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完成评估
- 2013/9/27 15:07:47 15456
- 来源:仪表网
摘要:日前中国科学院海洋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评估会在海洋研究所召开。会议对区域中心组建5年来总体建设情况、资源建设与整合、运行效果与共享服务等方面进行了汇报,并结合中心管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导读:日前中国科学院海洋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评估会在海洋研究所召开。会议对区域中心组建5年来总体建设情况、资源建设与整合、运行效果与共享服务等方面进行了汇报,并结合中心管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中国科学院海洋科学大型仪器设备区域中心是为满足海洋科研于2008年7月,由海洋研究所牵头,联合南海海洋所、广州地化所、声学研究所等相关单位而共建的海洋探测与样品分析测试的大型仪器设备公共服务平台,在2012年6月又新增加了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2家单位,至此共有6家单位参与海洋科学大型仪器设备区域中心的构建。
2013年9月26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评估会在海洋研究所召开。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条财局局长吴建国,条财局副局长曹凝、王凡出席会议。青藏高原所副所长范蔚铭研究员任专家组组长,来自14家区域中心的专家参加了评估。海洋科学区域中心管委会主任、海洋所所长孙松,副所长王辉,海洋科学区域中心管委会办公室主任、所长助理宋金明等参加会议。
宋金明研究员代表海洋科学区域中心管委会就区域中心组建5年来总体建设情况、资源建设与整合、运行效果与共享服务等方面进行了汇报,并结合中心管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中心成立以来,在各共建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整合了现有大型仪器设备并通过购置和研制系统的海洋大型仪器设备,基本建立了海洋探测、分析测试两大共享系统;中心设备共享平台运行的体制机制和共享网络已经建立且运行成效显著;中心部分共享平台已经成为我国并具有一定影响的海洋科学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完成了中心5年阶段性建设目标。特别是经过有效的资源整合和建设,构建完成了具有水准的质谱系列集成高性能分析测试平台和国内的海洋探测平台、海洋环境分析共享平台,为“蛟龙号”载人深潜、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和北京奥运会等国家重大活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同时基本建立并逐步完善区域中心单一体制下的“聚集整合资源-培养造就队伍-开放共享平台-成就建设设想”运行机制。
专家组认真听取了汇报,查阅了相关档案、数据资料,现场考察了生物技术测试共享平台和海洋环境分析共享平台建设运行情况,一致认为海洋科学区域中心建设特色鲜明,管理运行规范,共享数据真实可靠,档案资料齐全,达到了预期建设目标。
吴建国对海洋科学区域中心建设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希望中心充分发挥优势和特色,在船舶的运行管理和船载设备共享方面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和途径,更好地为我国海洋科学研究提供强有力地技术支撑。
中国科学院海洋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为促进我国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提升科学院院海洋探测和分析测试能力,由海洋研究所牵头,联合南海海洋所、广州地化所、声学研究所等相关单位而共建的海洋探测与样品分析测试的大型仪器设备公共服务平台。
区域中心建设旨在为充分利用共建单位现有大型仪器设备的基础上,有目的地购置或研制一批大型仪器设备,建设海洋探测、分析测试两个设备平台,使之海洋探测与分析测试装备相对齐全、功能完备,基本满足科学院乃至我国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需求,为促进我国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海洋科技原始创新能力,加快人才队伍的培养,推动海洋探测与分析测试资源的优化整合,尽快缩小我国与海洋强国海洋科学技术水平之间的差距做出贡献。
区域中心将重点加强海洋综合探测技术系统,并在海洋资源、深海环境与生命过程、近海生态环境等研究领域加强系统化、配套化装备建设,形成面向全国、特色鲜明的海洋科学实验平台,在海洋科学领域中达到国内,支撑科学院在上述5大海洋科学关键领域的创新跨越发展的需求。
区域中心以现有海洋探测与分析测试装备以及新购置设备资源系统整合为主线,通过共享机制和体制创新,把其建设成科学院和我国海洋科学技术领域的研究实验基地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成为支撑科学院和我国海洋基础与应用研究和高技术研发的重要推动器。
中心实现对海洋探测平台设备、数据和分析测试平台大型仪器的共享,使大型仪器设备大限度地发挥效能,因此,中心大型仪器设备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运行,开放共享,可在中国科学院层面避免海洋大型仪器设备不必要的重复购置,全面提高海洋科研装备的使用效率,为海洋科研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海洋区域中心的鲜明特色是海洋探测平台,因为海洋科学考察船与海上调查设备是进行海洋科学研究、海洋技术开发、探寻海洋中各种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的重要装备,是全面海洋调查、深入认识和合理开发海洋的关键高技术平台,但是目前从事海洋科技领域工作的众多科研机构和高校,缺乏从事海洋研究所必须的手观测研究数据资料,没有可借助的出海手段和平台,所以海洋研究所为解决众多科研院所和高校的迫切需求,海洋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推动并运行了近几年为从事海洋科学研究全国多所高校和科研单位服务的中国近海海洋科学考察开放共享航次资源共享平台。
