“核能仍然是许多国家加强能源安全,降低化石燃料价格波动的影响以及缓解气候变化效应的一个重要选项。作为一种稳定的基荷电力来源,核能可为包括可再生能源在内的其他能源提供有效的补充”。
张禄庆说,日本核事故后当时政府曾提出“零核电”政策,但新上台的自民党政府并不打算执行。在福岛核事故后,日本已两次达到实际上的“零核电”。但是靠煤电和天然气发电来弥补占总发电量40%的核电的骤然缺失,造成温室气体排放量大增39%,使得电力行业的碳排放远超既定目标,在会议上饱受批评。
另外,“弃核”所造成的能源成本上升也不是一般国家所能承受的。据张禄庆介绍,德国政府在福岛核事故后很快宣布立即关闭8台老旧核电机组,在2022年迈进无核电年代。放弃已占总发电量28.4%的核电,转为发展可再生能源来满足本国电力需求。这意味着德国必须对本国电网实施大规模改造。德国能源署公布的研究成果表明,其费用可多达425亿欧元。德国能源和环境部长彼得˙阿尔特迈尔表示,德国计划中的这次重大的能源转型,所需的费用可能高达上万亿欧元。“如此巨额费用,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根本无法实现。”
所以,“中国、印度、俄罗斯和韩国等正在实施大规模的核电扩张计划;一些无核电国家,包括孟加拉国、约旦、尼日利亚、土耳其和越南等,已经决定引进核电。”张禄庆说,未来的核电市场商机无限。同时,因为金融危机影响,不少国家经济实力受到影响。于是不仅希望你要有技术,还要能提供贷款帮助建设。这对于有技术、经济实力雄厚的中国核电企业来说是个难得机遇
核电“走出去”具有优势,但自主技术缺乏验证是短版
我国核电“走出去”不仅有资金实力,更根本的还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符合三代核电水平的技术。“仅是资金参股那不叫核电‘走出去’,那是资本输出。”张禄庆说。
30多年来,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大型商用核电技术和持续的自主创新研发,我国已实现百万千瓦级核电站的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建设和自主运营,并组织开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ACP1000、ACPR1000 和CAP1400的三代核电技术。
“我们在技术上是有自信的。”张禄庆说,就以中核集团研发的ACP1000技术为例。其拥有完全充分的自主知识产权,申请的370多项中一半以上已获授权。而且完全满足当今高安全要求,发生堆芯熔毁概率小于10-6/堆年、发生大规模放射性物质释放概率小于10-7/堆年,比国家核安全局对我国“十二五”期间新建核电机组的新要求提高了一个数量级,一点不亚于引进的三代机组。另外,经济竞争力强,首台机组的设备国产化率可达90%左右,远高于引进机组能达到的目标。
虽然,核电市场需求大,技术条件具备,经济竞争力也有优势,“但是,我国核电‘走出去’还有一个短板就是缺乏验证。”据张禄庆介绍,在实施核电计划、选择投标商时,一般会考虑以下几种情况:是不再轻信供应商口头宣传其机组性能的先进性,而是要看其首堆工程的建造、运行实绩;第二是比较报价,选择自己能够承受的价格;第三是考虑出口国能否提供优惠的融资条件,这对于发展中国家尤为重要。综合平衡上述三点,再加上政治、外交和经贸关系上的考量,才会终决定中标方。
后几个条件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是很大,而且在竞标报价上我们是有成本优势的。“国内有学者做过此方面的研究,我完全赞成他的观点。”张禄庆说,根据研究,核电竞标每千瓦报价分三个档次:档为6500~8000美元左右,指欧洲主导的EPR和美国的AP1000;第二档是3500~5000美元左右,包括韩国的APR1400和俄罗斯的AES-2006;第三档是2000~2500美元左右,是中国的三代技术。“相比之下,差就差在首堆工程的建造、运行实绩这一块。你说你的三代技术如何优越,你自己都没做出来,怎么让人家相信?”张禄庆说,目前世界核电招投标市场上风头尤劲的是俄罗斯的AES-2006,其具有在国内兴建8台、国外获得19台建设合同的骄人业绩。
阅读连接:中国核电技术内斗 “走出去”屡战屡败
仪表网讯 近期,国内媒体一篇“我国三大核电技术路线内斗核电‘走出去’屡战屡败”的报道广泛流传,在核电“走出去”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此文的观点颇为引人注目。那么我国核电“走出去”的形势到底如何,影响核电“走出去”的关键症结何在,要使中国核电真正大规模扬帆出海当务之急又是什么?核电专家张禄庆先生讲述了自己的观点。
我国核电“走出去”还只是初始阶段成功案例有限
2013年,中国核电“走出去”有所突破。10月,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广核联合两家法国企业,与英国政府达成参与英国西南部欣克利角核电项目的协议。中国核电企业进入发达国家的核电市场。这一进展被多方积极解读,有国外媒体甚至给予了“中国核电‘走出去’迈出关键一步”的盛赞。
同时,业内呼吁已久的将核电“走出去”作为国家战略的愿望终成现实。2013年10月国家能源局出台《服务核电企业科学发展协调工作机制方案》,明确提出服务核电“走出去”战略,要求对核电企业“走出去”给予方向性指引,并推动将核电“走出去”作为我国与潜在核电输入国双边政治、经济交往的重要议题。
