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轴承工业竞争力市场新调查
- 2011/10/9 14:47:56 3662
- 来源:华强电子网
摘要:
加入WTO以后,我国机电产品在和国内市场上的竞争日趋激烈。如何使国内轴承行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提高产品质量,开拓新的潜在市场,增加轴承产品在市场上的份额和竞争力,是目前国内轴承行业急迫解决的问题。日本是精密轴承生产强国,在产品开发、设计制造、工艺水平、产品质量以及生产设备等方面均走在世界前列。为进一步深入了解日本轴承生产、市场现状,应日本神户市市长邀请,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规划与市场部和中国贸易促进委员会机械行业分会共同组织的中国轴承行业考察团于日前对日本进行为期10天的访问,获得圆满成功。代表团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宋晓刚任团长,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规划与市场部顾问、中国轴承行业专家孙振滨任顾问,代表团成员由中国轴承工业协会、哈尔滨轴承集团公司、洛阳轴承集团有限公司、重庆长江轴承工业有限公司、浙江新昌西密克轴承有限公司、福建省南安轴承有限责任公司等13个单位共24人组成。代表团成员考察日本轴承生产企业后,对日本企业所采用的先进生产技术感受频深。回国后,很快将部分技术和管理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企业中。通过此次中日双方轴承企业领导间的沟通与交流,进一步促进了中日企业间的贸易工作。
代表团成员在参观考察中认为日本轴承企业生产经营具有如下特点:
一是工艺装备先进,产品制造水平、工作效率双高。走进日本企业的生产车间,一排排设备整齐码放,马达轰鸣,车间里操作工人非常少。对批量较大的标准轴承,基本是每人负责1~2条生产线。从零件上料、装卡、加工、检验到清洗、装配、涂油、包装等一系列的加工程序,完全靠高精自动化设备完成,先进的加工检测技术,如自适应磨削技术、在线测量技术、故障自诊断技术等已普遍使用,从而减少了人为因素造成的产品质量不合格,且工作效率非常高。再如日本轴承企业生产球轴承磨加工自动线现有两种模式,一种为磨加工自动线工艺设备流程,一条自动线内外环共有18台设备,一人看管2条磨超自动线。6200磨超线节拍4.8秒/件,车间共有8条自动线,由4人看管,月产量100万套。另一种磨装自动线由27台设备组成,只有2人看管,月产量40万套。
二是创造专业化生产格局和保持品牌。日本轴承企业生产主要是热处理工序、磨加工工序、装配工序。所有粗加工工序及零部件全部外购,每种零部件都有2~3家企业、公司供货。这种专业化生产格局为企业创造了好的效益,劳动生产率每人高达300万元以上。无论是NSK还是NTN,之所以闻名世界,毋庸置疑都是由于品质优良之缘故。对客户的超高精度要求,他们一贯报以高的可靠性。他们提倡生产据点的生产标准化,NSK品牌的球轴承近一半在海外工厂生产,同样能够保持与日本本土生产的相同水准的高质量。正因为如此,以轴承为的NSK、NTN产品,时刻与时代技术同步共进。
三是调整产业结构,适应市场需求。日本轴承企业在结构调整中,改变市场策略,改变一味进攻为有进有退。其战略特点是:实施关、停、并、转,优化组合。拓展优势产品市场,收缩弱势产品市场。通用轴承向大批量、低成本方向调整;多品种小批量轴承产品向单元方向调整。日本的企业普遍重视产品开发,在经济无国境的前提下,立足于发展战略。不断推出自己企业的特色产品,能根据用户的需求先期于主机投入之前提出满足主机要求的新产品,为此赢得了世界各地消费者的信赖。
四是日本轴承企业注重制造技术和工艺的开发。在代表团所访问的厂家中,企业均是高度自动化的生产和在线自动检测。但在生产线上,并非所有的设备都是先进的,有的还是20世纪60或70年代的设备,(在我国的一些企业已淘汰了这些设备)但能和生产线结合在一起,并且能够保证产品质量,这得益于日本企业普遍重视生产技术的开发。代表团考察的企业大部分是生产厂,但技术开发部门都有较强的开发能力,在重视新产品开发的同时,同样注重生产技术和工艺的开发和创新,从而确保产品的质量。
代表团成员在参观考察后认为以下几项生产技术可供国内企业借鉴。
(1)轴承磨加工与轴承装配自动线技术。
(2)轴承自动线在线自动临测技术。
(3)精密钢球制造工艺及检测技术。
(4)热处理生产线上料自动排列技术。
(5)球轴承双端面磨床内、外环套磨技术。
(6)CBN磨料使用技术。
代表团成员通过这次考察活动体会到,虽然从轴承生产总量和生产体系看,我国已成为仅次于日本、美国和德国的世界轴承生产大国,但从产品开发能力、产品质量水平和生产制造规模来看,我国与轴承生产强国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中国企业应加强同日本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技术合作,将日本企业技术、资金和经营管理优势与我国市场、人力、资源的优势结合起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为进一步促进我国轴承行业的更好发展,结合我国机械工业“十五”发展规划纲要代表团成员提出如下建议:
1.将目前轴承行业大企业不强,小企业不专,企业之间相互关联少的松散状态,转变成企业大者强,小者专,企业之间以大带小,以小保大的合理组合状况。
2.轴承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实现由“橄榄型”向“哑铃型”转变。
