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张蕾:自动化码头系统的带头人
2013/8/15 15:16:32    15894
来源:中国山东网
摘要:  导读:张蕾,作为一名八十年代毕业的大学生,她在港口自动化领域一干就是25年。在没有前例的情况下,她为青岛港建立了自己的EDI系统,将项目研发周期缩短了三分之一。
  导读:张蕾,作为一名八十年代毕业的大学生,她在港口自动化领域一干就是25年。在没有前例的情况下,她为青岛港建立了自己的EDI系统,将项目研发周期缩短了三分之一。
 
  在青岛港,有这样一位“巾帼不让须眉”的职工,她带领团队建立了青岛港的EDI系统,为青岛港集装箱业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她先后荣获了省市部、青岛港集团表彰的40多项科技成果和荣誉称号,是港口物流信息及电子商务系统项目带头人;她带领信息团队攻关自动化码头的建设,成为青岛港专家……她就是青岛港信息中心主任张蕾。
 
  “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作为一名八十年代毕业的大学生,张蕾选择港口的想法很单纯,“有一个舞台,做成一点事情”,在这个舞台上,她一干就是25年。
 
  如今,信息化已经在青岛港的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建设初期,国内的信息化水平刚刚起步,张蕾说,信息化建设能否对生产起到基本的辅助作用,当时都看不清楚。
 
  1992年的一次德国考察之行,让张蕾看到了希望,也感到了压力。当看到汉堡港先进的EDI系统,特别是在集装箱业务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时,张蕾大开眼界,也让她欢喜地看到了信息化的真正价值。
 
  建青岛港自己的EDI系统!
 
  青岛港当时的EDI技术尚属空白,在很多人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这个想法,却在张蕾的脑海里不断流转。
 
  让张蕾激动的是,正当她感到彷徨无助的时候,青岛港被交通部确定为“EDI四点一线”工程示范单位,这无疑为她打开了一扇通往成功的希望之门。
 
  张蕾和团队成员万分珍惜这次千载难逢的机遇,暗暗下定决心,再难也要啃下这块硬骨头。那些日子,张蕾经常整夜整夜地学习国外资料,调试枯燥乏味的EDI报文编码,攻技术难关。困了就在电脑台上趴一会儿,饿了就啃两口馒头。
 
  经过艰苦的努力,1994年10月,青岛港在中国沿海港口实现了与船公司的EDI联网,而且将项目研发周期缩短了三分之一。各级领导纷纷夸奖:“你们9个人干了90个人的活儿,创出了奇迹!”
 
  这一次的成功,为青岛港集装箱业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让张蕾深深体会到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外国人能干成的事,中国人同样能干成,而且还能干得更好。
 
  “做好的自己”
 
  此后的十几年里,青岛港的信息化伴随着港口业务的大发展突飞猛进。乘着青岛港的发展快车,张蕾也由一名普通的大学毕业生成长为港口信息化建设的技术骨干、领导干部、业界专家。
 
  如今,青岛港再次进入一个全新的转型发展期,为了建设真正意义的第四代世界强港,张蕾带领信息团队全力攻关自动化码头的建设。对于张蕾团队而言,这是一个更难啃的硬骨头,不仅有大量先进的技术等待他们去攻克,流程的再造、模式的规划,特别是巨额资金的投入能否快速得到回报,更是她和团队要面对的风险和压力。
 
  张蕾是个主义者,总是将每一项工作都做到才肯罢休,因此,在她的世界里,上下班没有明显的界限,用她自己的话说,“只要没进入睡眠,脑子里都在思考工作的事情。”
 
  为了尽快推进自动化码头建设的开展,张蕾带领团队广泛了解码头自动化业务操作模式,想方设法与国内外专家进行技术方案及关键技术交流探讨。很多朋友评价他们说:“青岛港人做事真是雷厉风行,只想成、不想难”。
 
  目前,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张蕾团队已基本形成了轨道吊自动化改造的思路,并提出了自动化码头工艺设计方案。
 
  “我很清楚我们才刚刚起步,自动化之路还很漫长,但我相信只要敢于挑战自己,我们就一定会在全国沿海港口再创奇迹,我们每个人也一定会在港口新的舞台上舞出更精彩的人生。”谈及到自己的梦想,张蕾不无激动地想到了很多,“建设世界强港,努力让港口信息化建设走在世界前列,做出高水平的自动化码头系统,做好的自己。”这些梦想给张蕾带来了源源不竭的动力,让她在港口的信息化建设中越走越远。

全部评论

上一篇:上海电缆体检“防中暑” 超高压电缆将在线监测

下一篇:大唐电信仪表所SMT生产线正式投产

相关新闻
热门视频
相关产品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