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五次研究 便携式水尺测勘仪诞生
- 2013/12/23 9:43:58 13500
- 来源:仪表网
摘要:能不能研发一种仪器,替代传统的在交通艇上进行水尺观测,既能节省进出口企业的经济负担,又能提高码头的运转效率呢?通过4年的5次改进,第五代便携式水尺测勘仪诞生。
导读:能不能研发一种仪器,替代传统的在交通艇上进行水尺观测,既能节省进出口企业的经济负担,又能提高码头的运转效率呢?通过4年的5次改进,第五代便携式水尺测勘仪诞生。
第五代水尺仪
12月18日,一份实用新型证书寄到江苏南通检验检疫局,它证明该局研发的便携式水尺测勘仪正式通过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批准。
“老码头”要创新
提到便携式水尺测勘仪,不得不提一名跑了30年码头的“老码头”——南通局鉴定科科长顾金泉,个头不高、身材健硕、两鬓已白、目光炯炯,正是他30年来工作经验的总结和创新意识的凝练,才有了便携式水尺测勘仪的诞生。
水尺鉴定是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的基础业务,也是关系贸易双方货物结算的重要检验依据。水尺鉴定工作形象的表述就是——“曹冲称象”,在水尺鉴定中,重要的环节就是对船体六面吃水的观测。而要在奔流的长江江面上观察吃水,必须要有交通艇,鉴定人员与大副在交通艇上共同查看水尺数据,作为计算整船货物的依据。在很多情况下,交通艇并不能保证随叫随到。例如在苏通大桥附近的南通一德码头,距离市区较远,鉴定人员如果要等待市区的交通艇,至少要耽误两个小时,这势必耽误了码头卸货时间,降低了工作效率;加之码头处于长江弯道处,水流湍急,即使有了交通艇,也因其船小不稳难以顺利完成水尺观测。另外,每条货轮装货或卸货前后要看两次水尺,使用两次交通艇的费用高达2000多元,一年下来累计的交通艇使用费对企业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能不能研发一种仪器,替代传统的在交通艇上进行水尺观测,既能节省进出口企业的经济负担,又能提高码头的运转效率呢?这个问题激发了顾金泉这名“老码头”的创新意识,一不做、二不休,这位曾经的战斗机驾驶员仍旧保持着军人敢想、敢干的作风,立刻付诸行动。
四年五次研发
2010年,在鉴定科科长顾金泉的带领下,代便携式水尺测勘仪诞生了。这时候的观测仪是“纯手工”打造的,它的创意来自汽车的后视镜,所以很像一个超长的汽车后视镜,前面一个反光镜,后面一个木柄。人站在船舷边,把木柄伸向江面,从这个长柄反光镜可以清晰看到船舶的外层吃水,可适用于5000吨以下的小船,在开始试用时就受到了船方和码头的赞扬。
第五代水尺仪获实用新型证书
随后的几个月,顾金泉发现它并不。因为有时候船舶重载,吃水较深,需要木柄短些;有时候船舶货物卸空,吃水较浅,需要木柄长些。平时喜欢钓鱼的顾金泉又一次从生活中取得了灵感,进行了次改进。他把自家钓鱼竿的渔线、鱼钩拆掉,用这根可伸缩的钓鱼竿替换木柄,制成了第二代产品。这样,可以自由调节长度,不但大大方便了观测,而且可以伸缩的结构适合放在汽车后备箱,方便了携带运输,同时便携式水尺测勘仪也有了它的初外号“钓鱼竿”,很多时候码头工人见到扛着鱼竿的水尺鉴定人员,还以为他们是去钓鱼的!
2011年,经过一年的使用,便携式水尺测勘仪带来的便利不断显现,但是适用范围还是万吨以内的小船。能否用于大吨位船舶呢?这时候的顾金泉又受到了监控摄像头的启发:既然道路上的摄像头可以把车牌拍得清清楚楚,可否用来观测船舶吃水呢?随即第三代便携式水尺测勘仪出现了。用钒钛金属材料定制的可伸缩专用杆代替了过去的塑料鱼竿,既轻便美观又结实耐用,杆前是一个摄像头,通过传输线,连接到后面的显示器,这样一来,摄像头可以尽量贴近水面,相当于鉴定人员近距离对吃水进行观测,克服了反光镜的视差缺陷,通过显示屏鉴定人员和船方大副可以在甲板上清晰看见船舶吃水,大大提高了清晰度和工作效率。
2012年在原有基础上,顾金泉在鉴定科集思广益,把摄像头增加了红外线功能和焦距调节功能,不但能满足夜间作业而且能够根据需要调整焦距,进一步提高了观测水准。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全年下来为企业节省的交通艇费用累计在30万元以上,对处于目前经济寒流中的各类企业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成本。正所谓“好酒不怕巷子深”,便携式水尺测勘仪良好的使用效果受到了各方的好评和赞赏,众多外国大副不光竖起大拇指,而且提出了订购的想法。频频的购买要约,促使了南通局的鉴定人员进一步思考——能否完善、提高,并生产、推广,让更多的企业受益呢?
