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10年至今,已有两百多所高等学府在本专科层次上开设了64个物联网相关专业,但现阶段高校产出的专业对口学生远远无法满足旺盛的产业需求,大部分毕业生仅能支持产业外围的初级工作。物联网人才如何满足产业发展,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戴上GoogleGlass,眨一眨眼就能完成拍照、收发短信等指令;智能手表将你的手机和手表联系在一起,只戴上手表出门也不会错过重要来电;智能手环帮你记录日常生活中的锻炼、睡眠和饮食等实时数据,通过数据来指导健康生活;医用传感器帮助糖尿病病患连续测量7天的血糖浓度……如今这些场景已经不再是存在在科幻小说中的科技狂想,它们已经逐渐步入生活。一切都在提醒着我们:物联网时代来了。
自2009年温家宝总理在多次科技调研和会议上提出“感知中国”的物联网产业构想,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发展宽带、融合、安全的下一代国家基础设施,推进物联网的应用以来,物联网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大高校涌现。2010年至今,已有两百多所高等学府在本专科层次上开设了64个物联网相关专业,但现阶段高校产出的专业对口学生远远无法满足旺盛的产业需求,大部分毕业生仅能支持产业外围的初级工作,能够胜任研发、管理、应用核心等方面的人才依然十分紧缺。显然,经过三年的教育尝试,目前高校仍然处在教育探索阶段,在为国内物联网产业输送大量应用型人才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还有待进步。
当我们对目前高校所开设的物联网专业进行探究时,问题的症结就呼之欲出——当前高校开设的物联网专业没有将云计算和大数据相关课程纳入课程体系,专业设置“先天不足”。美国政府在金融危机后积极响应IBM的“智慧地球”理念,提出建设智慧型基础设施,同时配套建立了云存储基地;欧盟于2009年6月制定了物联网2020里程碑计划(I-Europe),强调RFID的广泛应用,注重大量数据信息的安全……由此可见,云计算和大数据作为物联网的隐形容器和处理工具,在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将这两个技术相关课程排除在物联网培养体系之外,无疑会使得现有的物联网专业“先天不足,发育不良”。
同时由于缺乏实战平台,很多物联网专业的学生甚至没有在学校里实际操作过传感器,这样的学生即使学习了再多的理论,将来在步入工作岗位时也容易眼高手低,对实际的问题无从下手。
为改变物联网教育的尴尬境地,解决物联网产业用人困境,2013年9月,获得工信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CSIP)资质授权,运营CSIP“物联网教育培训中心”的慧科教育发布了全新的物联网技术与应用专业硕士教育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聚焦于车联网、可穿戴计算、车联网三大前沿应用领域,致力于培养符合产业需求、具有创新精神的新型物联网人才。目前,作为采用此教育解决方案的高校,北航软件学院与慧科教育联合共建的物联网技术与应用专业的同学们已经于今年秋季入学。
作为前沿科技教育者,慧科教育此次汇集了以国内物联网领域姚建铨院士为首的工信部CSIP物联网教育专家委员会、以周洪波博士为首的物联网企业一线专家以及高校师资,对物联网专业的教育培养方案进行了深度研讨,终聚焦车联网、可穿戴计算、智慧城市三个应用方向。这三个方向均为物联网行业应用前景广、发展速度为迅速,对人才的需求为旺盛的领域。俗话说:“术业有专攻”,持续而专注的学习,是保证人才学有所用的根本动因。秉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DNA,慧科教育再一次云集了大批行业一线专家为学生亲自授课,手把手传授实践经验。
与此同时,慧科教育坚持与行业深度结合的教学方式,联合爱立信、华为、海尔、福田汽车等物联网企业,为高校引进上百种传感器设备,建立校企实验室,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平台,真正达到产、学、研三环紧密相扣,实现校企的无缝对接。我们有理由相信,该教育解决方案会被越来越多的高校采用,在全国各地落地开花,受益于此教育解决方案的几千名甚至上万名物联网实用型人才将走进物联网前沿领域,深入到家居、汽车、物流、医疗等各个行业中,为物联网在国内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夯实产业基础,推动物联网产业的迅猛发展。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