但是,张禄庆认为,相较于世界核电出口强国,我国核电“走出去”还处于初始阶段,成功案例十分有限。“现在做得好成功的就是援建巴基斯坦的核电项目。”张禄庆说。据了解,2014年1月2日,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4号机组核岛安全壳穹顶吊装成功,标志该机组核岛已由土建阶段全面转向设备安装。该里程碑节点比预定工期提前了103天,刷新了3号机组在此节点提前100天的记录。如果不出意外,极有可能打破2号机组竣工提前111天的好成绩。恰希玛电站采用30万千瓦压水堆,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座出口商用核电站。
因此,张禄庆提出,要抓住机遇,抓紧时间努力“走出去”。“再不走出去就真的晚了。”张禄庆说,而且核电市场的潜力非常大。
2013年6月下旬,来自87个国家和7个组织的约500名代表,出席了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的“面向21世纪核能部长级大会”。会议在分析福岛事故后的核电形势后认为:“核能仍然是许多国家加强能源安全,降低化石燃料价格波动的影响以及缓解气候变化效应的一个重要选项。作为一种稳定的基荷电力来源,核能可为包括可再生能源在内的其他能源提供有效的补充”。
张禄庆说,日本核事故后当时政府曾提出“零核电”政策,但新上台的自民党政府并不打算执行。在福岛核事故后,日本已两次达到实际上的“零核电”。但是靠煤电和天然气发电来弥补占总发电量40%的核电的骤然缺失,造成温室气体排放量大增39%,使得电力行业的碳排放远超既定目标,在会议上饱受批评。
另外,“弃核”所造成的能源成本上升也不是一般国家所能承受的。据张禄庆介绍,德国政府在福岛核事故后很快宣布立即关闭8台老旧核电机组,在2022年迈进无核电年代。放弃已占总发电量28.4%的核电,转为发展可再生能源来满足本国电力需求。这意味着德国必须对本国电网实施大规模改造。德国能源署公布的研究成果表明,其费用可多达425亿欧元。德国能源和环境部长彼得˙阿尔特迈尔表示,德国计划中的这次重大的能源转型,所需的费用可能高达上万亿欧元。“如此巨额费用,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根本无法实现。”
所以,“中国、印度、俄罗斯和韩国等正在实施大规模的核电扩张计划;一些无核电国家,包括孟加拉国、约旦、尼日利亚、土耳其和越南等,已经决定引进核电。”张禄庆说,未来的核电市场商机无限。同时,因为金融危机影响,不少国家经济实力受到影响。于是不仅希望你要有技术,还要能提供贷款帮助建设。这对于有技术、经济实力雄厚的中国核电企业来说是个难得机遇
核电“走出去”具有优势,但自主技术缺乏验证是短版
我国核电“走出去”不仅有资金实力,更根本的还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符合三代核电水平的技术。“仅是资金参股那不叫核电‘走出去’,那是资本输出。”张禄庆说。
30多年来,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大型商用核电技术和持续的自主创新研发,我国已实现百万千瓦级核电站的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建设和自主运营,并组织开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ACP1000、ACPR1000 和CAP1400的三代核电技术。
“我们在技术上是有自信的。”张禄庆说,就以中核集团研发的ACP1000技术为例。其拥有完全充分的自主知识产权,申请的370多项中一半以上已获授权。而且完全满足当今高安全要求,发生堆芯熔毁概率小于10-6/堆年、发生大规模放射性物质释放概率小于10-7/堆年,比国家核安全局对我国“十二五”期间新建核电机组的新要求提高了一个数量级,一点不亚于引进的三代机组。另外,经济竞争力强,首台机组的设备国产化率可达90%左右,远高于引进机组能达到的目标。
虽然,核电市场需求大,技术条件具备,经济竞争力也有优势,“但是,我国核电‘走出去’还有一个短板就是缺乏验证。”据张禄庆介绍,在实施核电计划、选择投标商时,一般会考虑以下几种情况:是不再轻信供应商口头宣传其机组性能的先进性,而是要看其首堆工程的建造、运行实绩;第二是比较报价,选择自己能够承受的价格;第三是考虑出口国能否提供优惠的融资条件,这对于发展中国家尤为重要。综合平衡上述三点,再加上政治、外交和经贸关系上的考量,才会终决定中标方。
后几个条件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是很大,而且在竞标报价上我们是有成本优势的。“国内有学者做过此方面的研究,我完全赞成他的观点。”张禄庆说,根据研究,核电竞标每千瓦报价分三个档次:档为6500~8000美元左右,指欧洲主导的EPR和美国的AP1000;第二档是3500~5000美元左右,包括韩国的APR1400和俄罗斯的AES-2006;第三档是2000~2500美元左右,是中国的三代技术。“相比之下,差就差在首堆工程的建造、运行实绩这一块。你说你的三代技术如何优越,你自己都没做出来,怎么让人家相信?”张禄庆说,目前世界核电招投标市场上风头尤劲的是俄罗斯的AES-2006,其具有在国内兴建8台、国外获得19台建设合同的骄人业绩。
阅读连接:中国核电技术内斗 “走出去”屡战屡败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