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长春光机所成立60年:中国光学摇篮
2012/9/18 9:13:05    23019
来源:吉林新闻网
摘要:  导读: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被誉为中国光学的摇篮。2000年以来,长春光机所连续两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为中国光学事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导读: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被誉为中国光学的摇篮。2000年以来,长春光机所连续两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为中国光学事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简称“长春光机所”)被誉为中国光学的摇篮。作为新中国光学和精密机械学领域成立的个研究所,长春光机所为中国光学事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她正以勃勃生机,在推动国家科技进步、支撑国民经济建设和培养高技术人才的道路上践行致远。
  
  2000年以来,长春光机所连续两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
  
  取得1700多项科研成果
  
  长春光机所始建于1952年,主要从事发光学、应用光学、光学工程、精密机械与仪器的学科研究。长春光机所现有在职职工2000余人,其中中科院院士3人。
  
  60年来,长春光机所在以王大珩院士、徐叙瑢院士等为代表的一批科学家的带领下,取得了1700多项科研成果,获授权900余项;组建、援建了10余家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企业单位,并为其输送了2200多名各类专业人才;有22位在该所工作过的科学家当选为两院院士,并涌现出“知识分子的代表”蒋筑英等众多英模人物。
  
  长春光机所所长宣明介绍,2012年是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建所60周年,长春光机所这些年在科研领域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取得了以载人航天工程有效载荷等为代表的一批重大科研成果,年科研合同额突破18亿元;设有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中心1个、国家光学质检中心1个等15个科研部室。
  
  研制成功十余项“中国”
  
  建所伊始,在国家科技基础十分薄弱的条件下,长春光机所根据国家建设的急需,结合具体科研任务开展,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相继建立起光学设计与检验、光学工艺、光学镀膜、光学计量测试、机械设计等10多个方面的工艺和技术基础,初步构建起布局合理、结构完整、功能完备的光学和精密机械学的研究基础,并在此期间相继研制成功我国炉光学玻璃、台电子显微镜、台红宝石激光器、台照相机等十余项“中国”,一举改变了新中国在光学领域内一片空白的局面。与此同时,长春光机所积极参与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十二年远景规划”等多项国家科学规划的制定,为中国光学事业的发展描绘了美好的蓝图。
  
  上世纪60年代初,长春光机所自主研制了中国台大型光电测量装置,开创了我国自行研制大型光电仪器设备的先河。其后,长春光机所完成了一系列光学仪器设备,参与了包括“两弹一星”工程、载人航天工程在内的多项国家重大工程任务,为我国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
  
  培养4600多名技术人才
  
  长春光机所研究生招生和培养工作始于1956年。1981年,长春光机所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也是首批获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之一。长春光机所作为中科院博士生重点培养基地,设有硕士点8个、博士点6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在学研究生近千人。设立研究生培养精品课程10门,与中国科大联合创办“王大珩光机电英才班”,985高校生源比例达到80%。
  
  60年的发展中,长春光机所为国家光学领域共培养和输出4600多名专业技术人才,其中包括王大珩、蒋筑英等一大批享誉海内外的专家学者。有22位曾在所内工作和学习的专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技术优势带动企业蓬勃发展
  
  长春光机所与长春市政府于2000年共建了中国科学院长春光电子产业园区,已孵化出4家年销售收入近亿元的企业。光电子产业园区已经成为本地区光电子领域重要的成果转化基地。
  
  2008年,长春光机所与吉林省政府共同投资建设了吉林省光电子产业孵化器。长春光机所的科研教育优势在孵化器运行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该孵化器于2010年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科技企业孵化器。目前,中科院光电子园(二期)——吉林省光电子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在长春高新北区的建设稳步推进,成为拉动地方光电子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提升的新的增长点和辐射源。
  
  截至目前,长春光机所参股、控股企业共23家,强有力的技术优势使得企业在各自的领域内蓬勃发展。2000年以来,长春光机所投资企业实现销售收入近50亿元,上缴税金4亿多元,提供社会就业岗位3000多个,成功地将科学院的科技优势融入到地方政府的主流经济发展之中。

全部评论

上一篇:首批智能电能表在甘孜藏族自治州亮相

下一篇:物联网技术撩拨着新型产业脉动的神经

相关新闻
热门视频
相关产品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