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为导 金湖仪表之乡破解成长难题
- 2011/12/16 8:40:12 6541
- 来源:仪表网
摘要:
导读:仪表线缆是金湖的传统产业,30多年的发展历史是金湖工业的骄傲。虽然金湖有仪表线缆企业百余家,然而大部分企业只是以单一的模仿加工产品为主,产品处于产业链的低端,科技含量小、附加值低。如何破解这个“成长的烦恼”?金湖的企业家们找到了一条又好又快的发展之路,以科技为媒,与大学、科研院所产学研联姻,让科技成为企业发展的大“动力源”。
四年前,金湖生产的压力变送器每台能卖到5000元,如今只能卖3000元。谈到这些年的竞争,金湖金冠测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明华认为:如果企业现在继续生产低端产品,那就只能是死路一条!
仪表线缆是金湖的传统产业,30多年的发展历史是金湖工业的骄傲。虽然金湖有仪表线缆企业百余家,然而大部分企业只是以单一的模仿加工产品为主,产品处于产业链的低端,科技含量小、附加值低。
如何破解这个“成长的烦恼”?金湖的企业家们找到了一条又好又快的发展之路,以科技为媒,与大学、科研院所产学研联姻,让科技成为企业发展的大“动力源”。“产品创新了,结构优化了,走向国内外市场就更有底气了。”杨明华说。
在杰创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工人正在忙碌。“企业的产品更新一直依靠引进外国的核心设备,自己来负责组装。本是高附加值的仪表硬生生成了低附加值产品,企业利润可想而知。”杰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恒林告诉记者。
“创新,始于被市场"推着走"。”王恒林介绍说,大庆油田的开采需要一款抗压抗寒自带电源的嵌入式测压仪,而国内市场上暂时没有符合要求的仪器仪表。为了抓住这块“香饽饽”,杰创的“智囊团”与江苏理工大学合作,反复进行实验开发,如今这款共同开发的内嵌式油田专用压力校验系统已经研制成功并投入批量生产。“仅此一项,企业一年可增加销售收入1200万元、利税500万元。”
杰创科技有限公司是金湖仪表企业科技创新的另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公司主动“走出去”,与国内外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攀亲联姻”,傍靠“大树”,集聚科技创新的动力。如今该公司已是高新技术企业,并取得80余件发明和实用新型等,技术水平处于国内地位。
在苏仪集团的荣誉室,记者看到了几个金灿灿的“重量级”奖牌“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星火”、“江苏省民营科技型企业”。总经理刘仁广指着奖牌自豪地说:“现在科技创新是集团的头等大事,我们和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等高校、院所都建立了合作关系。先后聘请了20多位专家教授,他们可都是"宝"啊。这些奖牌全都是坚持科技创新的成果!”
“作为江苏省支柱产业工业自动化仪表生产的,科技创新让苏仪的路越走越好、越走越宽。”刘仁广颇为得意地告诉记者,集团并没有安于现状,如今的苏仪集团不但有先进的产品设计平台、材料性能测试平台、技术数据信息平台,而且拥有30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先后完成了国家和江苏省科技项目22项。“去年,我们的智能射频导纳料位仪、智能流量仪等6个产品还被认定为了"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
“金山银山不如科技靠山”。产品转型升级,科技是先导,人才是关键。创新首要的是“人”,可引进高层次人才,动辄要几十万、上百万代价。这些巨额投资到底值不值?
说起3年前花大力气引进的从澳大利亚留学归来的博士赵玉春,王恒林连连表示:“这太划算了。”2009年底,赵玉春在杰创的盛邀下,进入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短短两年就成功研发出了太阳能集热管,使杰创成为个掌握该项技术的企业。
同样,金冠测控科技有限公司正在引进10多名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为了让研究生有归属感,公司正在筹划建立专家楼。杨明华说:“要把人才引进来、留下来,既要给他们好的工作环境,干得顺手,也要给他们好的生活环境,干得舒心。”
如今金湖的仪器仪表产业正依靠科技逐渐找回“江山”,“仪表之乡”处处呈现出勃勃生机和活力。52家传统企业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20家。“目前,金湖已成了省级仪表线缆产业集群品牌培育基地,拥有省高新技术产品19个、省商标1件、省产品2个。”县科技局局长邰向阳说,2010年金湖仪表产业实现销售52.4亿元,实现利税总额1.8亿元,分别占全县工业的21%和15%。
四年前,金湖生产的压力变送器每台能卖到5000元,如今只能卖3000元。谈到这些年的竞争,金湖金冠测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明华认为:如果企业现在继续生产低端产品,那就只能是死路一条!
