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青岛能源所发展光/电-酶耦合新路径用于高值化学品合成

2024/7/24 11:20:54    15404
来源: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摘要:近日,仿生能源界面技术研究中心刘健研究员团队通过优化光/电催化与酶催化的适配过程,发展了光/电-酶耦合新路径,实现了高值化学品的合成。
  【仪表网 研发快讯】太阳能是丰富、环保的清洁能源,将其转变为高值化学品和燃料,有利于实现社会绿色化、低碳化发展,也是太阳能转化与利用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结合光/电与酶的人工-生物体系,不仅能够突破光/电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的瓶颈,还能拓宽酶催化的能量供给来源,有望产生太阳能利用的颠覆性方案。近日,仿生能源界面技术研究中心刘健研究员团队通过优化光/电催化与酶催化的适配过程,发展了光/电-酶耦合新路径,实现了高值化学品的合成。
 
  研究团队利用配位修饰策略合成了具有不对称层间极化特性的Rh-ZnIn2S4光催化剂,促进了芳香醇底物的优先吸附以及α-C-H和O-H键活化,实现了氧化端芳香醇到芳香醛的高效、高选择性转化。同时,还原端生物辅因子NADH再生效率达到文献报道的最优水平,为偶联甲酸脱氢酶(FDH)提供了适宜的底物动力学条件。最终,在光照下,Rh-ZnIn2S4光催化剂能同时实现芳香醇到芳香醛的选择性转化和NADH的高效再生,进一步结合甲酸脱氢酶可实现CO2到甲酸盐的持续转化(图1)。
 
图1. 选择性氧化驱动的光-酶固碳体系
 
  研究团队还开发了一种新型的电-酶耦合途径,利用CO2电还原产生的甲酸盐介导NADH再生进而驱动酶催化反应,实现了高价值化学品的连续合成。该工作利用铋基电催化剂,在较高的电流密度(> 150 mA cm−2)和选择性(> 90%)下稳定地将CO2还原转化为甲酸盐。原位生成的甲酸盐通过Rh络合物再生NADH,与固定在基底上的脱氢酶(包括醇脱氢酶、乳酸脱氢酶、谷氨酸脱氢酶)结合,可进行目标化学品(正丙醇、L-乳酸、L-谷氨酸)的高效连续合成,基于酶的TON为1.8 × 106 ~ 3.1 × 106,远超目前报道的水平。该工作创新性地将电-化学-酶催化相结合,通过催化模块的空间解耦维持NADH与酶的高活性,展示了电-酶合成的规模化应用潜力(图2)。
 
图2. 甲酸盐介导的电-酶合成体系
 
  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分别发表在ACS Catalysis和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第一项工作第一作者为博士后邢芳舒;第二项工作第一作者为硕士联培生王传军和博士后董文锦。本系列研究得到山东省自然科学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泰山学者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文/图 邢芳舒 刘健)

全部评论

上一篇:中国科大观测双光子空间波函数动力学演化

下一篇:苏州医工所史国华团队在介观显微成像领域取得进展

相关新闻
热门视频
相关产品
写评论...