中国科学院海洋科学大型仪器设备区域中心是为满足海洋科研于2008年7月,由海洋研究所牵头,联合南海海洋所、广州地化所、声学研究所等相关单位而共建的海洋探测与样品分析测试的大型仪器设备公共服务平台,在2012年6月又新增加了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2家单位,至此共有6家单位参与海洋科学大型仪器设备区域中心的构建。
2013年9月26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评估会在海洋研究所召开。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条财局局长吴建国,条财局副局长曹凝、王凡出席会议。青藏高原所副所长范蔚铭研究员任专家组组长,来自14家区域中心的专家参加了评估。海洋科学区域中心管委会主任、海洋所所长孙松,副所长王辉,海洋科学区域中心管委会办公室主任、所长助理宋金明等参加会议。
宋金明研究员代表海洋科学区域中心管委会就区域中心组建5年来总体建设情况、资源建设与整合、运行效果与共享服务等方面进行了汇报,并结合中心管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中心成立以来,在各共建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整合了现有大型仪器设备并通过购置和研制系统的海洋大型仪器设备,基本建立了海洋探测、分析测试两大共享系统;中心设备共享平台运行的体制机制和共享网络已经建立且运行成效显著;中心部分共享平台已经成为我国并具有一定影响的海洋科学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完成了中心5年阶段性建设目标。特别是经过有效的资源整合和建设,构建完成了具有水准的质谱系列集成高性能分析测试平台和国内的海洋探测平台、海洋环境分析共享平台,为“蛟龙号”载人深潜、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和北京奥运会等国家重大活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同时基本建立并逐步完善区域中心单一体制下的“聚集整合资源-培养造就队伍-开放共享平台-成就建设设想”运行机制。
专家组认真听取了汇报,查阅了相关档案、数据资料,现场考察了生物技术测试共享平台和海洋环境分析共享平台建设运行情况,一致认为海洋科学区域中心建设特色鲜明,管理运行规范,共享数据真实可靠,档案资料齐全,达到了预期建设目标。
吴建国对海洋科学区域中心建设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希望中心充分发挥优势和特色,在船舶的运行管理和船载设备共享方面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和途径,更好地为我国海洋科学研究提供强有力地技术支撑。
中国科学院海洋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为促进我国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提升科学院院海洋探测和分析测试能力,由海洋研究所牵头,联合南海海洋所、广州地化所、声学研究所等相关单位而共建的海洋探测与样品分析测试的大型仪器设备公共服务平台。
区域中心建设旨在为充分利用共建单位现有大型仪器设备的基础上,有目的地购置或研制一批大型仪器设备,建设海洋探测、分析测试两个设备平台,使之海洋探测与分析测试装备相对齐全、功能完备,基本满足科学院乃至我国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需求,为促进我国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海洋科技原始创新能力,加快人才队伍的培养,推动海洋探测与分析测试资源的优化整合,尽快缩小我国与海洋强国海洋科学技术水平之间的差距做出贡献。
区域中心将重点加强海洋综合探测技术系统,并在海洋资源、深海环境与生命过程、近海生态环境等研究领域加强系统化、配套化装备建设,形成面向全国、特色鲜明的海洋科学实验平台,在海洋科学领域中达到国内,支撑科学院在上述5大海洋科学关键领域的创新跨越发展的需求。
区域中心以现有海洋探测与分析测试装备以及新购置设备资源系统整合为主线,通过共享机制和体制创新,把其建设成科学院和我国海洋科学技术领域的研究实验基地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成为支撑科学院和我国海洋基础与应用研究和高技术研发的重要推动器。
中心实现对海洋探测平台设备、数据和分析测试平台大型仪器的共享,使大型仪器设备大限度地发挥效能,因此,中心大型仪器设备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运行,开放共享,可在中国科学院层面避免海洋大型仪器设备不必要的重复购置,全面提高海洋科研装备的使用效率,为海洋科研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海洋区域中心的鲜明特色是海洋探测平台,因为海洋科学考察船与海上调查设备是进行海洋科学研究、海洋技术开发、探寻海洋中各种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的重要装备,是全面海洋调查、深入认识和合理开发海洋的关键高技术平台,但是目前从事海洋科技领域工作的众多科研机构和高校,缺乏从事海洋研究所必须的手观测研究数据资料,没有可借助的出海手段和平台,所以海洋研究所为解决众多科研院所和高校的迫切需求,海洋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推动并运行了近几年为从事海洋科学研究全国多所高校和科研单位服务的中国近海海洋科学考察开放共享航次资源共享平台。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