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亟需抱团取暖
- 2012/9/12 11:41:07 20915
- 来源:《董事会》
摘要:导读:去年中国1.9万亿美元的出口总额中,占了90%以上出口份额的10万家制造商,更是中国经济的核心根基所在。他们的竞争力、他们的兴衰,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乃至国家的未来。实际上,他们已经是中国经济的龙脉所在。
去年中国1.9万亿美元的出口总额中,占了90%以上出口份额的10万家制造商,更是中国经济的核心根基所在。他们的竞争力、他们的兴衰,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乃至国家的未来。实际上,他们已经是中国经济的龙脉所在。
“中国制造”化的广度与深度正在不断拓展,所遇到挑战的集中性、复杂性、艰巨性,也是旷世罕见。
如何从贸易层面突破走出去的玻璃天花板?如何为主流出口群体提供的营销服务,如何为买家选择棒的供应商?这成了凌风、这位环球市场集团(GMC)CEO每天思索并不断付诸行动的核心工作。在过去的十多年时间,他和同事为中国制造商和买家搭建了一个卓有成效的服务平台,并逐步确立了包括是否拥有工厂、生产产品的能力、一定的产能规模、R&D能力和社会责任等八项内容在内的制造商量化标准。但他认为这还远远不够,作为企业,在战略定位正确的前提下,须将资源集中在长期目标和核心竞争力的建立上,在人才、营销、品牌、研发上不断突破;而单凭企业单打独斗还远远不够,中国的10万家制造商,亟需建立一支国家队,让中国制造成为标志。
《董事会》: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再工业化,新兴经济体的低成本挤压,中国制造“钱景”怎么看?
凌风:在中国,推动经济发展的是大家熟悉的“三架马车”:出口、投资和消费。而化背景下的出口更是“三架马车”,通过创造利润、创造就业和带动周边整个产业群,直接和间接拉动消费和促进投资。去年中国1.9万亿美元的出口总额中,占了90%以上出口份额的10万家制造商,更是中国经济的核心根基所在。他们的竞争力、他们的兴衰,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乃至国家的未来。实际上,他们已经是中国经济的龙脉所在。
应该看到,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是推动贸易发展的核心力量之一。2011年,中国出口到欧盟和美国的贸易总额达到6800亿美元。纵使偶有波动,还是市场巨大!另一方面,2011年,中国出口到东欧和南美的贸易额达到1500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30%。俄罗斯加入WTO、巴西举办世界杯及奥运会,为中国出口带来更多机遇!此外,中东、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出口也一直保持强劲增长。目前“中国制造”虽然遇到越南、印度的竞争,但未来几年很难动摇中国制造业中心的地位,而且欧美不可能回到过去,将继续依赖中国制造!因此,“中国制造”未来的潜力依然巨大。
《董事会》:有制造缺品牌无创造,这是否构成中国制造业在海外毁誉参半的“玻璃天花板”?
凌风:中国制造在很多领域已经代表着世界的技术水平。作为一个中国人,想起的那一刻我甚为自豪,可是下一秒我却很忧心:因为“中国制造”依然同时和“廉价”、“劣质”紧密相连。“中国制造”在海外的形象一直毁誉参半,招致“又爱又恨”的复杂态度。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消费者相信的并不是“中国制造”这个品牌,而是贴上当地品牌的“中国制造”;他们相信的,他们愿意为之而付费的,是本地或者一些化品牌背后所代表的质量承诺和服务承诺。如果离开了这些国外品牌的标签,“中国制造”在当地难以获得信任,价值难以获得体现。
但是,中国不可能永远都是通过低成本的生产来发展出口,从长远来看这不符合经济效益,低效率、低附加值、低利润,导致原材料、人力、土地、能源等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不断,工人收入也很难提升,同时也会影响国家的声誉——透支“中国制造”这个民族群体品牌。所以,减少资源浪费,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提升劳工待遇,提升产品的附加值,终让“中国制造”成为标志,这是大势所趋!中国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在海外合作建立营销渠道,进行品牌合作,建立研发中心,吸引更多的化人才。
《董事会》:你提到了未来的方向,但成功“走出去”真的很不容易。
凌风:从根本上来讲,企业转型升级,单靠胆魄和勇气不够,单靠技术创新、营销创新和品牌战略也略显单薄,根本的还是要转变意识,转变价值观。未来几年内,稳健而进取,谨慎而乐观,将会是中国企业尤为重要的经营主调。
在个人发展与企业战略选择上,我始终坚持要有三个关键要素:兴趣、竞争力、社会需求。首先是兴趣,要考虑有什么可以让你和你的团队为之全情投入,并且享受过程中的乐趣,即使遇到很大的困难以及外部诱惑,都能三年、五年甚至十年持续地投入和为之而兴奋。其次是竞争力,这要分析你和你的核心团队组合内在的持续的过人之处,你的企业可能达到高的竞争水平。
后是符合社会需求。从贸易的大环境来看,现今的贸易总额接近100万亿元人民币,中国的出口总额也接近10万亿元人民币。哪怕近受到金融风暴所引发的一些阶段性影响,原来出口的增长有所放缓,甚至有些地区和行业暂时出现负增长,也无法逆转分工的历史趋势,市场的总需求还是非常庞大的。在化大环境的背景下,还存在着各种千差万别的细分市场,如果能够符合社会需求,那企业制定出来的战略才有市场空间和发展余地。
要打破同质化竞争,就要建立符合战略三要素的、环环相扣、取舍有道的战略定位。企业找到这个定位后,资源就可以集中在长期目标和核心竞争力的建立上。
《董事会》:走出去的过程中,中国制造一方面要苦练内功,一方面是否也要抱团取暖?