第三代水尺仪
2013年注定是收获的一年。年初,江苏检验检疫局工业品中心和江苏太仓检验检疫局等单位先后派专人到南通检验检疫局观摩学习便携式水尺测勘仪。这一次,鉴定人员又听取了各方建议,乘势把便携式水尺测勘仪做了技术升级——去掉原来的数据线,改成了无线信号接收;去掉原有笨重的钒钛金属材料的伸缩杆,改成轻便的碳纤维伸缩杆;原有普通摄像头,改成高清摄像头,并且可摄像或拍照储存。
通过4年的5次改进,技术趋于成熟,为了便携式水尺测勘仪能够服务更多的检验机构、码头和外贸企业,也为了保障成果,南通局于今年5月份正式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实用新型。
新“武器”来了
现在的便携式水尺测勘仪实现了无线、夜视和调焦等功能,操作更简洁,效果更明显,工作效率大幅提升,确实为服务地方经济作出了贡献。一是为企业节省了交通艇成本支出。据统计,今年1月至11月共使用356次,为进出口企业节省的交通艇费用累计42.7万元。二是节约装、卸货时间,降低了进出口企业的物流成本。
一条10万吨级的货轮,一小时的租金就有上千美元,利用便携式水尺测勘仪,大大减少货轮等待时间。三是提高了南通口岸的货物中转速度,提升了码头的经济效益。以民营企业南通一德港口实业公司为例,以往外轮到达码头需要等待好天气,避开汛期才能完成的鉴定工作,现在借助便携式水尺测勘仪,可以克服恶劣的气候、水文条件造成的不便,迅速、准确地完成水尺计重,及时地送走在港作业的外轮,更快地迎接下一艘轮船的靠泊。船舶货物的快进快出,增加了单位时间内码头的吞吐量,进而提高了码头收益。
导读:能不能研发一种仪器,替代传统的在交通艇上进行水尺观测,既能节省进出口企业的经济负担,又能提高码头的运转效率呢?通过4年的5次改进,第五代便携式水尺测勘仪诞生。
第五代水尺仪
12月18日,一份实用新型证书寄到江苏南通检验检疫局,它证明该局研发的便携式水尺测勘仪正式通过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批准。
“老码头”要创新
提到便携式水尺测勘仪,不得不提一名跑了30年码头的“老码头”——南通局鉴定科科长顾金泉,个头不高、身材健硕、两鬓已白、目光炯炯,正是他30年来工作经验的总结和创新意识的凝练,才有了便携式水尺测勘仪的诞生。
水尺鉴定是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的基础业务,也是关系贸易双方货物结算的重要检验依据。水尺鉴定工作形象的表述就是——“曹冲称象”,在水尺鉴定中,重要的环节就是对船体六面吃水的观测。而要在奔流的长江江面上观察吃水,必须要有交通艇,鉴定人员与大副在交通艇上共同查看水尺数据,作为计算整船货物的依据。在很多情况下,交通艇并不能保证随叫随到。例如在苏通大桥附近的南通一德码头,距离市区较远,鉴定人员如果要等待市区的交通艇,至少要耽误两个小时,这势必耽误了码头卸货时间,降低了工作效率;加之码头处于长江弯道处,水流湍急,即使有了交通艇,也因其船小不稳难以顺利完成水尺观测。另外,每条货轮装货或卸货前后要看两次水尺,使用两次交通艇的费用高达2000多元,一年下来累计的交通艇使用费对企业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能不能研发一种仪器,替代传统的在交通艇上进行水尺观测,既能节省进出口企业的经济负担,又能提高码头的运转效率呢?这个问题激发了顾金泉这名“老码头”的创新意识,一不做、二不休,这位曾经的战斗机驾驶员仍旧保持着军人敢想、敢干的作风,立刻付诸行动。
四年五次研发
2010年,在鉴定科科长顾金泉的带领下,代便携式水尺测勘仪诞生了。这时候的观测仪是“纯手工”打造的,它的创意来自汽车的后视镜,所以很像一个超长的汽车后视镜,前面一个反光镜,后面一个木柄。人站在船舷边,把木柄伸向江面,从这个长柄反光镜可以清晰看到船舶的外层吃水,可适用于5000吨以下的小船,在开始试用时就受到了船方和码头的赞扬。
第五代水尺仪获实用新型证书
随后的几个月,顾金泉发现它并不。因为有时候船舶重载,吃水较深,需要木柄短些;有时候船舶货物卸空,吃水较浅,需要木柄长些。平时喜欢钓鱼的顾金泉又一次从生活中取得了灵感,进行了次改进。他把自家钓鱼竿的渔线、鱼钩拆掉,用这根可伸缩的钓鱼竿替换木柄,制成了第二代产品。这样,可以自由调节长度,不但大大方便了观测,而且可以伸缩的结构适合放在汽车后备箱,方便了携带运输,同时便携式水尺测勘仪也有了它的初外号“钓鱼竿”,很多时候码头工人见到扛着鱼竿的水尺鉴定人员,还以为他们是去钓鱼的!