仪表线缆是金湖的传统产业,30多年的发展历史是金湖工业的骄傲。虽然金湖有仪表线缆企业百余家,然而大部分企业只是以单一的模仿加工产品为主,产品处于产业链的低端,科技含量小、附加值低。
如何破解这个“成长的烦恼”?金湖的企业家们找到了一条又好又快的发展之路,以科技为媒,与大学、科研院所产学研联姻,让科技成为企业发展的大“动力源”。“产品创新了,结构优化了,走向国内外市场就更有底气了。”杨明华说。
在杰创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工人正在忙碌。“企业的产品更新一直依靠引进外国的核心设备,自己来负责组装。本是高附加值的仪表硬生生成了低附加值产品,企业利润可想而知。”杰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恒林告诉记者。
“创新,始于被市场"推着走"。”王恒林介绍说,大庆油田的开采需要一款抗压抗寒自带电源的嵌入式测压仪,而国内市场上暂时没有符合要求的仪器仪表。为了抓住这块“香饽饽”,杰创的“智囊团”与江苏理工大学合作,反复进行实验开发,如今这款共同开发的内嵌式油田专用压力校验系统已经研制成功并投入批量生产。“仅此一项,企业一年可增加销售收入1200万元、利税500万元。”
杰创科技有限公司是金湖仪表企业科技创新的另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公司主动“走出去”,与国内外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攀亲联姻”,傍靠“大树”,集聚科技创新的动力。如今该公司已是高新技术企业,并取得80余件发明和实用新型等,技术水平处于国内地位。
在苏仪集团的荣誉室,记者看到了几个金灿灿的“重量级”奖牌“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星火”、“江苏省民营科技型企业”。总经理刘仁广指着奖牌自豪地说:“现在科技创新是集团的头等大事,我们和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等高校、院所都建立了合作关系。先后聘请了20多位专家教授,他们可都是"宝"啊。这些奖牌全都是坚持科技创新的成果!”
“作为江苏省支柱产业工业自动化仪表生产的,科技创新让苏仪的路越走越好、越走越宽。”刘仁广颇为得意地告诉记者,集团并没有安于现状,如今的苏仪集团不但有先进的产品设计平台、材料性能测试平台、技术数据信息平台,而且拥有30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先后完成了国家和江苏省科技项目22项。“去年,我们的智能射频导纳料位仪、智能流量仪等6个产品还被认定为了"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
“金山银山不如科技靠山”。产品转型升级,科技是先导,人才是关键。创新首要的是“人”,可引进高层次人才,动辄要几十万、上百万代价。这些巨额投资到底值不值?
说起3年前花大力气引进的从澳大利亚留学归来的博士赵玉春,王恒林连连表示:“这太划算了。”2009年底,赵玉春在杰创的盛邀下,进入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短短两年就成功研发出了太阳能集热管,使杰创成为个掌握该项技术的企业。
同样,金冠测控科技有限公司正在引进10多名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为了让研究生有归属感,公司正在筹划建立专家楼。杨明华说:“要把人才引进来、留下来,既要给他们好的工作环境,干得顺手,也要给他们好的生活环境,干得舒心。”
如今金湖的仪器仪表产业正依靠科技逐渐找回“江山”,“仪表之乡”处处呈现出勃勃生机和活力。52家传统企业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20家。“目前,金湖已成了省级仪表线缆产业集群品牌培育基地,拥有省高新技术产品19个、省商标1件、省产品2个。”县科技局局长邰向阳说,2010年金湖仪表产业实现销售52.4亿元,实现利税总额1.8亿元,分别占全县工业的21%和15%。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