凌风:中国制造中小企业想要自己单独在海外打品牌的资金不够,相关人才和经验也不足,不知道从何入手。但如果有一批的中国制造商能够联合起来,以高要求、高标准共同打造真正能代表“中国制造”,能够让消费者信赖的群体品牌,做好这个群体品牌的公关工作,那企业同时打响自己的独立品牌就容易得多了。
环球市场一直致力于打造中国制造商的群体品牌GMC,一方面我们认为要重新树立“中国制造”整体形象,就必须把一批真正的中国制造商联合起来;另一方面,只有提升了“中国制造”的整体形象,“中国制造”才有未来。环球市场与25万买家会员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其中包括GE、WalMart、Carrefour、HomeDepot、Auchan等采购专家。“环球市场”的顾问能根据买家和制造商要求专业地为双方进行匹配,并且配合买家进行看厂下单等服务。
《董事会》:下一步,公司董事会有怎样的战略考量?
凌风:一路走来,GMC吸引了很多的行业专家加盟,我们的董事会成员包括500强企业康柏电脑前亚太区总裁,香港联交所上市公司总裁。此次环球市场赴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还吸引了三大超市集团之一、TESCO的董事会董事GarethBullock正式加入。相信这些人才丰富的行业和管理经验、资源和网络,将直接推动我们更快实现GMC的梦想,推动环球市场更加快速的发展,同时,增加管理透明度、化的标准,从不同的视角看问题,不同的行业背景和人脉网络,带来很多启发。
同时,GMC的理念也吸引了众多来自海内外的大师级人物先后作客甚至加入GMC制造商联盟,为GMC制造商出谋划策。例如菲利普?科特勒,例如CEO杰克?韦尔奇先生。韦尔奇先生更直言他确信环球市场会成为世界上的公司,并将帮助GMC获得终的成功。
接下来的5年,我们计划帮助10万家中国制造商,建立“中国制造”的国家队,让“中国制造”成为标志。同时,逐步建立营销网络,帮助中国制造争取更多话语权。10年之内,建立全新的贸易中心。终实现让“中国制造”成为标志的使命。
“中国制造”化的广度与深度正在不断拓展,所遇到挑战的集中性、复杂性、艰巨性,也是旷世罕见。
如何从贸易层面突破走出去的玻璃天花板?如何为主流出口群体提供的营销服务,如何为买家选择棒的供应商?这成了凌风、这位环球市场集团(GMC)CEO每天思索并不断付诸行动的核心工作。在过去的十多年时间,他和同事为中国制造商和买家搭建了一个卓有成效的服务平台,并逐步确立了包括是否拥有工厂、生产产品的能力、一定的产能规模、R&D能力和社会责任等八项内容在内的制造商量化标准。但他认为这还远远不够,作为企业,在战略定位正确的前提下,须将资源集中在长期目标和核心竞争力的建立上,在人才、营销、品牌、研发上不断突破;而单凭企业单打独斗还远远不够,中国的10万家制造商,亟需建立一支国家队,让中国制造成为标志。
《董事会》: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再工业化,新兴经济体的低成本挤压,中国制造“钱景”怎么看?
凌风:在中国,推动经济发展的是大家熟悉的“三架马车”:出口、投资和消费。而化背景下的出口更是“三架马车”,通过创造利润、创造就业和带动周边整个产业群,直接和间接拉动消费和促进投资。去年中国1.9万亿美元的出口总额中,占了90%以上出口份额的10万家制造商,更是中国经济的核心根基所在。他们的竞争力、他们的兴衰,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乃至国家的未来。实际上,他们已经是中国经济的龙脉所在。
应该看到,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是推动贸易发展的核心力量之一。2011年,中国出口到欧盟和美国的贸易总额达到6800亿美元。纵使偶有波动,还是市场巨大!另一方面,2011年,中国出口到东欧和南美的贸易额达到1500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30%。俄罗斯加入WTO、巴西举办世界杯及奥运会,为中国出口带来更多机遇!此外,中东、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出口也一直保持强劲增长。目前“中国制造”虽然遇到越南、印度的竞争,但未来几年很难动摇中国制造业中心的地位,而且欧美不可能回到过去,将继续依赖中国制造!因此,“中国制造”未来的潜力依然巨大。
《董事会》:有制造缺品牌无创造,这是否构成中国制造业在海外毁誉参半的“玻璃天花板”?
