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大:未来将不需要查水表
- 2013/4/16 14:28:14 21694
- 来源:爱范儿
摘要:导读:2013年4月11日,ImageCup2013(2013微软创新杯软件设计大赛)中国区决赛于北京市中关村厚德创新谷拉开帷幕。在之前的预选赛中,来自重庆大学软件工程学院的两组参赛选手在全国数千组选手中脱颖而出,顺利进入中国赛区决赛。据悉,此次决赛共与全国各高校精心遴选出18组选手,而重庆大学软件工程学院即晋级了两组选手。
2013年4月11日,ImageCup2013(2013微软创新杯软件设计大赛)中国区决赛于北京市中关村厚德创新谷拉开帷幕。在之前的预选赛中,来自重庆大学软件工程学院的两组参赛选手在全国数千组选手中脱颖而出,顺利进入中国赛区决赛。据悉,此次决赛共与全国各高校精心遴选出18组选手,而重庆大学软件工程学院即晋级了两组选手。
Combine团队来自华中科技大学,他们在这次微软创新杯总决赛中获得了前六名的不俗成绩。他们的项目概念非常庞大,却又十分简单。团队指导老师张征十分风趣地传达出了他们项目的核心概念:
“如果这个产品得到普及,我们就不需要查水表的过程了,而‘查水表’就不再是一个很火的网络词语了。”
他们的作品就是:智能水表。
“说白了,就是把现在的水表拆下来,把我们的换上去。”
现在被投入使用的水表基本都需要人手工抄表,要完成一个小区的抄表任务大概要花费30天左右的时间。而来自自动化学院的高敏告诉我,有时候人工抄得的数据已经过时,这样不仅仅浪费人力,也无法检测整体的用水量,同时还无法得知哪里出现了漏水情况。
而“智能水表”系统则是将每一个家庭的水表看做一个庞大网络的一个节点,每一栋楼和一个小区也分别是一个节点,通过网络将数据层层传到服务器上。利用数据处理技术记载不同用户在不同时间段的用水量,完全不需要人工抄表。所有的“智能水表”聚合成一个庞大的网络,可以直观反映一定范围内的详细用水情况。
目前,“智能水表”还处于实验阶段。
来自软件学院的范逸飞同学向我介绍,这个项目的灵感来源于自己的一个学长。“他以前是做这一块的,当时我们在帮学长做一个信息管理网站,然后觉得这个想法非常有价值,于是就继续下去了。”
目前Combine有二十多个成员,张征老师也参与其中。
“我们已经不好形容这种浪费程度,以前都不敢imagine这件事的。”
照理说,这种实实在在的项目应该不难推广,但张征老师却给出了不同的看法。
“我们的东西有多省水,有多好用,这些都是从广告中发现不了的,只能通过仔细挖掘数据才可以看出来。浪费了水,水务公司找物业收钱,他们按照总表来算;物业找居民收钱,他们按分表来算,中间存在差价,谁来承担?”
目前的水表漏水状况有多严重?张征老师给了我一个调查数据:假设每年出水一亿吨,真正卖给用户的只有八千万吨,中间漏掉的有两千万吨,按均价算也有两百多万的损失,这个损失只能由水务公司来承担。
按照团队的说法,如果大范围安装“智能水表”,回本很快,但说服人家采购却很困难。不过据了解,目前该团队已经在深圳安装了28个测试表,试用状况也非常喜人。
其实,水表毕竟属于基础设施,不是说好就好,它需要获得政府和居民的认可,同样也需要经受住市场的检验。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这也属于智能家居的概念。”
话题转向了团队以后的发展方向。主修物联网专业的戴永明同学表示,他们以后会尝试利用这套系统进行水压和水质方面的检测。
关于“水压”问题的现状是:水压低了用户投诉,水压高了动力耗散快并且漏水增加。据调查,在武汉这边,每增加十米水头(一个大气压)就会增加2%的漏水量。站在自来水公司的角度看,迫于压力他们更愿意给出足够大的水压,相应的浪费也就更多,计算机科学专业的陈玉潇告诉我了另一个数据:一些老小区的漏水率已经达到了60%。
除了调节水压,这套系统还可以附加诸如控制余氯、检测水质等功能。目前团队还开发了一个App,可以远程控制家中的供水量和水压,不过目前还在测试中。按照团队的说法,从原理上看,附加这些功能也并不复杂。
据了解,目前有不少科技巨头已经开始实践智能调控家庭用水和用电的概念了,面对大公司的压力,一个学生团队应该怎么应对?