2011年,经过一年的使用,便携式水尺测勘仪带来的便利不断显现,但是适用范围还是万吨以内的小船。能否用于大吨位船舶呢?这时候的顾金泉又受到了监控摄像头的启发:既然道路上的摄像头可以把车牌拍得清清楚楚,可否用来观测船舶吃水呢?随即第三代便携式水尺测勘仪出现了。用钒钛金属材料定制的可伸缩专用杆代替了过去的塑料鱼竿,既轻便美观又结实耐用,杆前是一个摄像头,通过传输线,连接到后面的显示器,这样一来,摄像头可以尽量贴近水面,相当于鉴定人员近距离对吃水进行观测,克服了反光镜的视差缺陷,通过显示屏鉴定人员和船方大副可以在甲板上清晰看见船舶吃水,大大提高了清晰度和工作效率。
2012年在原有基础上,顾金泉在鉴定科集思广益,把摄像头增加了红外线功能和焦距调节功能,不但能满足夜间作业而且能够根据需要调整焦距,进一步提高了观测水准。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全年下来为企业节省的交通艇费用累计在30万元以上,对处于目前经济寒流中的各类企业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成本。正所谓“好酒不怕巷子深”,便携式水尺测勘仪良好的使用效果受到了各方的好评和赞赏,众多外国大副不光竖起大拇指,而且提出了订购的想法。频频的购买要约,促使了南通局的鉴定人员进一步思考——能否完善、提高,并生产、推广,让更多的企业受益呢?
第三代水尺仪
2013年注定是收获的一年。年初,江苏检验检疫局工业品中心和江苏太仓检验检疫局等单位先后派专人到南通检验检疫局观摩学习便携式水尺测勘仪。这一次,鉴定人员又听取了各方建议,乘势把便携式水尺测勘仪做了技术升级——去掉原来的数据线,改成了无线信号接收;去掉原有笨重的钒钛金属材料的伸缩杆,改成轻便的碳纤维伸缩杆;原有普通摄像头,改成高清摄像头,并且可摄像或拍照储存。
通过4年的5次改进,技术趋于成熟,为了便携式水尺测勘仪能够服务更多的检验机构、码头和外贸企业,也为了保障成果,南通局于今年5月份正式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实用新型。
新“武器”来了
现在的便携式水尺测勘仪实现了无线、夜视和调焦等功能,操作更简洁,效果更明显,工作效率大幅提升,确实为服务地方经济作出了贡献。一是为企业节省了交通艇成本支出。据统计,今年1月至11月共使用356次,为进出口企业节省的交通艇费用累计42.7万元。二是节约装、卸货时间,降低了进出口企业的物流成本。
一条10万吨级的货轮,一小时的租金就有上千美元,利用便携式水尺测勘仪,大大减少货轮等待时间。三是提高了南通口岸的货物中转速度,提升了码头的经济效益。以民营企业南通一德港口实业公司为例,以往外轮到达码头需要等待好天气,避开汛期才能完成的鉴定工作,现在借助便携式水尺测勘仪,可以克服恶劣的气候、水文条件造成的不便,迅速、准确地完成水尺计重,及时地送走在港作业的外轮,更快地迎接下一艘轮船的靠泊。船舶货物的快进快出,增加了单位时间内码头的吞吐量,进而提高了码头收益。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