3.轴承企业资本结构由国有资本偏重的状况转变为公有、三资、民营企业多元化协调发展。
4.轴承产品结构由低档轴承产品多,普通轴承产品多转变为高品质的轴承产品多,轴承实物质量要接近或达到轴承产品水平;由偏重终产品,偏重有形产品,转变为同时重视中间产品,
重视服务增值。
5.加快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将现有落后的机群式生产方式,转变为线式生产方式。
6.推进专业化生产体系建设,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企业要精干主体,分离辅助;坚持精加工在内,粗加工在外,成品在内,零部件在外的轴承生产专业化发展方向。
7.加快化步伐,加强与国外经济技术合作。鼓励有条件的轴承企业在国外建设厂点。
代表团成员在参观考察中认为日本轴承企业生产经营具有如下特点:
一是工艺装备先进,产品制造水平、工作效率双高。走进日本企业的生产车间,一排排设备整齐码放,马达轰鸣,车间里操作工人非常少。对批量较大的标准轴承,基本是每人负责1~2条生产线。从零件上料、装卡、加工、检验到清洗、装配、涂油、包装等一系列的加工程序,完全靠高精自动化设备完成,先进的加工检测技术,如自适应磨削技术、在线测量技术、故障自诊断技术等已普遍使用,从而减少了人为因素造成的产品质量不合格,且工作效率非常高。再如日本轴承企业生产球轴承磨加工自动线现有两种模式,一种为磨加工自动线工艺设备流程,一条自动线内外环共有18台设备,一人看管2条磨超自动线。6200磨超线节拍4.8秒/件,车间共有8条自动线,由4人看管,月产量100万套。另一种磨装自动线由27台设备组成,只有2人看管,月产量40万套。
二是创造专业化生产格局和保持品牌。日本轴承企业生产主要是热处理工序、磨加工工序、装配工序。所有粗加工工序及零部件全部外购,每种零部件都有2~3家企业、公司供货。这种专业化生产格局为企业创造了好的效益,劳动生产率每人高达300万元以上。无论是NSK还是NTN,之所以闻名世界,毋庸置疑都是由于品质优良之缘故。对客户的超高精度要求,他们一贯报以高的可靠性。他们提倡生产据点的生产标准化,NSK品牌的球轴承近一半在海外工厂生产,同样能够保持与日本本土生产的相同水准的高质量。正因为如此,以轴承为的NSK、NTN产品,时刻与时代技术同步共进。
三是调整产业结构,适应市场需求。日本轴承企业在结构调整中,改变市场策略,改变一味进攻为有进有退。其战略特点是:实施关、停、并、转,优化组合。拓展优势产品市场,收缩弱势产品市场。通用轴承向大批量、低成本方向调整;多品种小批量轴承产品向单元方向调整。日本的企业普遍重视产品开发,在经济无国境的前提下,立足于发展战略。不断推出自己企业的特色产品,能根据用户的需求先期于主机投入之前提出满足主机要求的新产品,为此赢得了世界各地消费者的信赖。
四是日本轴承企业注重制造技术和工艺的开发。在代表团所访问的厂家中,企业均是高度自动化的生产和在线自动检测。但在生产线上,并非所有的设备都是先进的,有的还是20世纪60或70年代的设备,(在我国的一些企业已淘汰了这些设备)但能和生产线结合在一起,并且能够保证产品质量,这得益于日本企业普遍重视生产技术的开发。代表团考察的企业大部分是生产厂,但技术开发部门都有较强的开发能力,在重视新产品开发的同时,同样注重生产技术和工艺的开发和创新,从而确保产品的质量。
代表团成员在参观考察后认为以下几项生产技术可供国内企业借鉴。
(1)轴承磨加工与轴承装配自动线技术。
(2)轴承自动线在线自动临测技术。
(3)精密钢球制造工艺及检测技术。
(4)热处理生产线上料自动排列技术。
(5)球轴承双端面磨床内、外环套磨技术。
(6)CBN磨料使用技术。
代表团成员通过这次考察活动体会到,虽然从轴承生产总量和生产体系看,我国已成为仅次于日本、美国和德国的世界轴承生产大国,但从产品开发能力、产品质量水平和生产制造规模来看,我国与轴承生产强国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中国企业应加强同日本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技术合作,将日本企业技术、资金和经营管理优势与我国市场、人力、资源的优势结合起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为进一步促进我国轴承行业的更好发展,结合我国机械工业“十五”发展规划纲要代表团成员提出如下建议:
1.将目前轴承行业大企业不强,小企业不专,企业之间相互关联少的松散状态,转变成企业大者强,小者专,企业之间以大带小,以小保大的合理组合状况。
2.轴承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实现由“橄榄型”向“哑铃型”转变。
3.轴承企业资本结构由国有资本偏重的状况转变为公有、三资、民营企业多元化协调发展。
4.轴承产品结构由低档轴承产品多,普通轴承产品多转变为高品质的轴承产品多,轴承实物质量要接近或达到轴承产品水平;由偏重终产品,偏重有形产品,转变为同时重视中间产品,
重视服务增值。
5.加快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将现有落后的机群式生产方式,转变为线式生产方式。
6.推进专业化生产体系建设,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企业要精干主体,分离辅助;坚持精加工在内,粗加工在外,成品在内,零部件在外的轴承生产专业化发展方向。
7.加快化步伐,加强与国外经济技术合作。鼓励有条件的轴承企业在国外建设厂点。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