“他们在做的是供水管理系统,我们做的是防漏系统。和大公司相比,我们focus在一个点上。我们的目标很很明确的,能直接看到结果,也没什么太复杂的东西。我们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东西,也许投入一辈子时间都不够,所以能做多好就做多好吧。”
这是张征老师的回答。对这样的团队来说,有了这么一句话,也就足够了吧。
Combine团队来自华中科技大学,他们在这次微软创新杯总决赛中获得了前六名的不俗成绩。他们的项目概念非常庞大,却又十分简单。团队指导老师张征十分风趣地传达出了他们项目的核心概念:
“如果这个产品得到普及,我们就不需要查水表的过程了,而‘查水表’就不再是一个很火的网络词语了。”
他们的作品就是:智能水表。
“说白了,就是把现在的水表拆下来,把我们的换上去。”
现在被投入使用的水表基本都需要人手工抄表,要完成一个小区的抄表任务大概要花费30天左右的时间。而来自自动化学院的高敏告诉我,有时候人工抄得的数据已经过时,这样不仅仅浪费人力,也无法检测整体的用水量,同时还无法得知哪里出现了漏水情况。
而“智能水表”系统则是将每一个家庭的水表看做一个庞大网络的一个节点,每一栋楼和一个小区也分别是一个节点,通过网络将数据层层传到服务器上。利用数据处理技术记载不同用户在不同时间段的用水量,完全不需要人工抄表。所有的“智能水表”聚合成一个庞大的网络,可以直观反映一定范围内的详细用水情况。
目前,“智能水表”还处于实验阶段。
来自软件学院的范逸飞同学向我介绍,这个项目的灵感来源于自己的一个学长。“他以前是做这一块的,当时我们在帮学长做一个信息管理网站,然后觉得这个想法非常有价值,于是就继续下去了。”
目前Combine有二十多个成员,张征老师也参与其中。
“我们已经不好形容这种浪费程度,以前都不敢imagine这件事的。”
照理说,这种实实在在的项目应该不难推广,但张征老师却给出了不同的看法。
“我们的东西有多省水,有多好用,这些都是从广告中发现不了的,只能通过仔细挖掘数据才可以看出来。浪费了水,水务公司找物业收钱,他们按照总表来算;物业找居民收钱,他们按分表来算,中间存在差价,谁来承担?”
目前的水表漏水状况有多严重?张征老师给了我一个调查数据:假设每年出水一亿吨,真正卖给用户的只有八千万吨,中间漏掉的有两千万吨,按均价算也有两百多万的损失,这个损失只能由水务公司来承担。
按照团队的说法,如果大范围安装“智能水表”,回本很快,但说服人家采购却很困难。不过据了解,目前该团队已经在深圳安装了28个测试表,试用状况也非常喜人。
其实,水表毕竟属于基础设施,不是说好就好,它需要获得政府和居民的认可,同样也需要经受住市场的检验。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这也属于智能家居的概念。”
话题转向了团队以后的发展方向。主修物联网专业的戴永明同学表示,他们以后会尝试利用这套系统进行水压和水质方面的检测。
关于“水压”问题的现状是:水压低了用户投诉,水压高了动力耗散快并且漏水增加。据调查,在武汉这边,每增加十米水头(一个大气压)就会增加2%的漏水量。站在自来水公司的角度看,迫于压力他们更愿意给出足够大的水压,相应的浪费也就更多,计算机科学专业的陈玉潇告诉我了另一个数据:一些老小区的漏水率已经达到了60%。
除了调节水压,这套系统还可以附加诸如控制余氯、检测水质等功能。目前团队还开发了一个App,可以远程控制家中的供水量和水压,不过目前还在测试中。按照团队的说法,从原理上看,附加这些功能也并不复杂。
据了解,目前有不少科技巨头已经开始实践智能调控家庭用水和用电的概念了,面对大公司的压力,一个学生团队应该怎么应对?
“他们在做的是供水管理系统,我们做的是防漏系统。和大公司相比,我们focus在一个点上。我们的目标很很明确的,能直接看到结果,也没什么太复杂的东西。我们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东西,也许投入一辈子时间都不够,所以能做多好就做多好吧。”
这是张征老师的回答。对这样的团队来说,有了这么一句话,也就足够了吧。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