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活体塑料获新进展 或将为塑料污染治理提供助力

2024/8/23 17:20:47    13046
来源:化工仪器网
摘要: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团队发表了一项新的研究成果。该团队成功通过对微生物进行基因编辑,制造出了具备极端环境耐受能力的,可以在特定条件下分泌塑料降解酶的孢子,并将其包埋到塑料基质中,制造出了一种活体塑料。
  【仪表网 研发快讯】塑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重要地一类材料,但与此同时,塑料也是目前影响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据统计全球每年产生约4亿吨塑料废物,几乎相当于全球人口总重量。而根据经合组织此前提供的数据来看,其中仅有约9%的垃圾被回收,高达79%的塑料废物被填埋或落入自然环境中,剩余约12%则是被焚烧处理。而较低的回收率也带来了一个根本性难题——塑料污染。
 
  我国作为塑料生产和消费大国,对于塑料污染治理始终处于一个高度重视的状态。从2008年出台相关限塑政策以来,我国就一直是坚持政策引导、规范限制、技术创新多方面协同的方式,推进防治塑料污染的相关工作。得益于此,我国在这方面收获颇丰,2021年的时候,我国的材料化回收率就已经达到31%,是全球废塑料平均水平的1.74倍。此外,还催生出了大量的相关技术,并且直到目前,关于大规模塑料垃圾处理方式的研究还在持续,新技术还在不断涌现。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团队发表了一项新的研究成果。该团队成功通过对微生物进行基因编辑,制造出了具备极端环境耐受能力的,可以在特定条件下分泌塑料降解酶的孢子,并将其包埋到塑料基质中,制造出了一种活体塑料。
 
  这种塑料正常使用的时候,孢子处于休眠状态,其稳定性与耐受性与传统塑料无异,但是当被丢弃到自然环境中或达到预定的降解条件时,其中的孢子会被激活并开始分泌降解酶,从而加速塑料的降解。因此可以认为是一种理想的塑料材料。
 
  当然,这种材料的研发过程并不容易。事实上,早在2016年,就有相关的活体塑料研究成果诞生——RHPs,然而RHPs合成难度高,且对高温塑料加工环境的适应性有限,因此实用价值并不高。
 
  而这次,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研究团队利用合成生物学方法,改造枯草芽孢杆菌,将可控分泌塑料降解酶的基因线路导入枯草芽孢杆菌,在二价锰离子的胁迫环境中,迫使枯草芽孢杆菌“休眠”,形成孢子形态。由于产生的孢子带有编辑的基因线路,相比细菌具备了针对高温、高压、有机溶剂和干燥的耐受性。将这种孢子与聚己内酯(PCL)塑料母粒直接混合制作的塑料,就能兼顾高温加工性能。而测试结果也显示,其屈服强度、应力极限、最大形变量和熔点等参数与传统的PCL塑料并没有明显差别。同时,测试结果也表明,孢子激活后,活体塑料仅需不到一周的时间就可以完成降解,而传统PCL塑料即便过了21天,仍存余40%左右的分子量。
 
  换言之,作为一种创新的环保材料,新型活体塑料展示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社会意义。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活体塑料将在未来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为缓解塑料污染难题提供助力。

全部评论

上一篇:IEEE TPAMI | 生成式AI赋能脑网络构建新范式

下一篇:南京大学研究人员首次实现多模轨道角动量梳状数字激光器

相关新闻
热门视频
相关产品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