凌风:中国制造在很多领域已经代表着世界的技术水平。作为一个中国人,想起的那一刻我甚为自豪,可是下一秒我却很忧心:因为“中国制造”依然同时和“廉价”、“劣质”紧密相连。“中国制造”在海外的形象一直毁誉参半,招致“又爱又恨”的复杂态度。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消费者相信的并不是“中国制造”这个品牌,而是贴上当地品牌的“中国制造”;他们相信的,他们愿意为之而付费的,是本地或者一些化品牌背后所代表的质量承诺和服务承诺。如果离开了这些国外品牌的标签,“中国制造”在当地难以获得信任,价值难以获得体现。
但是,中国不可能永远都是通过低成本的生产来发展出口,从长远来看这不符合经济效益,低效率、低附加值、低利润,导致原材料、人力、土地、能源等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不断,工人收入也很难提升,同时也会影响国家的声誉——透支“中国制造”这个民族群体品牌。所以,减少资源浪费,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提升劳工待遇,提升产品的附加值,终让“中国制造”成为标志,这是大势所趋!中国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在海外合作建立营销渠道,进行品牌合作,建立研发中心,吸引更多的化人才。
《董事会》:你提到了未来的方向,但成功“走出去”真的很不容易。
凌风:从根本上来讲,企业转型升级,单靠胆魄和勇气不够,单靠技术创新、营销创新和品牌战略也略显单薄,根本的还是要转变意识,转变价值观。未来几年内,稳健而进取,谨慎而乐观,将会是中国企业尤为重要的经营主调。
在个人发展与企业战略选择上,我始终坚持要有三个关键要素:兴趣、竞争力、社会需求。首先是兴趣,要考虑有什么可以让你和你的团队为之全情投入,并且享受过程中的乐趣,即使遇到很大的困难以及外部诱惑,都能三年、五年甚至十年持续地投入和为之而兴奋。其次是竞争力,这要分析你和你的核心团队组合内在的持续的过人之处,你的企业可能达到高的竞争水平。
后是符合社会需求。从贸易的大环境来看,现今的贸易总额接近100万亿元人民币,中国的出口总额也接近10万亿元人民币。哪怕近受到金融风暴所引发的一些阶段性影响,原来出口的增长有所放缓,甚至有些地区和行业暂时出现负增长,也无法逆转分工的历史趋势,市场的总需求还是非常庞大的。在化大环境的背景下,还存在着各种千差万别的细分市场,如果能够符合社会需求,那企业制定出来的战略才有市场空间和发展余地。
要打破同质化竞争,就要建立符合战略三要素的、环环相扣、取舍有道的战略定位。企业找到这个定位后,资源就可以集中在长期目标和核心竞争力的建立上。
《董事会》:走出去的过程中,中国制造一方面要苦练内功,一方面是否也要抱团取暖?
凌风:中国制造中小企业想要自己单独在海外打品牌的资金不够,相关人才和经验也不足,不知道从何入手。但如果有一批的中国制造商能够联合起来,以高要求、高标准共同打造真正能代表“中国制造”,能够让消费者信赖的群体品牌,做好这个群体品牌的公关工作,那企业同时打响自己的独立品牌就容易得多了。
环球市场一直致力于打造中国制造商的群体品牌GMC,一方面我们认为要重新树立“中国制造”整体形象,就必须把一批真正的中国制造商联合起来;另一方面,只有提升了“中国制造”的整体形象,“中国制造”才有未来。环球市场与25万买家会员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其中包括GE、WalMart、Carrefour、HomeDepot、Auchan等采购专家。“环球市场”的顾问能根据买家和制造商要求专业地为双方进行匹配,并且配合买家进行看厂下单等服务。
《董事会》:下一步,公司董事会有怎样的战略考量?
凌风:一路走来,GMC吸引了很多的行业专家加盟,我们的董事会成员包括500强企业康柏电脑前亚太区总裁,香港联交所上市公司总裁。此次环球市场赴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还吸引了三大超市集团之一、TESCO的董事会董事GarethBullock正式加入。相信这些人才丰富的行业和管理经验、资源和网络,将直接推动我们更快实现GMC的梦想,推动环球市场更加快速的发展,同时,增加管理透明度、化的标准,从不同的视角看问题,不同的行业背景和人脉网络,带来很多启发。
同时,GMC的理念也吸引了众多来自海内外的大师级人物先后作客甚至加入GMC制造商联盟,为GMC制造商出谋划策。例如菲利普?科特勒,例如CEO杰克?韦尔奇先生。韦尔奇先生更直言他确信环球市场会成为世界上的公司,并将帮助GMC获得终的成功。
接下来的5年,我们计划帮助10万家中国制造商,建立“中国制造”的国家队,让“中国制造”成为标志。同时,逐步建立营销网络,帮助中国制造争取更多话语权。10年之内,建立全新的贸易中心。终实现让“中国制造”成为标志的使命。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